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嶽父嶽母真難當》這部電影中,齊集了四大「色種」女婿,演繹出超爆笑的喜劇,讓觀眾笑個不停,真的太好看了。
似乎外國人結婚總有說不完的笑話,像妮婭·瓦達拉斯、麥可·康斯坦丁主演的喜劇《我的盛大希臘婚禮》,羅伯特·德尼羅、本·斯蒂勒、特麗·波洛主演的《拜見嶽父大人》系列喜劇電影,都能把「見家長」或策劃婚禮的過程拍得出神入化。
雖然劇情可能有點「離經叛道」,甚至不少情節相當悲劇,但最終拍來既能自圓其說,又非常的爆笑。
豆瓣上僅8分的電影《嶽父嶽母真難當》,在法國打破票房紀錄,並登上了該年度的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的格局也許難以吸引觀眾,整個劇情也很簡單,卻擁有非凡的幽默感,雖然笑點並非每分鐘一個,但短短的97分鐘卻能讓觀眾笑個不停。
電影描述一個有四大「色種」女婿的大家庭,如何處理女兒的婚禮,以嬉笑怒罵形式去談種族、宗教、社會等議題,內容似乎誇張過頭,其笑料又點到即止,卻能拍出應有的效果。
電影中多場餐桌戲拍來火花四濺,眾人喋喋不休的話題從私人小事再談至國家、種族等大事,無傷大雅的笑料拍得神採飛揚,劇情在爆笑之餘也刻畫得很深刻。
看似輕鬆簡單的情節,實際上對劇本、演員、攝影師、導演的要求極高!
克勞德(克裡斯汀·克拉維爾飾)和瑪利亞(尚塔爾·羅比飾)有四個女兒:伊莎貝拉(福德莉奇·貝爾飾)、奧迪爾(茱莉亞·皮亞彤飾)、賽格利亞(艾米麗·卡恩飾)和蘿拉(艾羅娣·方坦飾)。
前三個都嫁給了有色人種:阿拉伯人(阿里·阿比唐飾)、猶太人(梅迪薩東飾)和中國人(弗雷德裡克·周飾),令本已帶點種族主義的克勞德不時與女婿們勢成水火。
當三位女婿們才好不容易跟嶽父建立起良好關係時,小女蘿拉竟又嫁給一位非洲黑人(諾姆·迪亞瓦拉飾)!
克勞德本就對這門親事不抱期望,更沒想到是親家也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一黑一白」的兩位親家,在婚事還未完成時,便已針鋒相對,隨後該如何繼續下去……
電影雖然拿種族問題來大開玩笑,幸好劇情並沒有玩過頭,甚至言之有物,可見劇本編得巧妙。
這部電影是輕鬆有趣的家庭式喜劇,熱熱鬧鬧還十分過癮,就像我們的華語賀歲片一樣好看。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純粹胡鬧搞笑,它涉及到的元素非常廣泛,上至國家大事、種族宗教之爭;小到家庭成員相處合不來,笑裡藏刀的細節,全都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拍出來。
電影的結局雖然落入了俗套,但其過程對這些議題的批判卻言之有物,拿一些世人固有的觀念來開玩笑,更給觀眾帶來的反思空間,足見電影劇本編得好。
觀看之前我確實意料不到,電影的笑料竟是如此深刻,原以為這不過是一部輕喜劇,誰知97分鐘的電影觀眾卻笑個不停。
電影涉及了大量種族及宗教的議題,又拿有色人種來開玩笑,話題可能有點敏感、過火,但最終又能自圓其說,讓一切變得無傷大雅。
電影的後面加入了同是種族主義者的「非洲嶽父」,在「有色人種」的眼中,白人也不如他們所想像中般高人一等,成功淡化了整個劇情看似一面倒的「國讎家恨」,是角色設計上的一個妙筆。
這兩位活寶貝般的角色不禁讓我想起傑伊·羅奇執導的喜劇《拜見嶽父大人2》中由羅伯特·德尼羅和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兩位角色,只是沒了那部電影的那種低俗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兩位演員之間超爆笑的演繹,還增加了這兩個角色的可愛感。
的確,這部電影的故事極為簡單,也不如《拜見嶽父大人》系列電影般意外百出,劇情複雜,但也正因為劇本過於簡單,反而突顯出了導演高超的能力。
電影中有大量喋喋不休的餐桌戲,討論種族問題,也對幾位主角之間的冷嘲熱諷進行了鋪墊。這些情節理論上會很沉悶沒趣,但電影卻拍得生動活潑,針鋒相對的對白不時令人拍案叫絕。
好的劇本在先天幫了一大忙,而導演的能力和後天的努力也是電影成功的關鍵,如何把這些每次出場多達十幾個角色的餐桌戲拍得神採飛揚,讓演員之間火花四濺,這確實導演的功勞。
幾位演員之間化學作用之強烈,觀眾真的覺得他們「不是冤家不聚頭」,也增加了電影的可看性。
四位「女婿」不打不相識的情節,無疑是電影的亮點,也把他們角色的性格特徵演得立體、傳神。
不過,這些年輕演員不及兩位飾演「老爺」的演員,特別是飾演克勞德的克裡斯汀·克拉維爾喜劇感最強,他既演活了古板種族主義者的沉悶感,而豐富的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又把角色演得生動有趣,十分搞笑,搶盡風頭;
與之相反的是,電影中一眾女角色卻全無出彩之處,甚至性格模糊,看完整部電影還分不清誰跟誰,是電影的一個大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