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隊向資訊時代的信息化軍隊轉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錯綜複雜的系統工程,將信息科技力量與軍事力量相結合,把信息資源與軍事系統、軍事裝備以及軍事方面的各種建設整合在一起,現代軍事依靠信息提高武器的命中率以及信息化生產的軍隊戰鬥力來適應複雜多變的戰爭形態。
通過信息化將目標探測跟蹤、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和毀傷評估等功能整合實現一體化,將聯合指揮中心和各軍種之間的作戰組織整合。可見,軍事信息化是相當有必要的,其推動了現代軍事發生質變。
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伊拉克遭到重創,25000名軍人陣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萬億美元,同時,科威特也脫離了伊拉克的統治。這場戰爭,大大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地位,讓各國認識到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的威力,人類因此進入了現代化信息戰爭時代,世界戰爭的模式自此改變。在現代戰爭中,海灣戰爭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這場戰役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資金損耗,也給中國敲響了一個警鐘,可以說,這一仗打醒了中國。
海灣戰爭這場戰役,不僅使伊拉克軍隊受到了毀滅性打擊,也使得倖存的士兵餘下時光都與痛苦為伍,美國大兵也不例外。自1991年起,加入海灣戰爭的70萬多國軍隊士兵,有大很大一部分人受到精神抑鬱緊張、頭痛失眠、肌肉與關節衰痛等症狀的困擾,而這些症狀正是「海灣症候群」的體現。這一病症是在高技術戰爭的巨大壓力下,由持續的武力對抗和心理衝擊所引起的心理疾病。該病症具備傳染能力,若是沒對病患進行及時的救治和隔離,將會不利於作戰軍隊發揮全部戰力。
1991年所發生的海灣戰爭其實是以機械化為主的戰爭,為機械化戰爭逐步轉為信息化戰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海灣戰爭中機械化戰爭形態依舊是最主要的戰爭模式,大規模機械化作戰在此次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信息化作戰也首次出現在實戰中,信息化武器裝備在此次戰爭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中國也是受到了海灣戰爭警示,才開始積極投入到現代化武器的研製與開發中,並使得我國軍事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就像是中國的武直-10,武直-19等多款直升機就是受到海灣戰爭的啟發才開始進行研製的。而中國最先進的殲-20戰鬥機,也是在海灣戰爭結束之後才確定了此後的研發方向,並且中國在那時的航空母艦作戰計劃還有遠洋戰略,也與海灣戰爭有著莫大的關聯。國家還在軍隊內積極宣傳海灣戰爭時期的先進戰術以及戰鬥理念,而且還表示要將海灣戰爭中所用到的武器裝備全部進行自主研製,上面所說的都是海灣戰爭對我國所產生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