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一聲,巴西巨嘴鳥乖巧地就落到手臂上;輕輕拍一下,溫順的水豚俏皮地動動耳朵;還可以摸摸鬃獅蜥軟軟的刺,抱著萌萌噠羊駝合個影……近年來,一種開進商場的動物園在一些城市逐漸興起。花80到200元不等,買一張門票,在不大的空間裡,家長和孩子可以近距離接觸小香豬、羊駝、土撥鼠、龍貓等小動物。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放眼國外,前些年,全球知名的杜拜購物中心建成一座壯觀的水族館,加拿大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建有寵物動物園。聚焦國內,隨著國內大型商業地產蓬勃發展,隨著商業業態的不斷創新,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等地的購物中心紛紛引進了室內動物園。以上海為例,兩三年前,這樣的萌寵樂園不到10家,2019年則達到56家。相關項目也贏得資本的青睞,有的甚至獲得千萬級投資。不少小朋友表示,玩了還想玩;有家長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比孩子玩得還瘋。萌寵樂園的走紅密碼是什麼?
事實上,現代動物園起源於19世紀,1828年成立的英國倫敦的攝政動物園是世界最古老的動物園之一。隨著城市快速擴張,人們建設公園、保留綠地並將動物馴養其中,滿足了人們的休閒娛樂需求。帶孩子逛動物園,逐漸成為很多家庭假日出行的共同選擇。但大型動物園多以高大的圍欄保持人與動物的距離,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互動性;加之室外難擋風雨,一些動物園管理不善、臭氣燻天,影響了人們的體驗感。「萌寵樂園」應運而生,關鍵在於讓可愛的動物更加「觸手可及」。
親近自然是人的天性。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需要動物的陪伴。有一首英語歌謠這樣唱道:Walking in the Zoo Is an Okay Thing to Do(走在動物園裡是一件愜意的事)。但傳統動物園多把動物關進籠子,與其說是互動和陪伴,不如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將動物「請」進商場,拉近了人與動物的距離。儘管室內動物園一般面積較小,沒有自然光照,人工擬態環境與天然環境有所差別。但注重互動體驗,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種不足。如果說去傳統動物園如同去動物家裡做客,那麼現在去室內動物園則相當於把動物請進人們的家中做客,其走紅也屬意料之中。
在消費升級、電商衝擊的背景下,大型購物中心為了吸引客流量,也是「蠻拼的」。室內動物園的出現,無疑是商業業態的創新。當銷售業從賣產品轉換為賣體驗,動物園主題的實景體驗+互動消費,便是模式創新。吃完火鍋唱完歌,順便抱著羊駝合個影,在調侃「城會玩」的同時,這種消費方式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心理,也展現著「快樂經濟」的魔力。當「攜子購物」成為常態,將小動物帶進商場,讓購物與娛樂相互加成,讓孩子和家長各取所需,既通過門票收入、體驗課程及周邊產品銷售為商場增加人氣和利潤,也孕育出親子消費的新模式。
當然,把動物請進商場,距離確實近了,但真的能讓動物與人更親近嗎?必須看到,室內動物園從出現之初就是為了盈利,如何兼顧讓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比傳統動物園,室內動物園進一步改變了動物的生活環境,如何兼顧人們的需求和動物的權益?從安全角度看,室內動物園的動物防疫應遵循什麼流程?在人與動物尤其是兒童與動物的親密接觸中,如何防止意外?從動物引進角度看,如何防止有人鋌而走險,非法買賣、運輸野生保護動物?這些問題,值得運營和管理機構做出回應。「近」與「親近」,一字之差,恐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這正是:萌寵廣邀客,商場賺吆喝。若要長相守,規範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