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課堂:一路走來,內存頻率是如何增長了百倍?

2021-01-19 超能網

作為現代計算機的基礎,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計算機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組成,其中存儲器在現代計算機裡面指的就是內存和硬碟。

內存的主要作用就是處理器與外部之間進行通訊的時候,作為一個臨時放置數據的緩衝區使用。早期的計算機並沒有內存,是隨著CPU的性能提高而產生,然後不斷發展的。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內存的頻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帶寬的增加使得內存性能大幅度提高,這個幅度是驚人的。

平時我們常說的DDR4-4266隱含的意思是內存頻率達到了4266MHz,要知道十年前,市場上主流的內存產品也就DDR3-1333,從表面上看,市場上售賣的內存頻率的提升都三倍有餘了,比這段時間的CPU頻率提升還誇張。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下面會向大家介紹內存頻率的發展變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SDR SDRAM:66MHz-133MHz

在此之前的上古時代太久遠,技術上的差別可以把這部分略過,所以從插座變成DIMM的SDR SDRAM開始。如果對內存以往的歷史感興趣,可以通過我們以前的《超能課堂:從KB到GB,內存條所經過的7個歷程》去了解。

SDR SDRAM(Single Data Rate SDRAM)就是一般所說的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使用插座是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其插座的接口為168Pin,金手指單邊84Pin。內存的長和高分別是133.35mm和30.48mm,電壓3.3V。內存的頻率和CPU外頻同步,64bit的位寬也和當時CPU的總線一致,使用單內存電腦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最早的SDR SDRAM內存規格是PC66,顧名思義頻率就是66MHz。隨後提高到100MHz(俗稱PC100),最後市場主流定格在133MHz(JEDEC文檔裡的PC133規範)。和PC66/PC100不同,PC133規範最初並不是由英特爾主導制定的,是威盛(VIA)聯合三星、現代、日立、西門子、Micron、LG和NEC等公司提出的,這涉及到業界各廠商和英特爾(計劃全力推廣RDRAM內存接任)之間的一場利益之爭,這場世紀之交的大戰堪稱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1999-2000年憑藉PC133規範,威盛分別在英特爾和AMD平臺推出了Apollo Pro 133(693A)/Apollo Pro 133(694X)和KX133/KT133(A)晶片組,佔據了晶片組市場的半壁江山。後來市場上曾出現標稱PC150(150MHz)的內存,這是非標準規範,主要提供給超頻愛好者使用。Kingmax後期採用了BGA封裝生產的PC133/PC150 SDRAM內存(很多廠商到DDR2才使用BGA封裝)在外觀上已經很現代了,畢竟是20年前的產品,特別是對比前任EDO內存。

PC133也只是權宜之計,CPU對內存的性能需求已經到達一個瓶頸,雖然末期有廠商推出了稱為PC166的高頻率內存,但SDRAM已是強弩之末,再怎麼折騰也提升有限,使用更快更強的新內存去滿足新一代CPU是必然的。

如果說SDR SDRAM是現代內存的鼻祖,那麼PC100規格的SDRAM內存就是日後內存發展的起點。

Rambus DRAM:600MHz-1066MHz

RDRAM的全稱是Rambus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是由Rambus主導研發的內存規格,採用184Pin的RIMM插槽,電壓2.5V。在參與制訂完PC100 SDRAM後,如日中天的英特爾非常自信地認定RDRAM在技術上遙遙領先,欽定RDRAM成為其平臺下一代內存的標準,並在1999年9月開始在Pentium III平臺推出相關的晶片組,最高支持PC800 RDRAM內存。

Rambus和JEDEC之間關係並不好,同時授權費高昂,加上英特爾的強勢,讓夾在中間的廠商相當煎熬,有的甚至放棄不去做RDRAM。事實上RDRAM內存真的是太貴了,完全不是普通用戶可以承受的。更無語的是,如果RDRAM內存數量不能插滿主板的內存插槽,還要額外購買特殊空白卡插上去填滿,電腦才能正常工作。這又多了一筆額外的花銷,而且很麻煩。

從技術規格來說,RDRAM確實比當時市場上主流的PC-100 SDRAM內存領先很多,其特點就是頻率非常高,所以帶寬優勢明顯。雖然位寬只有16bit,低於SDR SDRAM的64bit,但是引入RISC思路設計的特殊架構,使得內存頻率可以達到驚人的400MHz(高頻率導致發熱量大不得不穿馬甲),同時數據一周期內兩次傳輸,也就是說等效頻率800MHz,後來還提高到PC1066 RDRAM(i850E晶片組支持),頻率方面是市場上一般PC100/PC133 SDRAM內存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且使用RDRAM內存的晶片組已開始支持雙通道了(例如i840/i850晶片組),雙通道PC800/PC1066 RDRAM的帶寬分別達到3.2GB/s和4.2GB/s,相比起來PC100/PC133 SDRAM的帶寬分別只有800MB/s和1.06GB/s,性能優勢更大了。

結果大家都知道,最後RDRAM退出了PC市場。因為沒等多久,性能上可以與它競爭,但價格不及一半的對手出場了。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Rambus在遊戲機市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任天堂N64,索尼PlayStation 2和PlayStation 3(使用新一代XDR內存標準)上,都看到它的身影。

DDR SDRAM:200MHz-400MHz

PC133 SDRAM已經不能滿足性能需求,RDRAM太貴不能用,不過很快,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找到了。

DDR SDRAM內存全稱Dual Date Rate SDRAM,就是雙倍速率的SDRAM,從名字就看出是SDR SDRAM的升級版了。它採用184Pin的DIMM插槽,電壓2.5V。DDR SDRAM與原來的SDRAM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個時鐘周期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各傳輸一次信號,直接粗暴地把數據傳輸速度翻倍,而且還不會增加功耗。定址與控制信號方面與SDR SDRAM相同,僅在上升沿傳輸。這是為了兼顧當時內存控制器的兼容性與性能,方便廠商簡單升級設備後就能進行生產。

雖然DDR SDRAM的制定工作在更早之前已經開展,但英特爾在RDRAM問題上的執著讓業內的其他廠商站在一起,大大加快了相關工作推進的速度。

最早的DDR內存頻率是200MHz的DDR-200(市場上基本沒見過),接著是DDR-266、DDR-333,最後停在DDR-400,JEDEC的文檔裡名稱是PC1600/PC2100/PC2700/PC3200。

2000年7月ALI(楊智)率先推出支持DDR內存的晶片組,英特爾平臺的Aladdin Pro 5,AMD桌面平臺的ALiMAGiK 1以及移動平臺的MobileMAGiK 1。真正開始得到普及是大概一年後,各大晶片組廠商普遍已推出支持DDR-266內存的晶片組,相關主板推上了貨架。

到了DDR-400時期,支持雙通道DDR內存的晶片組出現了。2002年7月,英偉達針對AMD平臺發布的nForce 2是最先支持雙通道DDR-400內存的晶片組,從此英偉達在AMD平臺的晶片組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2003年4月,i865PE/G/i875晶片組隨支持800MHz FSB和超線程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發布,英特爾平臺也支持雙通道DDR-400內存了。這標誌著雙通道地位的確立,往後無論內存如何升級換代,支持雙通道始終是主流市場處理器和晶片組規格上的標配。

從PC133 SDRAM到雙通道DDR-400,這個過程前後大概也就2年左右的時間,主流電腦的內存帶寬一下子翻了6倍,內存性能的躍升速度堪稱光速。這是之前不可想像的,提高幅度比以後任何一代內存更迭得到的提升都要誇張。

自從DDR SDRAM內存推出後,原來SDRAM與RDRAM之間的鴻溝一下子縮窄了。RDRAM價格高昂,適用性差,在DDR內存頻率迅速提升後,最終性能優勢也沒有了。至此,未來電腦內存的發展走向已經確定,就是沿著DDR SDRAM內存路線迭代升級。

DDR2 SDRAM:400MHz-800MHz

在完全確立DDR SDRAM內存的市場地位後,後續的內存實際上都是DDR內存的衍生品。由於單純提高DDR內存在頻率已經很難了,所以DDR2 SDRAM要尋找新的方法實現性能提升。

這種途徑就是將DDR SDRAM內存在時鐘周期內預讀取由2bit變成了4bit,DDR2 SDRAM非常有效地讓數據傳輸速度又一次翻倍。此外採用了240Pin的DIMM插槽,電壓1.8V,還融入了CAS、OCD、ODT技術規範和中斷指令讓運行效率更高。以前SDR SDRAM/DDR SDRAM內存不少仍然採用TSOP封裝,而DDR2 SDRAM都變成了BGA封裝,從外觀上看,DDR2 SDRAM就已經有比較大的區別了。

DDR2 SDRAM從DDR2-400(400MHz)開始,依次往上是DDR2-533、DDR2-667,最高至DDR2-800(頻率趕上1999年的RDRAM了),JEDEC的文檔裡名稱是PC2-3200/PC2-4200/PC2-5300/PC2-6400。

DDR2-1066有點特別,相關廠商之間達成了一定標準協議(三星甚至在自己的DDR2-1066內存上標示PC2-8500字樣),但並非JEDEC組織制定的標準規範,不過市場上數量並不少(主要是AMD平臺的支持)。雖然DDR2使用時間長範圍廣,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和DDR或DDR3在市場上並存。

最早支持DDR2內存的是2004年6月英特爾發布的i915/i925晶片組,不過這兩款晶片組評價不怎麼樣。而AMD由於K8架構是把內存控制器整合在處理器內部,所以直到2006年6月更換到AM2平臺才開始支持DDR2內存。

DDR3 SDRAM:800MHz-2133MHz

DDR3 SDRAM推出的時間非常早,英特爾在2007年的5月份就發布了支持DDR3內存的P35晶片組(AMD剛轉向使用DDR2內存沒多久),這時候JEDEC甚至還沒正式完成規範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徹底普及花了好幾年的時間,AMD直到2009年2月更迭到AM3平臺才提供支持。

和上一代的DDR2 SDRAM相比,提升的途徑也很直接,把預讀取從4bit變成了8bit,再一次以同樣方式讓數據傳輸速度實現了翻倍,同時加入了CWD、Reset、ZQ、STR、RASR等技術。插槽仍然是240Pin的DIMM,不過防呆缺口位置改變了,電壓降低到1.5V。無論DDR2 SDRAM還是DDR3 SDRAM,都是採取了相對保守、穩定的技術路線來提高內存性能。

DDR3 SDRAM初代產品是DDR3-800(800MHz),接著是DDR3-1066、DDR3-1333、DDR3-1600、DDR3-1866,最高到DDR3-2133(幾乎三倍於初代DDR3內存頻率),JEDEC的文檔裡名稱是PC3-6400/PC3-8500/PC3-10600/PC3-12800/PC3-14900/PC3-17000。

在DDR3內存推向市場後,由於對比DDR2在性能上沒有優勢,但價格更高,處理器對內存性能的需求也沒那麼迫切(AMD甚至遲遲不支持),DDR2和DDR3內存共存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廠商同一款晶片組分別有對應DDR2和DDR3版本也是常有的事(幾乎除了內存插槽什麼都一樣)。直到DDR3-1333開始,頻率提升讓性能優勢逐漸體現,同時價格也下來了,才真正成為市場的主流。

另外DDR3內存非常長壽,在市場上佔據了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到第6代酷睿處理器發布的時候,仍然有廠商推出支持新CPU及DDR3內存的主板(OEM廠商這樣搭配使用的並不少)。近兩年,依然能看到有零星採用新晶片組支持8代/9代酷睿的主板也使用DDR3內存,但這些主板只不過是小眾產品,已經不是市場主流了。

DDR4 SDRAM:1600MHz-3200MHz

同樣在第6代酷睿的時候,DDR4內存推向了主流市場。事實上DDR4內存在前一年,也就是2014年8月X99晶片組發布的時候已經提供支持了。

在前面的介紹裡可以看到,從DDR到DDR3,每次內存更新換代都會從預讀取的位數翻倍方式實現頻率提升,三者預讀取的位數分別是2bit、4bit和8bit。不過DDR4在預讀取位數上和DDR3內存一樣是8bit,因為想翻倍到16bit在當時來說難度太大了,所以這次要換一種方式實現這個目標。

源於GDDR5的Bank Group(BG)設計就應運而生了,4個Bank作為一個BG,可自由使用2-4組BG,各個BG具備獨立啟動操作讀、寫等動作特性,讓內存控制器和BG組之間實現交錯操作,加上其他技術手段的加入,可以讓等效頻率可以提升到核心頻率的16倍。簡單來說,就是換了一種方式實現類似預讀取位數翻倍的效果。另外DDR4 SDRAM的DIMM插槽提高到了288Pin,電壓降低到1.2V,而且金手指並不是完全平直的,會有輕微曲線。

DDR4 SDRAM從DDR4-1600(1600MHz)起步,分別有DDR4-1866、DDR4-2133、DDR4-2400、DDR4-2666,最高到DDR4-3200,JEDEC的文檔裡名稱是PC4-1600/PC4-1866/PC4-2133/PC4-2400/PC4-2666/PC4-3200。

事實上DDR4內存起步頻率有點低,市場上真正見到的一般是從DDR4-2133開始。隨著第7代酷睿以及Ryzen系列處理器的發布,DDR4內存徹底佔領了內存市場,一直到現在。目前市面上有很多DDR4-3600、DDR4-3733、DDR4-4266的高頻率內存,和所有的前一代產品一樣,這些都是非標準規範,為發燒友們準備的。

DDR5 SDRAM:4800MHz-6400MHz

現階段想更深入解析DDR5 SDRAM有點為時尚早,JEDEC在2020年7月才正式公布DDR5內存規範,實際產品還沒推向市場。不過和以往每次迭代時候頻率有重疊的情況有些不同,這次DDR5 SDRAM直接從4800MHz開始,最高到6400MHz。至於提高的秘訣,也是老套路了,再次從預讀取下手,由8bit提高到16bit,當然也有其他方面技術的引入,具體可以看我們今年《超能課堂:DDR5內存是怎麼做到頻率翻倍的?》的介紹。

總結:技術與製造工藝進步的體現

從SDRAM到DDR5,選取了PC133 SDRAM、PC1066 RDRAM、DDR-400、DDR2-800、DDR3-2133、DDR4-3200、DDR5-4800做了個圖表對比,能直觀感受到內存頻率的變化情況,在SDRAM到DDR4都選擇了各自類型內存在JEDEC規範裡的最高規格,RDRAM選擇的是PC時期的最高規格。目前DDR5的核心頻率未知,DDR5-4800可能是150MHz。

可以看到,從PC133 SDRAM到DDR5-4800,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電腦內存的頻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36倍有餘。事實上PC133 SDRAM和DDR5-4800之間的頻率差距不是真的有36倍那麼多,準確來說那只是內存的等效頻率。多年來,受制於物理材料的極限限制,核心頻率提升幅度非常少,可以說是變化不大。當然,RDRAM這種特殊的串聯結構有著天生的優勢,核心頻率可以達到超乎尋常高頻的除外。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JEDEC制定的內存規範標準裡,核心頻率一般都不超過200MHz,除了DDR3達到了266MHz(DDR5目前估計在150MHz-200MHz之間)。內存等效頻率的提高是各種技術手段疊加的結果,這也是技術和製造工藝進步的體現,所以表格裡從最早的PC66 SDRAM到最新的DDR5-6400,頻率相差了近百倍。但這些放大的手段都存在各種的局限性,例如內存數據存儲並不連續,那麼一些預讀取的方式就不會有什麼幫助,也就達不到等效頻率的速度了。

這就是內存一路走來,其頻率變化的歷程。

相關焦點

  • 一張圖看懂如何選擇DDR4內存頻率和容量
    一張圖看懂如何選擇DDR4內存頻率和容量 2016年08月19日 00:00作者:廠商投稿編輯:劉明鵬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Intel發布了代號為
  • 極速鯊課堂7:內存是幹啥的?談戀愛打比喻
    那麼問題來了,內存的頻率,那些亂七八糟的數據都是什麼玩意,容量就是內存能夠處理的數據大小,頻率就是內存處理的速度,簡單來說就是,內存的容量越大越好,頻率越高越好,時序越低越好。這時候有人會問,時序有是啥?
  • 為什們臺式機內存頻率比筆記本內存高這麼多
    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新發布的輕薄本和遊戲本,內存頻率終於不再是萬年不變的2666MHz了,部分機型已經採用3200MHz的內存。臺式機內存頻率很早就已經突破3000MHz,為何筆記本內存頻率現在才上去呢?
  • 內存頻率有啥區別,這篇給你答案
    大多數用戶在挑選內存產品的時候基本上都只會看容量和品牌,但其實雖然容量和品牌固然重要,但其實影響內存性能的絕不只有這兩個層面,今天讓我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內存頻率的那些事。內存頻率其實和CPU主頻相同,都是影響內存性能的重要指標,但是和CPU主頻不同的是,內存頻率都是以MHz為計量單位,現如今已經進入了DDR4時代,而內存頻率也從2133MHz開始,如今市面上也擁有甚至高至4000MHz的內存產品。
  • 超能課堂(245):GDDR6X顯存的超高帶寬背後應用了什麼新技術?
    不過可惜的是,除了美光之外,沒有其他內存廠採用該標準生產顯存產品,而顯卡市場上,除了高端的幾張Pascal顯卡外,也沒有別的顯卡採用GDDR5X顯存,就連NVIDIA自己也在之後就轉向了更高速的GDDR6顯存。
  • CPU和主板支持的內存頻率,取決於主板的支持,選購內存要看主板
    CPU 和 主板簡單來說,CPU和主板的內存頻率高低,對於內存條頻率的選擇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內存條的內存頻率,還要取決於主板的內存頻率支持,選購內存條還要看主板的支持。比如十代酷睿i5以及以下型號最大的內存頻率為DDR4-2666,那麼內存條的最大內存頻率選擇只能是DDR4-2666。但是主板支持的內存頻率2400MHz,電腦運行的內存頻率最高也是2400 MHz
  • DDR5內存來了,頻率大漲,但你別期望太高!
    對於內存,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無論我們執行什麼程序,都會被載入到比硬碟速度更快的內存。然而對計算機比較了解的朋友也都知道,內存頻率越高,那麼對於提升一臺計算機的整體性能就會越好,所以我們看到,在一些更高端的計算機上,就會採用頻率更高的內存。
  • 怪異的頻率 金邦單條8GB/1600內存評測
    並且這根內存居然帶超頻內存才有的英特爾XMP技術,並且XMP鎖定頻率恰恰是1600MHz。 這個顯然無法和其標稱頻率相提並論。    我們也只能把這款單條8GB DDR3 1600內存當做1333來用,金邦在現有技術條件限制下,採用特殊的辦法來提高頻率,只是這種辦法並未完全獲得成功。
  • 5000MHz 威剛內存已支持10代酷睿與Z490晶片組內存頻率上限
    近期,全球內存領導品牌威剛科技推出了頻率達 5000MHz 的 DDR4 高頻臺式機內存。5000MHz 的內存頻率,正是最新Intel十代處理器和Z490主板的內存支持上限,威剛科技為Intel十代旗艦平臺提供極佳的高性能內存支持!
  • 威剛新款筆記本內存曝光:頻率高達4600MHz
    近日,威剛展示了世界首款RGB SO-DIMM——SPECTRIX D60,作為一款筆記本內存,卻和高端臺式機內存一樣配備RGB LED燈,並且擁有XPG Auro Sync軟體,可對內存LED燈進行調節。
  • 威剛推出5000MHz DDR4內存:已支持10代酷睿與Z490晶片組內存頻率上限
    除了CPU接口的變化之外,相較於以往Z390和Z370晶片組2666MHz的默認內存頻率,Z490主板將內存的默認頻率提升到了2933MHz,這也算是這次一個不小的提升了。另外,此次新發布的Z490系列主板已可支持4800和5000頻率的內存,只需在Z490主板中開啟XMP選項,即可一鍵輕鬆達到5000頻率。
  • 如何使用安卓模擬器玩《路人超能100:靈能》電腦版
    《路人超能100:靈能》可以用雷電模擬器玩,因為《路人超能100:靈能》畫面特效絢麗,人物精緻,用手機帶來的視覺遊戲體驗遠不如電腦,雷電模擬器支持大屏超高幀率全極致特效,無需擔心卡頓,更配合滑鼠解放你的手指,讓你在舒心暢玩的同時欣賞主角們熱血戰鬥和搞笑互動。
  • AMD真心666:APU破內存超頻記錄,DDR4頻率上天了
    這一代APU能受到人們的關注,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AMD將內存控制器集成到了晶片中,而且得益於臺積電更成熟的7nm工藝,不但使得Renoir APU的內存延遲大大降低,同時也讓它的內存總線體質暴增,這也就意味著內存在APU平臺上能有更好的性能發揮,同時能達到更高的頻率。
  • 4000頻率內存再添新丁 金邦RGB燈條測試
    相比DDR3內存,DDR4內存具有功耗低(壓達到1.2V、甚至更低)、頻率高(最高可達4266MHz)等特點。但目前市面上售賣的DDR4內存頻率普遍在2133MHz和2400MHz,高頻內存寥寥無幾,無法發揮DDR4內存的優勢。
  • Renoir APU打破內存超頻世界紀錄,DDR4頻率直衝6666MHz
    雖然AMD Zen 2的Matisse處理器把內存控制器外置之後導致內存延遲暴增,但Renoir APU又把內存控制器弄會同一塊晶片裡面了,而且得益於用了臺積電7nm工藝,Renoir的內存超頻能力比Matisse強得多,不少超頻玩家都喜歡用Renoir來超內存,近日華碩ROG團隊的超頻玩家就用Renoir處理器打破了內存的超頻世界紀錄
  • 主板默認頻率不可信?威剛XPG-龍耀D50 DDR4內存這樣「破局」
    另外還帶來了一個問題的答案:當內存頻率超過主板特性描述中的最高頻率,主機還能正常運行嗎?開箱:其實說到威剛內存,我對他的印象一直是當年DDR2時代的紅色PCB內存條,包裝簡單,假貨也幾乎沒有,在金士頓寨條橫行的時代,威剛內存簡直是一股清流。
  • 訓練頻率:它如何影響力量的增長
    頻率是訓練計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力量的增長,那麼應該每周訓練多少次呢?這篇文章就透過挪威力量舉協會的研究帶你了解訓練頻率對於力量增長的意義。
  • 單條512GB 專家揭秘DDR5內存最大優勢:別光看頻率
    DDR4內存條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2021年就會有DDR5內存上市了,雖然初期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市場,但是新一代平臺值得期待,DDR5內存頻率相比現在可以翻倍。今年7月份,JEDEC正式發布DDR5 SDRAM標準(JESD79-5),其引腳帶寬(頻率)是DDR4的兩倍,首發將以4.8Gbps(4800MHz)起跳,比末代DDR4的標準頻率3200MHz增加了50%之多,總傳輸帶寬提升了38%,未來將最高摸到8400MHz左右。
  • 這一路走來,懂了很多……
    這一路走來朋友越來越少時光會幫你留住最真的撕開表面,看清核心留下的人,我會一生珍惜這一路走來青春漸行漸遠人的一雙手也就只有這麼大能抓住多少東西呢一顆心也就這麼點地方能擠下多少欲望呢這一路走來心酸越來越多受委屈已經見怪不怪
  • 這一路走來酸甜苦辣
    一路走來,我們都變了很多,以前壓力大的時候,喜歡發朋友圈,換頭像,換籤名,而現在的自己,越難過,越沉默,我們不再期待別人的安慰,也不再一次次地訴說自己的委屈,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獨自扛住,獨自治癒也許生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管你現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