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就在反種族主義的抗爭運動,因為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慘死,而席捲了美國全社會時,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那麼,這家全球知名的化學學術期刊,到底犯下了什麼嚴重的錯誤呢?

  根據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的學術資訊網站「化學世界」的報導,事情的起因是《德國應用化學》於近日刊登了一篇由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化學系及生物技術中心的教授託馬斯·哈德利基(Tomas Hudlicky)撰寫的論文,名為「有機合成化學——現在何處?」

  (圖為託馬斯·哈德利基)

  根據「化學世界」的介紹,哈德利基在他這篇論文中,從8個方面分析了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的發展。

  然而,在提到該領域從業者「多元性」和論文公信力這兩個方面的時候,哈德利基卻拋出了極具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的觀點,不僅宣稱讓增加某些非白人族裔以及女性在該化學領域的佔比會影響公平性,影響男人對該領域的貢獻。

  哈德利基還偏激地宣稱,目前該領域的學術論文可信度下降,論文欺詐問題變得更常見,是因為中國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提交的論文越來越多所致。

  另外,就在導師壓榨學生已經越發成為被國人關注的一個話題時,哈德利基卻在論文中宣稱,只有學生無條件地服從導師,才能讓學術技能得到良好的傳承。

  (圖為刊登了哈德利基這篇論文的《德國應用化學》雜誌)

  可就是這麼一篇展現出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和精英主義,被學術界大量的批評者認為是「惡毒」和「可憎」的論文,卻通過了《德國應用化學》這個世界知名的頂級學術期刊的「同行評審」,並被刊登了出來。這一下子就令此事的惡劣程度,翻了好幾倍。

  「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就指出,哈德利基這種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色彩的觀點,雖然登不上大雅之臺,並一直被主流學術界所抨擊,但也一直存在於學術界之中。

  「但令學界震驚的是,這篇論文居然被這麼一個久負盛名的期刊給刊登了出來」,「化學世界」網站寫道。

  (截圖來自「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

  同時,一篇「化學世界」網站刊登的評論文章還顯示,在美國因為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而引發的反種族主義抗爭運動,也令哈德利基和《德國應用化學》惹出的惡劣事件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目前,根據「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德國應用化學》的44名編委中已經有16人宣布了辭職,並在一份於周二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他們無法在給這麼一個傳播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主義,打壓種族和性別多元化的學術期刊站臺。辭職的編委中包括三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圖為16名辭職評委的聯合聲明)

  中國化學會也對《德國應用化學》期刊決定刊登哈德利基的論文表達了強烈譴責,一方面要求哈德利基為其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以及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道歉,一方面則要求《德國應用化學》詳細調查清楚此事,堅定科學多元化的立場,完善同行評議程序,秉持科學精神,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圖為中國化學會的聲明)

  而《德國應用化學》則在哈德利基的論文引發眾怒後,立刻撤掉了這篇論文。該刊的主編內維爾·康普頓(Neville Compton)在上周五的一份緊急聲明中表示這篇論文絕不代表期刊的價值觀,這樣的論文也不應該刊登在他們的期刊上,他們正在展開內部調查。

  「我們深表歉意,我們知道我們辜負了學界對我們的信任」,這份聲明寫道。

  (圖為《德國應用化學》期刊主編的道歉聲明)

  但這份聲明,以及本周一《德國應用化學》對其編輯人員和評審人員的後續停職處理,仍未能阻止前面提到的那16名編委的辭職。

  從「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以及編委們的聲明來看,這是因為此事並不是一個道歉聲明和處理幾個編輯人員就可以矇混過關的,更不是一個所謂的「意外事件」。

  「當我想到那些弱勢族裔的人以及年輕人,在努力讓自己的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刊登時,卻突然看到這麼一篇水平極低的文章通過了評審並被刊登出來,這就叫『特權』」,該刊最先辭職的編委凱薩琳·克魯登(Cathleen Crudden)這樣諷刺道。

  (截圖來自「化學世界」網站的報導)

  然而,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哈德利基至今卻並不認為自己錯了。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CS)旗下的《化學工程新聞快報》(C&EN)的報導,哈德利基認為他的話被「斷章取義」了,並稱學界也有支持他的人,他還指控撤下他稿件的編輯和編委是在對他搞「言論審查」,是想毀掉他的職業生涯。

  不過,他所就職的布羅克大學也已經與他劃清了界限。在一份周日發表的聲明中,該校表示哈德利基的言論不代表校方的立場,而且他的那些有害的言論也是有悖於學校的價值觀的。

  校方還表示化學系的學生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向學校尋求幫助。但校方並沒有透露會如何處理哈德利基。

  (圖為布羅克大學與哈德利基劃清界限的聲明)

相關焦點

  • 德國頂級化學期刊發表種族歧視文章,16位編委辭職抗議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因發表一篇涉種族歧視的觀點文章,頂級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雜誌近日被推到風口浪尖處。 儘管該雜誌已火速行動,撤回文章並停職兩名編輯,但這仍無法平息科學家們的怒火。6月8日,包括華裔教授夏幼南在內的16名該雜誌國際編委會成員共同發表聲明譴責,並宣布他們將即刻辭職。
  • 德國種族歧視案五年翻倍 柏林率先立法 頂級學術雜誌中槍
    近日,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也因為刊登了一篇名為《有機合成化學——現在何處?》,充滿性別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論文,而引起了學術界的眾怒——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都為此事而憤怒辭職。
  • 中國化學會官方譴責作者,化學頂級期刊《德國...
    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堅決反對作者觀點。尤其是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是對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的整體傷害,已經迅速在中國化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憤慨。
  • 德國頂級化學期刊發表種族歧視文章,中國化學會譴責
    中國化學會微信公眾號6日發布聲明,稱《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於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
  • 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德國化學期刊發表涉性別、種族歧視文章
    中國化學會:強烈譴責德國化學期刊發表涉性別、種族歧視文章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6-07 17:24 來源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由一線科學家負責。」種康介紹,目前JIPB的編委隊伍達107人,其中包含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的外籍編委39人,佔比達36%。近年來,編委團隊還吸引了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專家。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礦業工程方面要有中國的體系、中國人的話語權、自己的頂級刊物。如果以前沒有,我來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學報匯聚全球礦業學術領域的頂尖學者,推動我國礦業工程科學發展。」學術自信給了駱振福強大的力量,他堅信,「把學報當作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可以養大養好。那時它肯定會反哺學校、回報國家。」  要讓學報走上國際學術舞臺,邀請世界一流專家學者組建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會迫在眉睫。
  • 清華和工程院主辦的這本SCI期刊迎來首屆青年編委!
    TOP前言「TOP大學來了」小編按,12月16日,由清華大學和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的SCI期刊《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英文)公布了首屆青年編委會名單,「TOP大學來了」小編統計來發現,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頂級高校均有多位青年學者入選!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種康介紹,目前JIPB的編委隊伍達107人,其中包含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的外籍編委39人,佔36%。近年來,編委團隊還吸引了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專家。 在賀萍看來,JIPB的歷任主編,均為植物學領域知名專家,熱愛科技期刊事業,兢兢業業、不遺餘力推動期刊發展。JIPB的副主編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Ian Baldwin、Jian-Kang Zhu等10名國際著名專家。
  •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張勇教授擔任《中國光學》國際編委
    7月15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張勇教授應邀擔任《中國光學》國際編委,並表示將為《中國光學》審稿、組稿、撰稿,積極促進期刊的國際化進程。目前,《中國光學》擁有國際編委17人,佔編委總人數的1/3,強大的國際編委陣容打造了一個國際化的編委會。國際編委不僅為期刊審稿、組稿、撰稿,還積極在世界範圍內對期刊進行宣傳,以加大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 上海交大七本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
    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重大項目的實施為契機,搭建神經變性疾病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學術發表平臺,提高雜誌的學術水平,爭取進入國際神經科學領域優秀精品期刊行列,為國內外科學家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便捷平臺。TN 以神經變性疾病的轉化研究為期刊特色,及時跟蹤國際上神經變性病的診斷及治療新技術、藥物研發、致病機制新進展等,保證期刊的學術創新性和價值性。
  • 法制日報關注學術期刊論文風波:規範編審建立良好學術共同體
    那家公司負責人謊稱自己是某核心期刊的編輯,可以走內部渠道幫我遞送稿件,版面費和遞稿費共計3萬元。我先付了5000元定金。收費雖然很貴,但是沒辦法,要想在核心期刊上發論文,肯定得花不少錢。」王明宇說。近年來,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量已成為國內各大高校博士入學考試、畢業答辯以及高校教師、醫院醫生等評職稱的重要依據。
  • 北林英文期刊進入JCR林學領域Q1區
    《森林生態系統(英文)》每年組織春秋兩季國際研討會,這是提高期刊國際知名度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學校聚攏人氣、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國際交流的有效舉措。        通過組織國際研討會,《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得到很多林業研究領域頂級科學家的支持,並且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作者和評審專家。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都在為中國發聲!
    原標題: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都在為中國發聲!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全球陷入深重危機。個別西方政客為掩蓋抗疫不力的事實,編造大量不實謊言,不遺餘力抹黑中國。包括《自然》、《柳葉刀》、《科學》在內的三家頂級學術期刊接連發文,盛讚中國的抗疫措施成效顯著。這些含金量十足的學術權威用詳實的證據對各種挾帶偏見的言論一一進行駁斥。
  • 國產SCI期刊,到底有多牛!
    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海內外華人科學家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美國化學會志》執行主編!
    近日,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全球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執行主編。《美國化學會志》由美國化學會於1879年創辦,迄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是全球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頂尖學術期刊。為更好地引領全球化學科學的發展,《美國化學會志》於2021年首次設立了執行主編委員會,聘任全球化學領域6位傑出科學家擔任執行主編,于吉紅院士是國內唯一一位受聘的執行主編。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期刊收錄範圍涵蓋生物學,生物醫學,農業,及環境科學領域關係議題。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致力於在化學、生物學和應用學科的交叉領域發表頂級的原始研究論文和評論文章。
  • 周鵬教授受邀擔任國際期刊《Energy Policy》顧問編委
    近日,我院周鵬教授受邀擔任《EnergyPolicy》(能源政策)國際期刊的顧問編委(InternationalAdvisoryBoard)。《EnergyPolicy》創刊於1973年,是能源經濟與政策領域的著名國際期刊,由Elsevier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