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外貿連續三個月正增長靠什麼?減稅降費為企業省下真金白銀...

2020-12-14 證券日報

正正正!我國外貿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這是繼今年1月份至9月份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其中,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9萬億元,增長7.8%。

在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嚴峻背景下,我國外貿交出的最新「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究其原因,背後離不開一系列暖心政策的適時推出,促進外貿穩中提質。

口說無憑,小編為大家「上」案例、「上」證據——

減稅降費政策

為外貿企業省下「真金白銀」

我國外貿持續回穩向好的背後,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減稅降費政策貢獻了力量。

近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公告,對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申報出口,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原因,自出口之日起1年內原狀復運進境的貨物,不徵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出口時已徵收出口關稅的,退還出口關稅。

除了上述措施,今年以來,我國還出臺了其他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提高1400多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擴大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範圍、免徵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等;同時,稅務部門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出口退稅政策,從增進出口退稅便利化、加快出口退稅速度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促進出口退稅提速增效。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近年來,上海制皂有限公司積極擴展國際市場,產品遠銷東南亞、中亞、非洲,但隨著境外疫情持續蔓延,企業面臨國際業務銳減、渠道開拓受阻等系列難題。因國外港口關閉影響返單,今年上半年企業的外貿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5%。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增加了產品的成本,企業產銷兩端都面臨一定壓力。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寶山區稅務局主動聯繫企業,輔導享受疫情防控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並指派專人對接出口退稅,一筆312萬元的出口退稅款短短幾天就到了帳,資金的迅速回籠,給企業經營者吃下一顆「定心丸」。

「減下來的都是真金白銀,稅收優惠政策為下一步研發創新和市場推廣增加了資金儲備。」上海制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德雄介紹,今年以來,公司已新投入625萬元用於產品創新、推廣,購進價值35萬元的高級液相色譜儀等測試設備,節約的資金轉化成了科技創新的生產力。

在幫助企業盤活資金的同時,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優勢,通過稅務大數據平臺,幫助出口企業積極謀求向內銷轉型。稅務總局公布的最新稅收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出口企業內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7%,高於全部企業銷售收入增速5.9個百分點,出口企業內銷市場份額由1月份的12.2%提升至9月份的13.8%。

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貢獻穩外貿重要「砝碼」

11月份我國外貿數據延續超預期增長態勢。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6月份以來,我國出口持續保持正增長,尤其是在近期全球出口整體仍處於3%至5%負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出口數據顯得尤為強勁。可以說,今年我國穩外貿的政策效果超出各方普遍預期。這背後有國內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以及政策加大對出口企業支持所帶來的顯著成效。

譬如,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共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其中著重提到,要「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支持力度」。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培育一批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共建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藉助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平臺,完善產業轉移對接機制;鼓勵中西部、東北地區發揮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

最新消息顯示,12月5日,內蒙古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暨招商引資線上對接會已在呼和浩特市正式舉行。據悉,在此次對接會上,現場參會代表與線上多家企業通過「雲洽談」進行了深入的對接交流,並籤訂9項合作協議,協議投資額達22.4億元。

「從穩外貿角度來看,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這項政策內容,發揮了積極作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表示,從數據上看,今年我國西部地區出口增速確實有所加快。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西部地區出口1944億美元,同比增長6.6%,增速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事實上,無論是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或是對吸納就業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支持力度,這對於穩就業和保就業均十分重要,同時這一措施也是對我國外貿宏觀政策取向方面的完善,即兼顧轉型升級和穩增長。

新業態

為我國外貿增長注入新動能

外貿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

「疫情影響下,外貿數位化加速,特別是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以及海外倉等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有效緩解了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對穩外貿、提高外貿質量和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市場採購出口5098.6億元,同比增長35.5%。

暖心數據離不開政策支持,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措施,其中在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方面提出,儘快推動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增一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充分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現有渠道,支持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發展和海外倉建設等。在拓展對外貿易線上渠道方面提到,推進「線上一國一展」,支持和鼓勵有能力、有意願的地方政府、重點行業協會舉辦線上展會;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在規定範圍內,支持中小外貿企業開拓市場,參加線上線下展會等。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創新業態模式,培育外貿新動能。

「外貿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實現轉型升級尤為重要。」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表示,一方面是要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這需要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配合。另一方面,則是要在拓展外貿渠道,創新外貿方式,提升外貿服務上下功夫,外貿新業態正是在這方面的成功實踐,不斷為我國外貿增長提供新動能。

相關焦點

  • 一財實地調研:減稅降費企業獲得感如何,為企業增添哪些活力後勁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減稅降費政策有序有力落地,尤其體現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上。對企業而言,減稅降費的獲得感如何?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 減稅降費268億元,為企業「留得青山」!青島交出減稅降費有力答卷
    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對助力企業紓困減負、支持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68億相當於什麼?「青島版」政策,在省內出臺最早、力度最大、範圍最廣,政策覆蓋面由小微企業擴大到大中型企業。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按照省部署延續到年底。初步測算,此項政策預計全年為我市6.7萬戶市場主體減稅15億元,佔全年新增減稅規模的12.5%,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藉由此項政策送到了市場主體手上。
  • 2020年減稅降費政策很給力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措施。「各級稅務部門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的要求抗疫情促發展,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統計顯示,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
  • 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重慶一年為企業帶來「紅利」700億元
    大規模減稅降費,是去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市財政局近日發布消息說,一年來,這項改革給重慶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 不久前,重慶仙桃數據谷首批高端人才公寓正式投用。目前,這個數據谷已聚集了5000多名創新人才,在園區建設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 今年1至10月青島新增減稅降費268億元 為企業「留得青山」
    來自青島市財政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市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68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03.4億元,減免企業社保費127.2億元,減免醫保費25.1億元,其他降費12.5億元。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對助力企業紓困減負、支持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68億相當於什麼?
  • 隴南稅務:減稅降費為企業紓困降下「及時雨」
    本微訊 今年以來,隴南市稅務部門認真落實減稅降費和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優化納稅服務,為企業紓困發展降下「及時雨。」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隴南市稅務部門累計新增減稅降費4.03億元,同比增長3.64%,有力推進了「六穩」工作、「六保」任務的落實,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
  • 企業實惠為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復甦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新統計顯示,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充分發揮,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經濟恢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措施,「減稅降費」是重要的關鍵詞,是穩企業保就業、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
  • 今年1月至9月,河南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37.03億元
    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落實落細,有力助推了旅遊業、住宿餐飲業的加速回暖。經濟的恢復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穩步回升。稅務部門通過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及時緩解企業階段性資金壓力,激發企業創新動能,助力製造業企業加速升級。
  • 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2020年1—11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7.6億元,同比增長3.4%,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401.7億元,增長7.3%,其中工業投資144.4億元,增長6.1%。在上述動工儀式上,洪慶隆介紹說,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去年下半年亞太森博公司營收實現了扭負為正,堅定了該公司在新會投資的信心。洪慶隆還表示,此次在江門增資200億元投資項目,是金鷹集團在江門市打造多元化產業基地的重要決策。「在新項目建設上,我們將從國外引進主要設備,使用當今世界上先進、環保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並自主研發核心技術。」
  • 減稅降費給企業帶來怎樣紅利?人民日報走進三家「鏈上」企業
    深化增值稅改革作為去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內生動力。去年製造業及其相關環節增值稅減稅5928億元,減稅幅度為24.1%;小微企業減稅2832億元,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的納稅人達到626萬戶,享受增值稅免稅的小規模納稅人新增456萬戶。減稅降費政策有精度,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促進轉型升級。
  • 海門稅務貼心暖企助力外貿企業「乘風破浪」
    今年以來,海門稅務堅決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積極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穩住外貿「基本盤」,助力企業提振信心,渡過難關。  7月份,該局發揮25.3%的「三師」(註冊會計師、稅務師、律師)人才優勢,全面開展「三師進千企」穩企興企專項行動,通過下沉企業、深放企業,幫助企業「排雷」「劃策」,解決企業「煩心事」「著急事」,為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生產策略提供稅收指導。  江蘇當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電子電池原料生產,主要提供給包括「特斯拉」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 馬鞍山市博望區優化外貿營商環境 加速出口退稅讓企業拿到真金白銀
    「今年我們企業在區稅務部門的幫扶下,依據政策拿到了550多萬元的出口退稅額,這可是真金白銀。雖然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和衝擊,但我們企業出口額不降反升,到今年底出口額將突破7000萬元人民幣,高端智能工具機等設備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非洲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縣稅務局「三度」聚焦 減稅降費提振市場活力
    今年以來,縣稅務局以「速度」「力度」「溫度」為抓手,快速落實政策幫助困難行業度過難關,為企業送紅利提供有力支持,多種優惠政策暖人心,進一步提振市場活力。今年1至9月份,累計新增減稅減費1.03億元,其中今年出臺的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0.7億元;去年年中出臺政策在今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0.33億元。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精準直達市場主體,有力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 減稅降費雪中送炭 江蘇財政打出「組合拳」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障疫情防控需要,並出臺減稅降費等一攬子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一筆筆真金白銀投向抗疫一線,一項項惠企惠民政策護航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改善,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提供了有力支撐。
  • 前11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3673億元 2.5萬億元減負目標預計如期...
    經濟日報 2020年,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為維護民生和社會穩定、保住經濟基本盤並實現經濟正增長,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一攬子政策精準發力「2020年,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我國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說。讓浙江東陽冀發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鄒志成感觸最深的是社保費減免。他告訴記者,今年僅社保費減免政策,就為企業減少了90萬元成本,穩定了企業現金流。
  • 濟南市市中區稅務局:政策落實加力,減稅帶火小微企業「紅日子」
    為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精準落地,減輕市場主體負擔,降低稅收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市中區稅務局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實體經濟,加大扶持力度,推進優惠政策直達快享,讓減稅降費的「活水」惠及更多小微市場主體,為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貢獻稅務力量。
  •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減稅降費 黃岡市減稅降費專項行動有關知識問答
    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  2、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 今年減稅降費企業獲得感較強 面臨人工成本上升問題
    記者日前走訪了部分企業,通過交流發現,企業普遍肯定2019年以來增值稅稅率降低、留抵退稅以及今年的社保費減免等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帶來了實惠,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新華財經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董道勇)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2萬億元。
  • 【地評線】京彩好評:「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這是繼1至9月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正增長。對外貿易不但關係中國經濟發展,對穩定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也具有重要意義。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減稅降費釋紅利 企業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十三五」期間,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稅收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企業發展減負。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