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紅軍服、吃紅軍餐,鬥魚主播體驗 「紅軍的一天」

2020-12-22 IT之家

9 月 1-3 日,鬥魚直播主辦的 「新時代 · 新起點 · 新徵程——2020 鬥魚主播重走長徵路」活動走完了第三站江西井岡山站的行程,在 「紅軍故鄉,革命搖籃」切身體驗了 「紅軍的一天」。

體驗式現場教學,重回革命時期的崢嶸歲月 9 月 1 日,國民大舅哥、堯順宇、歡歡女神、劉小七 7、旋轉的老劉諾手、火力堂主、555 張、東北郭老二、戶外和平大使、你的網友小董、暴食菀子、蕾歐娜 6969、愛造船的諾米叔、Zerlin 琳兒、清歌與世無爭丶等 16 名來自鬥魚不同板塊的主播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正式集結,帶著直播間的粉絲們一同進行三灣改編、祭奠革命英烈、「紅軍的一天」體驗式教學等革命傳統教育。

當晚,鬥魚主播們在基地教室進行了以 「黨的領導是革命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為主題的 「三灣改編」情景教學,用講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動地還原了 「三灣改編」的歷史背景和具體內容,深入體會了毛澤東同志從實際出發,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表現。

9 月 2 日上午,鬥魚主播們在黃洋界和小井紅軍醫院分別以 「依靠群眾求勝利」和 「艱苦奮鬥攻難關」為主題,進行了現場教學。

在峰巒疊嶂的黃洋界,鬥魚主播們重新經歷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重溫了革命先烈們在崢嶸歲月裡的英勇無畏、奮勇拼搏的不屈精神和依靠群眾求勝利的傳奇故事。

在小井紅軍醫院,鬥魚主播們觀摩了紅軍醫院如何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使一批又一批紅軍傷員重返戰場的故事,學習了艱苦奮鬥攻難關的不屈精神。

9 月 2 日下午,鬥魚主播們帶著粉絲們一同來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聆聽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重溫入團誓詞,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著追求。

隨後,鬥魚主播們前往了大井朱毛舊居,通過布滿子彈洞的殘牆、象徵革命友誼的常青樹等歷史遺物,見證了革命時期的風風雨雨。

「來到井岡山,我又一次體會到了革命鬥爭中壯烈犧牲烈士們的光輝業績和無私奉獻精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今天的安逸生活是用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在緬懷了死難先烈後,鬥魚主播堯順宇感慨道。

穿紅軍服、吃紅軍餐,體驗 「紅軍的一天」9 月 3 日,鬥魚主播們開啟了 「紅軍的一天」體驗生活,通過實景模擬紅軍角色,在八角樓、壩上村等地進行了現場教學親身體驗了急行軍(找情報、尋草藥)、前線救護、「反圍剿」阻擊戰、幹農活、訪民情、自做紅軍餐等活動,經歷了紅軍戰士的苦與樂,感受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帶著糧食等物資,鬥魚直播們重走了崎嶇不平的紅軍挑糧小道,切身經歷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艱苦歲月,認識到了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感受到了紅軍身先士卒、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

下午,鬥魚主播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回顧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從 1927 年 9 月到 1930 年期間的整個過程,目睹了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

「這次重走長徵路的旅程讓我重新學習了革命歷史,領悟了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井岡山精神,也明白了中國革命能夠走向勝利的根源。我希望將這種精神傳遞給直播間的每一個粉絲,呼籲更多年輕人和我一起牢記初心,不忘使命。」行程結束後,鬥魚主播愛造船的諾米叔說道。

據悉,鬥魚舉辦 「重走長徵路」活動,旨在帶動全網年輕人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過去、展望未來、不忘歷史,在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汲取其中關於理想、關於信念的無限力量。

本次活動將從 2020 年 7 月 8 日持續到 2021 年 7 月 1 日,鬥魚主播們將從上海出發,依次前往江西井岡山、湖北紅安、貴州遵義、陝西延安等地,重訪具有重要意義的會址以及革命紀念地,重溫黨的光輝歷程。

事實上,在這個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一大批湧現而出的 90 後、00 後醫護人員,已經展現了新一批年輕人的擔當。而鬥魚作為武漢本土網際網路公司,也在不斷地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疫情期間,鬥魚平臺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助 1000 萬元;開設了 「武漢,加油」抗疫直播專區;創新推出了雲出遊等直播內容;舉辦了 「我為湖北買買買」公益帶貨活動。借著這次 「重走長徵路」活動,鬥魚也希望用這種方式講好中國的故事,幫助年輕人更好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讓更多年輕人銘記歷史,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9 月底,鬥魚主播 「重走長徵路」活動的第四站將前往湖北紅安,主播們將帶著直播間的粉絲們一同探訪英雄故裡,感受革命風華。

相關焦點

  • 穿紅軍服、吃紅軍餐,鬥魚主播體驗「紅軍的一天」
    9月1-3日,鬥魚直播主辦的「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2020鬥魚主播重走長徵路」活動走完了第三站江西井岡山站的行程,在「紅軍故鄉,革命搖籃」切身體驗了「紅軍的一天」。
  • 小葵三上井岡山: 用盡洪荒之力體驗「紅軍的一天」
    實踐隊隊員們身著紅軍裝,頭頂紅軍帽,化身紅軍戰士,體驗了「紅軍的一天」,宛如拍攝革命電影,精彩演繹了紅軍英勇而樸實的生活。    自做紅軍餐。絲瓜蛋湯、炒茄子、剁椒魚、紅燒肉……「青芒」牌的紅軍餐不僅色味俱佳,更讓小夥伴們體驗了一把軍民魚水情。
  • 飛奪瀘定橋:紅四團一天行軍240裡,拿下紅軍生死存亡一戰
    所以中央紅軍第一時間攻佔了石棉縣安順場渡口,並將這裡作為渡河地點。 不過,此時有個問題擺在了紅軍面前,那就是在拿下安順場之後,紅軍戰士們找遍了渡口兩岸,僅僅只找到了一條船。而這條船一次最多只能裝四十來個人,渡河往返一次需要1個多小時,一天下來撐死能送七八百人過河。光是將全軍的人員送過河都得大半個月,更不要說還有武器輜重。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紅一方面軍跨過22條江河,翻越了20座大山,耗時一年,最終抵達陝北。在兩萬五千裡的路途中,戰士們能不能吃得好,取決於供給好不好。供給好不好,又歸因於路過地區的物產豐不豐饒,當地駐守的敵人多不多。轉移的過程,是由東部向西部運動的過程。
  • 視頻︱體驗紅軍長徵路 爬坡、穿林、望雪山
    85年前,紅四方面軍長徵時經過千佛山,打響了著名的「千佛山戰役」,與10多萬川軍激戰70餘天,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段厚重的革命歷史,為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積澱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2019年,老望溝依託千佛鎮在長徵時期發生的千佛山戰役史實,深度挖掘長徵精神,開始紅色走廊的打造工作,並於2020年4月26日接待首批遊客。
  • 紅軍菩薩小紅的故事
    一個年輕的女紅軍戰士,一手舉著一個藥湯勺至唇邊吹氣,一手攬著一個病娃娃,那專注的神情那麼美那麼純那麼有愛。我細細看了雕塑下方的簡介後,心中泛起了波濤。拿出手機開始網上搜索起來,我竟然發現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80多年前一天下午,一個窮人的孩子從十多裡外的地方,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紅軍部隊駐地,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乞求紅軍衛生員去為他父親看病。
  • 班瑪,紅軍走過的地方
    紅軍在青海境內停留的20餘天中,模範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積極宣傳抗日主張,這些活動極大地影響和鼓舞了班瑪人民,使班瑪的藏族群眾對紅軍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積極熱情地支援紅軍長徵,保證了紅軍長徵在班瑪的順利挺進,也撒下了革命的火種。「沒見過這樣好的軍隊!」這是紅軍繼續北上離開班瑪縣後,當地牧民群眾發出的共同心聲。
  • 比紅魔紅軍更紅的是什麼?
    「雙紅會」來了,24日紅魔曼聯將在老特拉福德迎來老對手紅軍利物浦的挑戰!劍拔弩張,這對老冤家誓死為敵,相互之間多年沒有交易的他們內心都在捍衛著自己的那一片紅色。近些年來,賽場不得志的紅魔紅軍多有些相似,歷經了頂級聯賽多年無冠、頻繁換帥、主力球員出走諸多問題。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6年初,紅二、六軍團迂迴轉戰於千裡烏蒙山區。3月30日,在貴州盤縣接到紅軍總部電示:要二、六軍團北渡金沙江,到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二、六軍團遂決定放棄在盤江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突破滇軍防線,進入雲南富源,選擇了經普渡河,由元謀龍街渡江,再經華坪、永北的路線北進。部署六軍團為左翼,二軍團為右翼,分別經曲靖、馬龍、霑益、尋甸向普渡河鐵索橋前進。
  • ​白若·擁忠降參活佛與紅軍的曠世情緣
    都是被這打不完的仗火服不完的差役給弄的死的死跑的跑。老百姓被那些服不完的烏拉差役壓得喘不過氣兒來,還得擔心土匪棒客的竊掠?還不曉得這不平這苦難哪天是個頭!謝政委說的「打出一個天下」,或許就是真就是一條能管用的路子?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
    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第一批正規軍裝:「一顆紅星頭上戴,二面紅旗領子繡」  1928年5月,井岡山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成立。當時由於經濟困難且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之中,一直無法大量生產軍裝。
  • ...紅軍長徵勝利暨西路軍西徵80周年大型採訪報導】紅軍長徵五過靜寧
    80年前,黃土高原上淳樸和憨實的靜寧人,曾經5次迎接長徵路上的紅軍隊伍: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經過靜寧,其中紅二十五軍、陝甘支隊(「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曾稱中央紅軍「,1935年9月18日改稱」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同年11月3日又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全部經過靜寧,紅二、四方面軍的一部分經過靜寧。
  • 紅軍長徵第一村——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通訊員 梁斌 攝  12月13日,在紅軍長徵第一村——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紅軍長徵出發地觀壽公祠,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講解員鐘鳴格外忙碌,這一天,他為龍巖市黨校、文旅集團、紅古田培訓中心、新羅區黨校等10部大巴450多名學員和遊客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他說,自2013年擔任講解員以來,今年接待的遊客最多,最多時一天接待3000多人。
  • 人民軍隊軍服演變 陝北紅軍軍服顛覆你想像
    其實真正的紅軍制服並不統一,那時候後期保障缺乏,很多紅軍戰士並沒有統一著裝。大圖模式陝北紅軍,請注意他們的帽子並非傳統的八角帽。大圖模式1948年12月,軍委後勤部召開全軍後勤會議,將軍服顏色確定為黃綠,材料為棉平布;標誌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帽子改為圓形短簷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
  • 水市田家:有座保存完好的紅軍橋
    李仁成家裡住著紅軍受傷的戰士,紅軍走時,李仁成與村人抬著受傷的紅軍到道縣巴結旺家,看著敵人的飛機追得很緊,紅軍給了一張紙條叫我回家了。當天晚上整個村都住滿了紅軍,紅軍在陳有忠家買過紅薯吃,紅軍的紀律很好,吃幾個紅薯都要給錢。紅軍在我村住兩晚後,往蔣家、大陽洞、嶺腳、道縣方向去了。
  • 一支神奇的「少年紅軍」
    紅25軍1931年10月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紅25軍在成立一年後,主力隨張國燾率領的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紅軍大部隊秘密行動後,根據地留下烈士遺屬、傷病員和一幫年幼的「紅小鬼」。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川陝邊轉移後,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部隊重建紅25軍。
  • 紅軍老戰士王定國與甘肅永昌的一世情緣
    2020年6月9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王定國,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8歲。回想起王定國與甘肅永昌的一世情緣,以及十多年前現場採訪的難忘經歷,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提起王定國,永昌民眾可謂家喻戶曉。1936年冬,紅西路軍西進河西走廊,作為總政治部前進劇團被服股股長的王定國,時年23歲。
  • 紅26軍——小山村走出的西北第一支紅軍
    轉角村口的紀念碑是當地政府為「紅26軍誕生地暨紅26軍軍部舊址」而立,紅26軍軍戰史陳列館裡的展板史料,詳細訴說著這支革命隊伍所經歷的崢嶸歲月。任保成家有3孔窯洞就是當年紅26軍軍部舊址所在地,他的父母曾為紅軍燒水、做飯、當嚮導。紅26軍成立後在轉角村只呆了四五天時間,即南下渭華開闢蘇區。轉角村解放前僅有4戶人家,現在已增加到60餘戶。
  • 鬥魚網紅主播都是怎麼賺錢的 鬥魚網紅大V直播的賺錢方式
    鬥魚TV是一家彈幕式直播分享網站,為用戶提供視頻直播和賽事直播服務。鬥魚TV以遊戲直播為主,涵蓋了娛樂、綜藝、體育、戶外等多種直播內容。那麼鬥魚網紅主播都是怎麼賺錢的?一起來看看鬥魚網紅大V直播的賺錢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