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姓「口袋沒錢」,企業「生意慘澹」,中國賺的錢都去哪了?

2020-12-23 大金牛財經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水平上升了一個臺階,一路高歌猛進的情況下,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無論是收入還是存款水平都有了新的突破。幾十年前,「萬元戶」就算中產的標誌了,如今家家戶戶的一套房子可能都已經超過百萬了,老百姓們真正實現了「奔小康」。

雖然相較於貧困年代,現在人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好了,但是身邊依舊有人每天抱怨沒錢,明明大家每天都起早貪黑地進行工作,有些人的月工資也不低,為什麼既沒攢下錢,花唄借唄還欠了一屁股錢呢?除了個人沒錢之外,就連企業也都在抱怨沒錢。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明社會都在進步,甚至中國都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個人和企業卻喊著沒錢,錢去哪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整個中國的財富是誰創造的。很多人單純地認為,是咱們上億勞動者創造的。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財富並不是由個人或者部分群體創造的,而是由勞動者、企業和集體一起創造出來的。

以上的這個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就以偏概全了,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沒錢」,人對於金錢的欲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可能身價千萬甚至上億的人也都在抱怨自己「沒錢」,但是你能真的認為他沒錢嗎?對於企業來講也是一樣,可能一家企業想要併購另一家,需要上億資金,帳面上卻沒有這麼多流動資金,這屬於一種「沒錢」,但是企業周轉過來之後,實現併購了,這又是一種「有錢」了。所以企業抱怨不賺錢,大家不要光看業績,也要看其他方面的發展。

總體來看,雖然貨幣處於超發的狀態,通貨膨脹率也高於工資的上漲水平,但是總體的財富值是會越來越高的,市面上的錢也會越來越多,老百姓之所以抱怨手頭沒錢,和金錢的流通性有關。之前網上就有一個段子很形象的形容:張三付了酒店押金500元,酒店老闆用這500元支付了工人工資,工人拿著500元還了借鄰居的錢,鄰居用500元正好付了吃飯錢,最後張三退房後,老闆又將這500還給了他。乍一看每個人的財富都沒變動,或者換取了等價的物品,但是所有的債務都還清了,這就是金錢的流通性了。

老百姓們覺得自己手頭錢不多,就是因為錢的流通性還不夠,大部分人為買房掏空了積蓄,導致失去了消費能力。娃哈哈的老闆宗慶後曾經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的就是4億中產階級人群在消費,如今中產已經飽和,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步入以前了,想要刺激經濟,就要從剩下的10億人身上著手,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加消費能力,這樣就能推動經濟的發展了。

而如何能讓10億人產生消費能力呢?首當其衝自然是幫他們緩解壓力了,而當下最大的壓力就是購房了。很多家庭雖然收入沒達到中產,但是一家幾口人的收入加起來吃穿住行還是很瀟灑的,但是買了一套房子之後就不一樣了,首付掏空了家底,每個月還有幾千元的固定月供在那,很多家庭的日子就開始過的緊張起來了。

所以你覺得如果不用擔心買房子問題,你是有錢還是沒錢呢?

相關焦點

  • 老百姓抱怨沒錢,企業吐槽虧錢,那麼全社會的錢被誰「賺」了?
    2020年,國家又致力於全面小康社會的建立,務必在今年年底實現全面脫貧,讓所有人都能享受改革開放的紅利。按理說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只是,不少人卻抱怨口袋裡「沒錢」。大家每天按時按點上班,時不時還要加班,周末也很難全休息,一年忙到頭連家都回不了,誰知大家不僅沒存下來錢,反而背負著一筆負債。企業也在抱怨這幾年沒賺到錢,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了減少開支,只能選擇開除員工或降薪才行。
  • 做著賣酒的生意,賺別的行業的錢,酒廠老闆如何實現跨界逆襲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現在的行業巨頭們,不光只賺自己行業的錢,還跨著行業去賺別的行業的錢。畢竟人總不會嫌錢多,可是當別的行業的巨頭來賺你的行業的錢時,你能和他對抗嗎?不過,大家都明白,創業的過程是相當辛苦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創業當老闆是一條不歸路,一去不復返。用自己多年的繼續加上親戚朋友的資助,錢總的酒廠開了起來。這時他才切實體會到,以前工作不能比擬的壓力山大。
  • 「如果咱們沒錢,我怕我會變壞的」,老闆,你把錢都交給我……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祝你每天都在笑笑笑!願你的生活多歡笑!天冷了,請給我個擁抱,如果不能給我擁抱,請給我件外套,我穿M號。。。如果不能給我外套,又沒有擁抱,請給我鈔票,我有卡號。。2一對小情侶鬧矛盾。
  • 老百姓抱怨沒錢,企業抱怨賠錢,全社會的錢被誰「賺走」了?
    隨著國家的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變得越來越好,不過工資變得越來越多了,現在就有很多人開始抱怨沒錢,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到最後卻沒有攢下錢,還欠了很多的債。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首先我們要考慮最根本的一個問題財富是怎樣創造的,他並不是有一個人或者群體所創造的,而是由勞動者企業集團共同創造出來,因此有很多企業也在抱怨掙不到錢。
  • 都在說自己「窮」,社會的錢究竟被誰賺走了?網友:反正不是我
    不知道什麼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大喊沒錢賺,於是開始尋找各種賺錢的「方法」。他們換工作越來越頻繁,很多人開始做起「副業」。明明自己每天都在賺錢,為何還是不見餘錢?每個月都在努力工作,仍負債纍纍。全社會的錢都「去哪」了?
  • 生意難做,印刷廠的老闆轉行玩藝術,企業轉型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中國的小企業生命周期非常短,平均壽命1.7年,這固然跟經濟環境有關係,但更多的我認為跟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息息相關。在中國創業的小微型企業老闆大多數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因為學歷不高,沒辦法在職場中拿到較高的收入,所以選擇創業,拼好了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這恐怕也是大多數盲目創業的人最初的想法。既然選擇創業,那麼就要有隨時應付市場變化的準備,不然真到了那一天,手忙腳亂,最終的結局只能是關門歇業。
  • 女大學生陷入微商騙局 一個禮拜賺一萬 旁人點破:都是殺熟!
    今年最流行的一個詞就是日子不好過,口袋的錢省著點花,咬咬牙堅持,不要去投資,不要去亂消費。今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全球大環境變差很多企業倒閉,不少工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做些工資不高活越多的工作。不少人順應時代潮流擺地攤,殊不知能夠做好的人有多少,大家都是湊個熱鬧,熱鬧過去了剩下一堆沒有賣出去的貨物自己消化。做生意當老闆這是每個人都想做的事情,因為誰都想成為大老闆,掙大錢。在這個網絡時代,做點生意其實很多簡單。朋友圈有事沒事發點小廣告,告訴別人自己經營某面膜、代購之類的。這就是最初的微商,利用人脈圈子來掙錢。
  • 人們抱怨錢難賺,社會上的錢被誰賺走了?曹德旺「說出真相」
    此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開始抱怨錢難賺了。 基本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也在拼命攢錢,但是到頭來卻攢不下多少錢。社會上的錢都去哪了?為啥人們總是抱怨錢賺得太少?當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首先弄清楚到底是誰創造了財富。人們認為是成千上萬的工人創造了財富,但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財富不是由個人創造的。準確地說,財富是由公司創造的。
  •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當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被迫向「錢」看,追求利益成了生活的主題,有些人為了賺錢甚至不惜突破底線,實在是沒必要。「人窮不做三」裡的頭一件就是不做風險大的生意,人常言富貴險中求,這話其實說的一點都沒錯,仔細想想現在比較賺錢的行業沒有哪一個是不危險的,比較安全的工作反倒賺不到錢。既然如此老祖宗這話就要仔細斟酌了,沒有人不想賺錢,大家都想改善生活。
  • 成都老闆靠一道「辣子雞」,鎖定顧客進店,生意好到連同行都羨慕
    我相信沒有一位老闆敢說,自己店裡的生意就是可以久盛不衰。不管是什麼行業,不管是多聰明的老闆,只要是做生意,就會有賺有賠。有生意好的時候,自然也有生意不好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吸引更多的顧客,讓他們長期到店消費。
  • 為什麼做生意的老闆不買10萬的車,要選擇100萬的豪車?_易車網
    1、就算是老闆也會缺錢老闆缺錢不會是手裡沒錢,而是缺少足夠的資金去採購、生產等。並且,成本漸漸地變高了,賺取得差價就越來越少。如果沒有足夠的錢,就不能以量脫穎而出,甚至於門店關門等情況的發生。畢竟,做生意的老闆都需要提前支出,相當於保證金,與自己用的錢不在一個等級上。
  • 親身體驗疫情期間,什麼生意火什麼生意慘澹
    過年之前,我們生意上的合作夥伴,還在一起吃飯聊天,對明年還是抱有一些希望的,雖然整體經濟下行,覺得還是有點信心的,覺得明年應該不會大紅大紫,但是也還能活下來,企業是能夠生存的(本文不討論體制內的人員)。
  • 做生意一定要想著「賠」錢,賠得越多賺得越多,懂的人都賺翻了
    各位老闆做生意,想要的就只是賺錢。為了賺錢,所以我們去租門面、去進貨、去僱員工、去打廣告,這些都是成本,付出這麼多成本只是為了賺錢。而現在我告訴大家,你們只有賠錢才能賺錢,你們肯定會覺得我瘋了。沒錯,做生意就得懂得捨得的精華,有舍才有得。賠錢就是讓你明白,「舍」的智慧,不是讓你去瞎花錢,賺大錢的老闆都懂得這三個道理。【1】對客戶捨得想要從客戶手中賺到錢,我們首先就得給客戶好處,讓客戶先得到錢。這猶如釣魚,一拉一扯、一進一退,儘是格局。
  • 儲蓄大國變成「全民借債」,是誰掏空了我們的口袋,錢都去哪了?
    對此,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曾經提出過意見說,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存錢,總喜歡超前消費,這樣嚴重影響國家的儲蓄情況。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掏空我們的口袋,錢都去哪了?首先,商家的消費套路刺激我們多花錢。近些年來,商家不斷打廣告做宣傳,創造各種消費文化,比如朋友圈的鄙視鏈。
  • 當你願意去賭命的時候,大多數生意都是暴利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有一些網友提問,現在還有什麼有暴利可圖的生意?或者有什麼比較暴利的小生意?其實哪有那麼多暴利生意告訴你啊,真正有的暴利生意都是國家在做,甚至於有很多暴利生意都寫在了刑法這本書裡面。就算真有,人家也不會輕易告訴你啊,有錢掙為何不自己賺,非要告訴你呢?
  • 為何大家都抱怨「錢難賺」?全社會的錢都去哪了?曹德旺說出實話
    自從多地出臺政策去鼓勵擺地攤之後,很多實體店主都抱怨原本錢就難賺,這下更難了。其實,「錢難賺」這個話題應該是近幾年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話題。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抱怨「錢難賺」?全社會的錢都流進誰口袋了?曹德旺說出大實話!
  • 樂視賈躍亭敗了,他背後老闆姓令!
    據高陽所著的胡雪巖傳記所載,在發跡之後,場面大,愛燒錢,是胡雪巖最為顯著的特徵與準則:他什麼生意都做,錢行、典當、軍火、絲業、藥堂……為什麼要撐那麼大的場面?他的邏輯很有意思,有了場面,別人就會認同你的實力,才敢把錢放心存在胡雪巖的錢莊。
  • 老闆: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都是活該
    成天出入各種高檔場所的是老闆,給人感覺瀟灑,高大上,但是那是花的老闆自己掏腰包去買單的,那玩兒的都是拼命賺來的錢;很多老闆很能喝酒,也是因為老闆這個職業逼出來的,不得不喝,不喝不行。開著豪車出停車場的時候,同樣會和收費員還價:「不要票可以少點嗎」,因為老闆的四個口袋一樣輕,比臉都乾淨,超級窘迫。
  • 38歲男人開餐廳,「葷菜只賣一元錢」,快速鎖客賺大錢,可借鑑
    相信不敢有哪一位老闆敢保證自己的生意一直紅火火火,不管是做的什麼行業,也不管是多麼聰明的老闆,只要是開店做生意,那麼一定就會有賺有虧,生意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現在很多老闆都在抱怨實體店生意難做,顧客不願意進店。
  • 為什麼做過生意的人,大多都不願意去打工?過來人說出真實的心聲
    而大伯一家是最早期做這行的,所以積累了一大批客源,生意紅紅火火的,賺了不少錢。堂哥讀完高中就輟學,出來幫父母一起做收購廢品的買賣。剛開始,堂哥從開小型麵包車,到開大貨車,隨後就換成了轎車。一路走來都是處於優越的家庭環境中,不愁吃穿,也不擔心沒錢花。後來,大伯和大伯娘年紀大了,就撒手不管了,反正錢是賺夠,於是就出資讓堂哥自己當老闆,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