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精工完全是因為網友們給的靈感,我覺得百口莫辯,決心寫一篇文章自證清白(感謝網友們的關愛以及及時送到手裡的選題,感激不盡)。
我發現有不少的朋友蠻喜歡精工的潛水錶,精工小罐頭、鮑魚都是比較熱門的表款,首先當然是價格方面,價位親民接地氣,買的人也就多了,其次是設計相對有些特色,精工在同一級別的表當中,自然而然成為了首選。這些年,精工的電商搞得風生水起,想入手的話直接上網即可,更加方便。
精工潛水錶的發展
精工,號稱「東洋三傑」之一(另外的兩個是卡西歐和西鐵城),大家對它最大的印象應該是石英時代,精工可以說一掃亞洲制表業的頹靡,一戰成名,成為了亞洲制表的代表之一。
服部金太郎
精工,誕生於1881年,當時年僅22歲的企業家服部金太郎在東京市中心開了一家銷售和修理鐘錶的商店,這是精工最開始的樣子。1892年,服部金太郎買下了東京的一家廢棄工廠,成為了精工第一隻鐘錶誕生的地方。
1965年,精工首款潛水錶
1965年,精工開始做潛水錶,也成為了日本首款潛水腕錶。可以看到這款腕錶配備了超大號的錶冠、旋轉表圈、寬大的指針和錶盤刻度。在精工這麼多年製作潛水錶的歷史當中,不得不提及的應該是1975年的600米防水腕錶,在這款腕錶上,其實能看到精工現代潛水錶的影子了。
1975年,精工專業的600米潛水錶
精工投入了很多的物力和財力來打造1975年的這款600米潛水錶,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打造出這麼一款專業的潛水錶。精工首次在潛水錶裡面應用了鈦金屬材質,錶冠並非在常見的3點鐘位置,而是設在了4點鐘位置,並且安裝有螺旋鎖。這款腕錶的特殊之處還在於,並沒有設置排氦氣閥門,而是開發出能夠阻止氦氣滲透的表殼結構。80年代的時候,精工還做了一項實驗,發現600米潛水錶的抗氦氣滲透性能要比傳統的潛水錶高出十倍。
世界首款陶瓷外表殼的1000米防水潛水腕錶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精工的潛水錶發展快速,世界首款搭載石英機芯的飽和潛水腕錶、世界首款混合型潛水腕錶、世界首款陶瓷外表殼的1000米防水潛水腕錶等等,在潛水錶領域佔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精工的潛水錶有什麼可入手的?
我看了一下,發現大家買精工潛水錶比較多的應該是罐頭和鮑魚。
在上面的介紹裡面我們也知道,精工的罐頭是在1975年的時候誕生,不難發現,從誕生到這些年來,精工罐頭的外觀造型基本定下來了。精工罐頭,表如其名,和我們常見的表款大為不同,它的表殼是非常飽滿的圓筒形形狀,沒有表耳,錶冠也別具一格地設在了4點鐘的位置。對於精工罐頭,有一個設計非常重要,常見的潛水錶會設計有排氦氣閥門,能夠將氦氣排出去,保護腕錶的安全,精工的罐頭則是不然,它通過防滲透表殼將腕錶「罩住」,外形就像短短的圓筒形的罐頭一般,在傳統的潛水錶當中,精工罐頭的設計算是比較有特色的。
L形密封墊圈在精工罐頭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精工的表鏡玻璃裝載和瑞士表不同,要更加複雜一些,玻璃採用上下兩個鋼圈緊緊鎖住,為了保護玻璃不會被壓壞,精工採用防水圈作為墊片,從三個方位將玻璃包裹住,就可以減少鋼圈對於玻璃的擠壓,從側面看這個防水墊片就呈現出L形,提升腕錶的防水性能和氣密性。旋轉表圈的「分量夠足」,轉動的時候很流暢,操作起來很爽。
精工罐頭像是圓圓鈍鈍的吞拿魚罐頭,精工鮑魚,也叫海龜,外形看上去像只烏龜。
精工潛水錶的另一個代表——鮑魚,來自於上個世紀70年代,表殼用的是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鮑魚表殼」,表耳很短,所以即使是大表徑的表款,也不會顯得過大。錶冠設在了4點鐘位置,非常有辨識度。精工潛水錶還有一點讓我覺得不錯的地方,就是它的夜光做得還不錯,在夜裡看亮度夠,還挺漂亮的,這一點在精工鮑魚上也有體現。
今年精工鮑魚出了一隻非常漂亮的綠色鮑魚(SPB153),復刻了精工七十年代非常有名的6105潛水腕錶。相比於6105,精工將尺寸從歷史表款的44毫米縮小到42.7毫米,變得更加小巧纖薄,防水深度從150米升級到了200米。我們還可以發現,藍寶石玻璃表鏡基本上變成了這一價位的表款的標配,畢竟之前的礦物質玻璃表鏡被人詬病。腕錶內部所搭載的這枚6R35機芯是6R15機芯的升級,續航能力比6R15多了20個小時。
在如今這麼大的潛水錶市場當中,精工還是很值得入手。首先,很多表友非常看重品牌的歷史,精工的制表歷史不短,擁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其次,在這麼多的潛水錶當中,精工的潛水錶表款多,價格親民實惠,性價比高也是大家公認的一點,用比較流行的一個網絡詞語,就是「真香」。當然在打磨等方面精工並沒有能做到特別精緻,但是就價位來說,做工這一方面沒有那麼細緻,也是無可厚非,這並不會影響到想要入手一隻精工潛水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