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星戰的影迷會發現在今年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出現了兩個本不該由最初扮演者飾演的角色 —— 彼得·庫欣飾演的死星指揮官威爾霍夫·塔金,以及由凱麗·費雪扮演的萊婭公主年輕時代。
因為庫欣早在 1994 年就因病去世。而儘管費雪在《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拍攝時仍健在、她本人也親自參與了 CG 特效製作,但畢竟年事已高不適合扮演 19 歲的萊婭公主。
不過得益於電影特效技術,人們在片中能繼續看到他們。
影片中年輕的萊婭公主鏡頭不多,僅僅客串了影片最後一幕。而塔金則難以忽略。「如果他不出現在影片中,我們需要解釋他為什麼不在」 ,盧卡斯影業高管、電影製片人 Kiri Hart 告訴《紐約時報》。
三張圖分別是動畫捕捉拍下的亨利、加上 CG 特效的亨利和 CG 特效製作出的塔金。圖/盧卡斯工業
《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故事發生在 1977 年第一部上映的《星球大戰:新希望》之前,是《星球大戰》電影系列中第一部外傳,講述銀河帝國建立後,一群義軍計劃偷走死星計劃書的行動。塔金作為死星負責人,承擔著連接這兩部拍攝時間跨越近 40 年的作用。
在《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拍攝和特效製作過程中,對於重現庫欣飾演的塔金一角,攝製組採取真人飾演加面部特效處理的方式。《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的塔金由英國演員蓋伊·亨利(Guy Henry)飾演,他的體型與庫欣相似,頭上戴著的捕捉設備架設四個攝像頭。影片上映時,他的面部將被塔金的 CG 動畫替換。動畫師們考慮了庫欣表演時的微妙抽搐、「啊」這個音的發聲方式,還要調整照明讓動畫看起來更真實。
塔金的扮演者,英國演員亨利。他頭上戴著的是面部捕捉頭盔。圖/盧卡斯工業
年輕的萊婭公主由挪威演員 Ingvild Deila 飾演,從背面的鏡頭中可以看到她標誌性的髮型。而在正面的鏡頭中,除了手是 Deila 的,萊婭公主的臉、頭髮和服裝都來自於《星球大戰:新希望》的數字重建。
盧卡斯影業和負責特效製作的工業光魔錶示,他們對塔金的重塑獲得了彼得·庫欣方面的同意,同時也在字幕中對兩位演員進行了特别致謝。
談到用特效實現人臉效果的挑戰,工業光魔的首席創意官約翰·諾爾說:「我們每天都在看人臉,所以人們很容易看出是不是偽裝的。」尤其是亨利為了儘可能演的跟庫欣比較像,他對庫欣的演技、面部表情、神情儀態等研究很久。
特效小組正對塔金的 CG 面部進行參數調整。圖/盧卡斯工業
攝製組最後花了 18 個月才完成了對塔金這個角色的特效製作,很多時候為了使塔金說話時的嘴唇動作看上去更自然、真實,他們一幀一幀地對真人角色和動畫疊加效果進行調整。
用 CG 技術復活逝世演員所演的角色,好萊塢有過許多嘗試,從《黑道家族》、《角鬥士》,再到觀眾熟知的—— 男主角保羅·沃克去世後,他飾演的角色由他弟弟繼續出演。《速度與激情7》
不過技術同時也招致了批評:稱之為「對死者的大不敬」,則在肯定技術「優異」的同時指出這是「數字羞辱」,亦擔憂這樣會大開閘門,可能會使更多過世演員重回銀幕。《赫芬頓郵報》《衛報》
約翰·諾爾表示,在銀幕上復活過世演員需要非常多的勞動與投入,他們重現庫欣的角色是情節需要。同時他也指出,未來的星戰續集中,不會使用哈裡森·福特的 CG 重現年輕的韓·索羅,片方已經了阿爾登·埃倫瑞奇扮演這個角色。選定
題圖/截於 DigitalS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