應該去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十八線小城市?

2020-12-23 沉醉日記

前兩天,無意中在老家一個公號看到一篇報導。

大概意思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三農」發展,市統計局根據鄉鎮綜合實力評價對全縣20個鄉鎮綜合實力進行了一個排序。

標題很吸睛,全縣20個鄉鎮綜合實力排序出爐,看您的家鄉表現如何?

那畢竟是故鄉,咱雖身在外,但內心總還有一份掛念,急急的看了一下排序,很影響心情,因為是第一。

不是正數的那個第一。

我還特意把這個報導轉發給了一個老家體制內的朋友看,只是內容已被發布者刪除,朋友沒看到也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

或許這樣的排名影響了讀者的情緒,你看,我不也是這樣心情不爽了嗎,其實,我這樣寫已經代入了我自己的情緒發洩。

只是,我還能接受這樣的排名,因為我老家那個鎮是三縣交界,最偏遠的鄉鎮,那比起第一名的城關就不是一個量級了,畢竟城關嗎,離縣城最近的地方,各種利好,那這就沒法做對比了。

從鄉鎮到縣城再到地級市的各級對比,這讓我想起前年去深圳,和做IT的孩子舅舅的一段對話。

我是這樣問他的,為什麼要來深圳打拼,而不是留在內地的小縣城?

其實,這種話題應該已有很多人問過。

孩子舅舅給我打了比方,比如咱站在小縣城一方,會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們,見天在朋友圈曬牛排、紅酒,各種美食,還有各種高大上的名詞,恍惚著,自己好像和這個時代有些不太跟的上節奏的感覺。

可是站在深圳這邊的一方呢,他們往往還都自嘲著,吃的牛排是量販的,紅酒呢,幾十塊錢一瓶的,地鐵裡擠得跟魚罐頭一樣,而且還不失體面的每天嘴裡談論著上億的項目,好有充實感……

可是,每天披星戴月的一天忙活下來,拖著散架的身軀坐了三四個小時的地鐵,回到遠郊的出租屋,打開支付寶,看到那六位數密碼保護的三位數餘額,再接到房東的催租電話,那種充實感,蕩然無存了。

回頭再看縣城的那些同學們在朋友圈呼朋喚友的,大排檔,喝著小酒唱著酒醉的蝴蝶……

自己也恍惚了,自己的選擇到底值還是不值了呢?

我對孩子舅舅說,從消費角度來看,大縣城和大城市是沒法做對比的,若從消費屬性來看,大城市所有的維度完勝小縣城,唯一的缺點,那就是各種物品的貴。

他告訴我說,大城市薪水高也是因為生活成本高,大城市和小縣城真正值得對比的,並不是消費屬性,更多的是機會屬性。

我說,大家都認為大城市的機會更多。

他說,作為年輕人,我不是考慮哪兒更適合養老,我考慮更多的是在哪兒發展更合適。

我說,這個要因人而異了,大城市和小縣城作對比,倒不如說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在機遇之間的對比。

他說,大城市的特點是什麼呢?一個字,大。大城市的機會多的原因就是人多。

小時候我參加奧數,老師講的一個競賽故事,為啥我們總能拿奧數冠軍,是中國人比外國人聰明還是我們做的題多?

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數多,選拔的基數大。你想想看,在數億人裡面選和在百萬人裡面選,哪個能選出出類拔萃的?

我說,那肯定是人數最多的才能選出更優秀的。

這就跟學校上體育課,大部分孩子都是選擇玩桌球一樣,踢足球的就很少,那打桌球的基數就大一些,自然選拔出優秀的會更多。

他說,大城市的機會多,自然競爭者也多。十個機會總比一個機會多,但是100個人搶10個機會,又肯定不如8個人搶一個機會。

我說,你做IT,縣城裡沒有,這些只能在大城市發展。

他說,所以,要看自己畢業後在大城市面臨的是什麼樣的機會,好的工作,好的公司大多都集中在了大城市,而在這種超一線做的越久,積累的技能越像是螺絲釘,但在老家,你沒這種機器,你是體現不出這些價值的。除了這些,你還要考慮再遠一些,比方說,一個人在縣城,我在深圳,同樣的都是上班還貸,多年過去,結果縣城的房子漲了2倍,而我的房子漲了十倍,從資產上來講,我肯定是贏了。這些都考慮進去了,你才能看出來在大城市的價值。

我問他,你在深圳待這麼久,有什麼感觸?

他說,大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它的大,大意味著沒有人在意你從哪裡來,可能你的學歷一般,工作一般,家境一般,沒關係,因為這個城市裡無數人跟你是一樣的。

反之說,很多人會覺得大城市的工作壓力很大,但這種壓力是所有人的壓力,那所有人的壓力,就算不得是壓力了,你看到身邊同事朋友大家都在奮鬥,那這種氛圍就會感染你,你就不會像在縣城那種朝九晚五的浪費了生命。因為大城市已經是一個規則化較高的城市,他的競爭環境相對是公平的,你只要肯努力,你就能改變自己的未來,而在小地方更多的是人情關係,多的是勾心和攀比。

我說,大城市累身,小城市累心。

他說,最重要的你接觸的世界和眼界,包括未來你的孩子接觸的世界都是迥異於小城市的,大城市的多元性可以讓孩子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的繽紛,比方說一個18歲生活在普通地級市的孩子他考慮的可能是如何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學,而一個一線大城市的孩子因為各種見聞,他考慮的已經是今後自己想做什麼,並且開始為自己的未來鋪路了,甚至是他有可能和幾個小夥伴開始做小項目,辦小公司了。

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小地方做個普通人,衣食無憂,本無可厚非,但是,相同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奮鬥,從不甘、猶豫、鼓起勇氣,被燙,再縮回去,療傷……然後再不甘……

可你闖過來了,你就是那個被羨慕的。

年輕的時候不去試試,誰也不會甘心。

最主要的問題是大家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一樣的,但你得到的人生卻是不一樣的。

這個世界,即便穿著同樣的衣服,吃著差不多的飯,但看到的世界卻是不一樣的。

世界的多元和五彩繽紛才是吸引這些人闖進大城市的原因。

(完)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誰也不一定是誰,請勿對號入座。

………………

相關焦點

  • 年輕人是留在大城市好,還是回老家十八線小城市好?
    小吳在杭州這座省會城市打拼了好多年,如今也到了30歲成家的年紀。最近老家十八線城市的父母都給他催婚,大概意思是如果在杭州沒法找到合適的對象成個家,還不如回到老家,父母給他介紹個門當戶對的女孩結婚。一、事業發展機會有所不同要說十八線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區別,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事業發展機會。而這裡面還有比較多的內涵。第一,小城市缺乏完整的行業鏈,而大城市各行各業機會就非常大。比如小吳過去的工作是做網際網路,在我們杭州他找到這樣一份對口的工作非常容易,即便跳個槽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 回到三四線城市考公務員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哪一種更好
    隨著大學畢業季的到來,很多大學生都面對著兩種選擇:到底應該是在一線城市為自己打拼呢,還是遵從父母的意見,回到作為三四線城市的老家考公務員?哪一種選擇,對於大學畢業生的長遠發展更好?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探討一下,這兩種選擇帶給人的不同影響。
  • 問答:年輕人究竟應該在大城市奮鬥,還是應該去小城市生活?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年輕人就應該優先選擇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他就建議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哪個地方競爭激烈就去哪。你認為年輕人應該如何選擇城市? 美國暢銷書作者史蒂芬妮·丹勒所說:「為什麼我要留在紐約?因為我的野心是那麼的大,只有最繁華的都市才能裝得下。」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和豐富精彩,總是讓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慾罷不能。
  • 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困在大城市裡的小城中青年們
    然而最近10年來,尤其15年之後,大城市的房價房租、996、35歲中年危機、地鐵越修越長變相延長了通勤時間等因素,讓年輕人在大城市所花費的成本越來越大。只講大城市的機會,忽略成本來談前途其實就是在耍流氓。一邊是前途與機會,一邊是成本與壓力。選擇留在大都市還是回到家鄉,是橫亙在許多大城市打拼的小城青年的現實問題。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小城?
  • 大學畢業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的小城市,大家是怎麼看的
    春暖花開的五月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等到6-7月份,2020年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們也要收拾行裝離開朝夕相處的大學校園,當他們離開校園的那一瞬間,各種選擇題就開始紛至沓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是選擇留在大城市衝進北上廣辛苦打拼一番,還是回到自己家鄉的小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如果是你面對這個問題
  • 即將畢業的你是選擇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表妹今年即將畢業,一直在考慮是去大城市,追求未來的無限可能?還是留在小城市享受安逸穩定的生活?希望我能給一些建議,我想我只能跟你講講我所見到的,聽到的。01有兩個觀點讓我一直印象深刻。第一是:人類從非洲一步一步為了開拓文明走向全世界。
  • 選擇大城市打拼?還是小城市的安穩?大學畢業生的選擇,請收藏
    一、畢業生不去小城市,欠發達地區留不住人雖然說是金子在哪都發光,但是不同的城市就是不同的平臺,小城市和欠發達地區與一線、二線城市的差距在短時間內很難緩解。大學生畢業後,很少會考慮到小城市或欠發達地區工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就業崗位有限,從事的產業無法形成規模,導致工作發展、跳槽都比較困難。
  • 2021年,你是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回家發展?
    2021年對於我們是應該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發展還是回家發展呢? 一、2021年將會有什麼變化? 其實,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去三四線城市,一直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 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幾乎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工作機遇與地域城市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小。 特別是自媒體行業,哪怕你在農村,你都能實現就業、實現賺錢的基本意願。
  • 哪裡的工資都差不多,該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回去農村小城市發展好
    身邊很多認識的朋友都被迷茫困擾著:生活在大城市的埋怨生意不好做,工資又低的死;生活在農村小縣城的感嘆沒人流,打工沒出頭。怨天尤人,各說各有理,人嘴兩張皮。那殘酷無情的現實社會中該何去何從呢?從一無所有再到現在的一無所有,我打過工、創過業;再打工、然後再創業;從大城市打拼到小城市,然後再從小城市發展到大城市……心裡的不甘一次次的緋回著,一次次過著如墮煙海的生活。也許在很多親戚朋友的眼中是個做事不堅持、不勤懇的敗家子。家人朋友的嘲笑眼和老婆的不解導至了感情的破裂。我曾經沮喪、流淚過,抱怨天理的不公,人世間的冷血無情。可這些有何用,一切靠自己。
  • 人到中年是該留在大城市奮鬥呢?還是該回到小城市享受呢
    說句實在話,關於這件事我是有絕對的發言權,因為前些年我就是從深圳回到了老家發展,很小的一個小縣城,當時我想的是不用承受一線城市的壓力,生活的競爭也沒那麼大,多好啊!但是回老家待過了兩年之後呢,我就熬不住了,因為只要在大城市待過,如果你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上過學或者工作過, 你很難去適應小城市的那種節奏,因為大城市的文化、大城市的價值觀、大城市的生活方式跟小城市是完全不同的。
  • 快畢業了,留在大城市工作還是回到小城市?
    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看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做出抉擇之前要充分列舉大城市和小城市各自的優缺點。大城市的優點大城市就業機會多,可選擇的面廣。大城市讓你能夠保持開闊的眼界,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不至於見識太短,言談舉止太土。
  • 年輕人是該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小縣城?
    在大城市小城市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每個人每個年齡階段的想法不一樣,如果剛剛畢業的當然會選擇大城市,機會多。但是到了成家立業了,經過前幾年的奮鬥能夠在大城市定居,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留下最好了,如果沒有解決,並且小城市也有適合的工作機會,還是回到小城市過得更有生活質量。
  • 《三十而已》王漫妮回老家:大城市留不住肉體,小縣城留不住靈魂
    02看到這裡,瓊笛難免想到之前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大城市留不住肉體,小縣城又藏不住靈魂。對於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往一線二線的大城市,體會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體會夜幕降臨之時的燈紅酒綠,行人在街頭的行色匆匆。
  • 大學畢業生是去大城市就業好,還是去小城市就業好?去大城市好!
    答案是肯定的:畢業後能去大城市就業的,肯定要去大城市!因為:1、作為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應該有一番闖勁和拼勁。大城市資源豐富,發展渠道多,工作平臺大,可以趁年輕去闖蕩江湖,也許能為自己的人生踏出一條寬闊大道來。2、去大城市,可以開闊你的視野,增長你的見識。
  • 畢業了,是回家鄉小城市工作?還是留在大城市闖蕩?
    隨著畢業季的來臨,到底是選擇回家工作還是去外面闖蕩,我想是很多人面臨的選擇。每個人對於這件事情應該有著不同方面的考量,或許是因為愛情,或許是因為親情,或許是因為理想和抱負。不同的人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做出不同的選擇。1我大學是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的。
  • 拿小城高薪還是去大城市闖?聽聽這些網紅大V的說法,你就明白了
    01 留在老家拿高薪還是去大城市拼一把?這個網友有點糾結留在小城鎮拿高薪好還是去大城市拼一把好呢?對這個問題,一位女網友表示自己很糾結。她說自己現在29歲,在一個三線小城市做補課老師,工作並不算穩定,但勝在簡單,工資加上自己也會進行個人理財,所以每年到手差不多二十萬,趕上今年疫情這種情況,工資收入還比平時多了一倍,今年特殊情況到手四十萬左右。
  • 為何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完後,還是會選擇回老家上班?只因這3點
    為何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完後,還是會選擇回老家上班?只因這3點對於大城市的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較嚮往的,畢竟大城市的環境比較好,整體也是比較繁華的,當你在這種環境下的時候,肯定是會增長自己很多見聞的。且一般來說,大城市的工作機會要大一些,人脈上的建立也更為廣闊一些。
  • 願意在大城市還是在小城市生活?《用九柑仔店》俊龍給你一個答案
    在大城市奮鬥,還是會小城市定居?這是困擾當代大多數普通青年的問題,看了《用九柑仔店》你或許就有了屬於你的答案。柑仔店是臺灣福建地區,早期雜貨鋪的通稱。花花綠綠的糖果,熟悉的塑膠玩具,各種居家用的瓶瓶罐罐。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力,都有這麼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柑仔店。
  • 在十八線城市上班,想要多賺點錢,有哪些辦法可以賺外快?
    在十八線城市上班,想要多賺點錢,有哪些辦法可以賺外快?有些人也許會說:「十八線城市買房也便宜,買菜也便宜,生活消費也低,還努力去賺什麼錢?」實際上他們每個月的收入也不高呀,不能用大城市的眼界來看小城市的生活,哪怕是在大城市賺得多,花的也多呀,想要去多賺點錢的心態還是可以理解的。
  • 不要再糾結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這是由年齡和能力來決定
    你經過社會磨練後,總在考慮自己所處環境下的去留問題,該去大城市發展還是小地方過安穩的日子,這不是靠城市來決定你的職業發展方向。大城市人情冷漠,最在乎的是事情辦的好與壞,你的熱情與善良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