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告訴我們,其實很多時候成就與天賦無關,上天還是相對公平的,當你處於迷茫無措之時,就請像阿甘一樣,本能地儘快朝著前方奔跑吧!薛其坤仿佛現實生活中的"阿甘"。
他年僅四十一歲便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五十歲時攻克世界公認的物理難題,他和他的團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然而誰能想到這位世人眼中的天才,曾經只是一個山村裡的放牛娃,考研連續失敗兩次,讀博延期畢業,努力進行了一生。他說,"只要你勤奮、執著、專注,就不會在世上一事無成。"
一個農村放牛娃的自我修養
"笨蛋"阿甘和"放牛娃"薛其坤有著類似的人生開端,他們都不是被寄予厚望的孩子。
薛其坤出生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村子裡的人大多都很貧困,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薛其坤的家裡兄弟姐妹眾多,父母親沒有對他們進行過多的約束,他們既不督促也不阻止孩子們學習,薛其坤就是在這樣純天然"放養"式的教育下成長起的一代,整天無憂無慮,白天上學,傍晚幫家裡放牛。
1977年,他考上了家鄉的第一中學,同年全國恢復高考在即,班主任極力地和大家講解考上大學的重要性,薛其坤那時還是一個愣愣的放牛娃,雖然他還不太明白上大學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周圍的人都把它視為一件天大的好事,薛其坤也就照做了,立志一定要成為大學生。
薛其坤的成長,同時也反映了七八十年代普通年輕人的命運,大多數人得以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發令槍響一群人前擁後擠地向前跑著。
當然大多數的人都和薛其坤一樣,不知道為何而跑,但是跟著就對了,薛其坤什麼也改變不了,他只能調整自己的速度,跟上領跑的人群。堅韌與服從,年輕人逆襲的不二法門。
填志願的時候,薛其坤對著琳琅滿目的學科專業昏了頭,上面的每一個字他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老師看他平時對物理還算有興趣,成績也不錯,便幫他選擇了山東大學的幾個與物理相關的專業,其中就包括光學系。
後來,薛其坤被山東大學光學系錄取,直到離開家門的前一天他還在思索,光學到底是個什麼學?他自己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稀裡糊塗地上了大學,正式踏出了走出山村的第一步。
"笨小孩"接連失敗的人生
"笨小孩"薛其坤信奉勤能補拙,一旦有了目標就會努力達成,他成功考上了大學,但是之後呢?他再度陷入了迷茫。
薛其坤在大學的第二年,無意間看到了宣傳欄上關於研究生的招生資料,那是他哪裡知道什麼叫做研究生,只是心中突然對這三個字肅然起敬,單純的認為研究生就是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的人員,也許以後就能成為科學家,這三個字是多麼神聖的字眼。
大學畢業後,薛其坤第一次參加考研,以失敗結果告終,數學只得了三十九分。雖然他考研失敗但是起碼有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文憑,這在當年還是很值錢的,他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當老師。
不過薛其坤還是很不甘心他想再考一次,於是在1986年他再次考研,這次的結果有些戲劇化,他的物理分數竟然也是三十九分,再次以失敗告終。接連考研落敗兩次,家人勸他不要再考了,興許就沒有讀書命吧!
薛其坤在考研這件事上異常執著,他不放棄很快繼續準備三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轉年他終於順利考進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學專業。
薛其坤專注踏實,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正在以一種發散性思維活著,並沒有定性,他們不斷從這種多變中,賺取蠅頭小利,嘲笑著薛其坤接連失敗的人生。薛其坤成為"非主流"人群,他被嘲笑著頭腦不靈光,是個"笨小孩",讀書讀傻了腦袋。
很奇怪的是,勤奮專注執著,何時變成愚笨的代名詞?古代有個傳說叫做"精衛填海","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這個傳說被後世人用來解釋堅持的意義。
這樣看下來,薛其坤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精衛"呢?他一無所有的的同時,也擁有著改變一切的可能。
1992年,薛其坤獲得了中日交流學習機會,他的日本導師是在學術圈出了名的嚴格,一周七天他要求學生們要來研究所工作六天,每天不得早於晚上十一點前離開。薛其坤並不會日語甚至連英文也很差,他聽不懂老師和同學的指令,只能呆愣楞的看著被人操作儀器。
古語說得好,"既來之,則安之",能不能完成那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全憑他的選擇。薛其坤再一次選擇了堅持,學會日語以後,他苦心研究科研項目。
之後,薛其坤取得了一個科研上的重要突破——是7-11實驗室三十年來最大成果。薛其坤終於感覺到認同感,回國之後,他簡直像是變了一個人,無休止的工作學習,一年平均工作三百三十天,每天工作時長在十五個小時以上,並且期間高度保持研究專注。
"你很聰明只是不用心罷了!"有多少人被這句話欺騙過,智慧如果不加以運用,那和沒有又有什麼區別!
更何況在座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罷了,經常把面對未來的勇氣寄托在虛無上,總是自信著,只要自己稍加用心就能成為行業翹楚,而不加以其他任何努力,你又怎麼可能獲得好的結果,這才是真正的笨小孩。薛其坤和阿甘一樣,他們不問緣由執行目標,堅信自己只做對的事,其他的就交給命運。
俗話說:"五十而知天命。"到了這個年紀的人應該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50歲的薛其坤似乎一直都不怎麼信命,他只相信做人要勤奮。
終於在五十歲的這一年,他成功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個全世界都在圍攻的物理難題最終被薛其坤的團隊拿下,他們超越了所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研究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以應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說引領下一次的信息革命。
歷史上每一任發現霍爾定律的科學家,紛紛獲得諾貝爾獎,薛其坤則被寄予厚望。兩年前,他獲得了有中國諾獎之稱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個獎項薛其坤實至名歸。
結語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世上有很多事,可以輕易地被抄襲套用,但是勤奮不能、努力不能、真誠不能、執著不能,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沒有方法。
文/百海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