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區高科技環保項目加速精準對接 為科創帶綠色產業體系構建聚力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這兩天,從太湖灣科創帶上的「研發創新服務核心區」傳出好消息,由無錫雪浪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旗下企業江豐資源再生公司聯合科研院所合力開發的「半導體汙泥處理新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明年年初將深度參與到無錫、蘇州及南京等地半導體汙泥的無害化處理,新技術在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同時,企業年產值也將增加近2億元。

「半導體汙泥處理新技術」只是湖灣推動綠色生產的一個縮影。今年9月,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發布,明確要探索構建環太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並融入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作為太湖灣科創帶上的重要節點板塊,濱湖區不斷發揮科創資源富集優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一批本土環保高科技企業正不斷助力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鏈補鏈、延鏈,以增強產業的綠色發展動力。

11月初,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成立,首批43家成員單位由知名環企、科研院所等機構組成,聯盟成員無錫單位中濱湖企業佔比最大。據悉,該聯盟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在科研力量、企業技術與產業需求上進行精準對接。作為聯盟內重要節點單位,擔當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置領域技術研發方向的雪浪環境加入聯盟後,聯合科研院所進行技術研發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新技術年汙泥處置量將達到10萬噸,比傳統處置效率提高一倍。」該項技術負責人張紅星告訴記者,新技術推動半導體汙泥環保排放的同時,還可實現汙泥中銅、鋅、鎳等重金屬的高效再利用。

位於胡埭境內的無錫愛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提供可揮發性有機廢氣防治設備設計、生產和服務的科技類企業,六成客戶集中在長三角。「年有機廢氣處理量6萬噸,貢獻排名國內前五。」據愛德旺斯董事長曹餘慶介紹,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出臺後,為呼應前端「綠色生產」的需要,公司與無錫、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間的技術合作也在加快加深,來自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的新訂單在不斷增加。6月初與愛德旺斯籤訂綠色生產技術合作的無錫昌盛膠粘製品公司,通過對重點用能裝備的環保改造,企業一年可節省50萬元左右的能源消費。

除了推進綠色生產體系構建,不少高科技環企也參與到綠色生態的治理保護中。聯盟成員「藍藻治理領軍企業」德林海針對太湖等湖泊治理提出「打撈上岸、藻水分離」的技術路線,今年7月掛牌上市後研發投入不斷加大。11月18日,2020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成果金獎發布,由藍創智能自主研發的「汙染物識別、監測及大數據分析處理」新技術,彌補國內環境監測行業綜合運用新型傳感、智能接入、系統集成多項技術空白。

一批高科技環保企業在推動綠色生產、保護綠色生態上的貢獻持續加大,其自身產值也在不斷攀升。今年前10個月濱湖60家環企實現產值70.3億元,同比增長4.43%。

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在京發布,濱湖區在列。近日,致力高姿態領跑太湖灣科創帶發展的濱湖區出臺《紮實推進美麗濱湖建設實施意見》,當中明確,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降幅累計達到8%,「環境友好」將成為濱湖現代產業的鮮明特徵。濱湖區相關人士稱,構建產業鏈耦合共生、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產業體系,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剛性需求,包括環保高科技在內的「大科學」與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可提高經濟增長的「含綠量」「含金量」和「含新量」。(邵旭根)

相關焦點

  • 無錫:科創競速、聚力聚智構建大健康產業新高地
    以太湖灣科創帶為關鍵抓手 推動城市創新戰略升維「太湖灣地區擁有全市90%的省部級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態旅遊資源、70%的高層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34.3%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建設科創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黃欽介紹說。
  • 今日,三水區樂平鎮百億產業項目籤約 科創空間帶啟動
    在粵港澳大灣區、「雙區驅動」發展新機遇之下,佛高區三水園正聚力打造萬畝核心產業園,崛起大灣區產業地標新空間。即使在疫情期間,園區始終堅定產業為核、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創新「不見面招商」模式,優化企業服務,促成項目落戶、動工、投產。
  • 為"綠色雄安"構建節能環保新型材料一體化保障服務體系
    構建"綠色雄安"節能環保新型材料一體化保障服務體系,搭建雄安新區"綠色信用"體系是本屆論壇重要議題。為貫徹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指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雄安新區從規劃建設初期,就將與城市工程相關的建材物料鎖定在了"高標準綠色節能環保新型材料
  • 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 「1+X」產業體系,300km2產業空間蓄勢待發
    近年來,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強勢聚焦「一號工程」,積極對接「兩區」創建,緊緊圍繞打造「全球創新智谷、生態首美新城」目標,堅持規劃引領、創新工作機制、注重產業引導,初步形成了「1+X」  產業體系,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重點培育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科技服務、旅遊休閒等產業,並逐步將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302km2產業空間引向高端。
  • 南開區科創聯盟精準滴灌科技企業
    天津北方網訊:「之前如果要我們企業自己完成審批流程、搭建技術渠道、對接市場資源,起碼要一到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現在通過科創聯盟牽線搭橋相關部門,打開了市場和技術、資本的渠道,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為企業轉型升級提速加碼。」
  • 布局產業新版圖 構建科創全鏈條
    交通要素聚集成勢,產業更新也將紛至沓來。2020年,三龍灣南海片區將加快打造「廣佛交通一張網」,儘快啟動港口路北延、長江路東延、南社路東延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開展港口南路-碧桂路北延、倫桂路—環鎮西路對接五鬥橋等項目的前期研究。
  • 安徽綠色產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九屆安徽省工業節能環保「四新」(中國環境谷)推介會上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約為19.5%,目前全省節能環保規上企業達794戶。「我們一手抓存量優化,加快工業綠色轉型步伐;一手抓增量提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陽光海悅科創中心為崇明加速,打造上海長興綠色創客創業基地
    鬱蔥董事長指出,陽光海悅科創中心項目是區委區政府重點生態產業項目,也是園區加大重大產業布局,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關鍵舉措。希望項目正式啟動後,在項目集聚、發展突破、優化環境上有更大作為,加快落地一批創新企業、機構與項目,積極推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
    在中科院北京分院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統籌,中科智匯工場運營的「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將千頭萬緒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轉變為可線上開展的結構化工作,以此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工作持續有序開展,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 如何實施「三大倍增」計劃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市委全會從遂寧實際出發,提出構建具有遂寧特色的「5+2+1」現代產業體系。具體而言,應如何發展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及潛力產業?市經信委主任劉鋒華:聯動招引合作,加快培育增量,市經信委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謀劃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首先是加快產業招商,以鋰電及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五大優勢製造業為重點,堅持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 環科城入圍全國綠色產業示範基地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於今年7月發布《關於組織開展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通知》,明確以示範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為目標,以提高綠色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為重點,以增強綠色產業綜合競爭力為核心,選擇一批產業園區開展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著力推動綠色產業集聚
  • 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霞客灣科學城……江陰創新有大動作!
    全力參與無錫太湖灣科創帶「第一島鏈」建設、加快霞客灣科學城建設、全面實施「南徵北戰、東西互搏」戰略……一個加速奮進、只爭朝夕的江陰,正將「創新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在打造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的徵程中擘畫更為精彩壯麗的創新江陰「新圖景」。眾所周知,新藥研發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資金,而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機構能為醫藥企業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降本增效。
  • 貴州新型建材產業產銷對接活動舉行
    中新網貴州新聞6月18日電(羅興)6月18日,以「強基補鏈、產銷銜接、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貴州新型建材產業產銷對接活動在中國(安順)石材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本次產銷對接活動系貴州省十大工業產業「加強產銷對接推進協同發展」系列活動之一,會期從6月18日—6月20日,共設置了新型建材產品供需對接交流會、企業推介及新品發布活動、新型建材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以及現場直播帶貨活動等板塊,旨在為貴州新型建材供需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拓展平臺,促進新型建材產品積極拓展市場。
  • 這一「谷」力量,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促進環境產業發展,蜀山區先後出臺《蜀山區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促進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平臺公司、制定「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6600萬元天使基金以及首期2億元規模的「戰新貸」金融產品,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
  • 施懿宸:項目投融資助力環保產業增效提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汙,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汙染治理攻堅以及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那麼,目前,環保產業投融資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困境?如何應對?環保產業具有天然公益性,屬於非排他物品,主要由公共部門主導投資和建設,社會資本多通過PPP和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在此背景下,項目資金來源多為公共財政資金支付,少部分為社會收費項目。因此,大部分項目需要企業先行墊資,形成長期應收帳款。
  • CDF企訊|創東方體系基金已投項目恆譽環保登陸科創板
    2020年7月14日,濟南恆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譽環保」)正式掛牌科創板,股票代碼:688309。此次公開發行數量 1820萬股,發行價格為24.79元/股,募資額4.96億元。上市首日收盤價84.22元,全天漲幅239.73%。
  • 濟南章丘區聖井街道:動能轉換隆起產業高地
    今年以來,聖井街道搶抓濟南市「東強」發展機遇,以「持續加快產業高地新城聖井建設,爭當濟東新區強勢崛起的先行軍」的發展定位,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牛鼻子」,堅定不移扛好實體經濟大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正以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為引擎,實體經濟為支撐,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
  • 深圳—東營產業精準對接 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8月3日,在中國科技開發院(簡稱中開院)東營創新孵化基地的帶領下,第一批22位深圳企業家、投資人飛抵東營,開啟由東營高新區、區服務業發展促進中心、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區財金控股集團、區國有資產運營中心與中國科技開發院共同舉辦「深圳—東營產業精準對接月活動」。
  • 院士團隊項目精準對接企業,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主辦方邀請院士項目團隊,聚焦新材料、先進位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專業領域,進行項目展示對接,精準對接高端人才、高精尖項目,讓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此次精準對接的項目精準貼合佛山產業優勢,受到了企業和投資方的認可。不少企業家表示,期望通過這次對接能和高校專家進行深入合作,加快項目產業化落地。
  • 中赫助力崇禮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從2015到2020,隨著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的進程,作為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要舉辦地,崇禮正在吸引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位於核心的太子城小鎮也展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新聞聯播相關報導截圖)硬體全面提升 太子城坐穩流量樞紐地位中赫集團投資運營的崇禮太子城小鎮,正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的核心位置,周邊七大雪場以及規劃新建的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際冬季兩項中心,以小鎮為中心在10公裡半徑範圍內形成國內最大的雪場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