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害怕馬,單純為了陪伴父親而接觸到馬,即使家裡養了兩匹馬,她也只是「看客」的角色;她厭倦了舒適的生活圈,在重慶完成一年的大學學業後便決定退學,前往英國攻讀馬術課程;而為了順利地開啟英國的旅程,她不得不耐著性子開始學習騎馬;在英國求學的第一天,她便接觸到馬的解剖課程,在「刀接觸到馬腿」的那一刻,她對於馬害怕的情緒煙消雲散……從此,她開始了這段充滿挑戰卻也充實的馬術旅程。
這是屬於段誠豔和馬術的故事兒,以下為她的自述。
大概從15歲開始(2006年),我就經常陪父親在重慶市的珊瑚壩騎馬,那時候只是圈圈馬(騎一圈多少錢),經常去的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也有很多在天氣好的時候前去曬太陽的市民。
因為我特別招蚊子咬,加上不習慣聞馬的味道,所以寧可待在車裡看也堅決不下車、不騎馬。這個階段對馬我其實是抗拒的,也有點害怕,每次他們讓我上馬,我都會問「摔了怎麼辦」?雖然大家都安慰說不會的,可我的內心始終是拒絕的,那時來這兒不過是單純的為了陪伴父親而已。
聽父親說他喜歡騎馬要追溯到他18歲的時候,那時候駕校安排去河邊練習8字,有一位老人家牽著一匹白馬在河邊做圈圈馬生意,他嘗試去騎了以後就很感興趣,對馬的熱愛也就此開始生根。後來每每走到有馬的地方,他都要去騎上好一陣。
2005年,我們家有了第一匹馬——黑旋風,它是父親去新疆選好帶回來的。最開始也養在別人那裡,每次我們都要帶很多胡蘿蔔等馬的零食去看它。說起來我人生中第一次去買菜還是為了黑旋風的胡蘿蔔。
我母親為了支持父親,也慢慢開始深入接觸馬與騎馬,2007年,父親給母親買了我們家的第二匹馬——追風。雖然他們都沉浸在這份愛好裡,但我卻依舊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一到馬場就在想,「我什麼時候能回去」。偶爾去馬房看看,也是走一步退兩步,好怕它們一伸頭就要咬我(原諒我那個時候不懂馬,又膽小,以為馬也是高大的「猛獸」之一)。所以那幾年即使家裡養了兩匹馬,我也只是看客的角色。
2009年,父母在機緣巧合下創立了和泰馬術俱樂部,這也是重慶第一家正式的馬術俱樂部。最初也並不打算對外經營,只是請了教練買了一些馬而已。用父母的話說就是「以馬會友」,希望各地來的馬友在重慶能有個地方能坐坐和交流。
同年,我在重慶上了大學,讀的經濟專業,偶爾父親會帶我去俱樂部看看。可能是厭倦了舒適的生活圈,加上父母因為忙碌的工作無暇顧及俱樂部的管理,2010年上半年,我腦子裡就蹦噠出一個想法:去英國學馬術。一直捨不得我離開家的父母開心的表示全力支持(其實最初說學馬術也是有私心的,家人一直不放心我離家,就連在重慶上大學也是一天好幾個電話聯繫,晚上10點還沒回家就開始「奪命連環call」。於是,我就想試試說學習馬術切合家人的口味,能不能行得通?)。
2010年6月份,正式結束在重慶的第一年大學生活後我便辦理了退學手續,同時做功課選擇英國的學校以及備考雅思等,彼時的我對異國的校園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好奇。因為要為上大學做準備,而我對馬又一竅不通,所以在等待入學的1年時間裡,我們全家人都住在俱樂部,一邊學雅思,同時也讓我可以更好的融入和馬在一起的生活。
而此時我已經沒有拒絕的理由,畢竟當初是自己主動說要去英國學習,家人為了配合我也在快速的辦理相關手續,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媽媽為了鼓勵與陪伴我學習,每天早上7點便開始和我一起騎馬,當時我倆和各自的教練組隊比賽,看哪隊堅持得最久,出勤率最高,然後對我倆學員進行考核。漸漸的我也「被迫」走上了騎馬的道路,但這一年我們的重點只停留在基礎騎乘,對於馬匹飼養、馬房日常流程只是略知一二,並沒有深入學習。因為膽小,前幾個月的騎乘,都停留在最溫順的馬的慢步及快步階段,跑步顯然是不可能的。當時我的教練想了無數辦法讓我嘗試學習跑步,好話歹話也說盡了,我依舊食古不化,並且還自信滿滿的說,「我要學的是馬匹研究與管理(Equine Studie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又不涉及很多騎馬,差不多會個快步就行。」
就這樣,在我「執著」的學習了大半年的快步騎乘、淺顯的了解了一些馬術知識後,2011年8月,我一個人帶著70多斤的行李去到了英國。
—————往期回顧—————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中文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