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執委會7日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衝浪四個大項。此外,部分大項的具體小項也將有所調整。
精簡辦賽、性別平等和關注年輕人的需求,成為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三大特點。
相比於東京奧運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在辦賽規模上進一步縮減。參賽運動員的名額從東京奧運會的11092人減少到10500。項目總數上,東京奧運會擁有339個小項,巴黎奧運會將減少10個。
所有大項中,舉重項目所受影響最大。該項目一共有4個小項被移出奧運會。巴黎奧運會的舉重項目將產生男女各5枚金牌,參賽運動員總數為120人,相比於東京奧運會196個參賽名額,總人數縮減了30%。
性別平等也是此次巴黎奧運會項目調整的一大特點,東京奧運會女性運動員的名額佔比達到48.8%,巴黎奧運會將首次實現男女運動員各佔50%。此外,在小項設置上,巴黎奧運會還將男女混合項目從東京奧運會的18個增加到22個。
「這樣的項目設置,是為了讓2024年巴黎奧運會更好地適應疫情後的世界。我們要進一步減少辦賽的成本,實現精簡辦賽。」巴赫在會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上,我們將實現性別平等。而巴黎奧運會將是歷史上首次男女參賽運動員人數完全相同的一屆奧運會。」
擁抱年輕人、關注年輕人的喜好也是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工作方向之一,這一點從增設的四個大項就可以看出。為此,巴黎奧運會將進一步提倡城市運動的概念,滑板、攀巖和霹靂舞都屬於這一運動範疇。
巴黎奧組委還確定,以上三個項目的舉辦場地將設在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協和廣場。而衝浪比賽將在離法國本土15000公裡以外的太平洋小島大溪地上舉辦。
3天換了3位主席,如此魔幻的事情如今真實發生在了國際舉重聯合會(IWF)這一擁有192個國家(地區)成員單位的國際體育組織之中。
10月13日,來自美國的過渡主席帕潘德裡亞被國際舉聯執委會投票罷免,泰國人因塔拉特以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接替過渡主席職務。然而,因塔拉特的任命遭到來自美國、英國等的強烈反對,僅僅不到兩天後,因塔拉特便被迫辭去了臨時主席的職務,由來自英國的國際舉聯醫療委員會主席伊拉尼取而代之。至此,這場「內鬥」風波姑且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在這期間,混亂的內部管理以及頻繁地更換主席,特別是帕潘德裡亞被罷免引發了國際奧委會的強烈關注,甚至罕見地在不到一周時間內連續兩次發出警告,將考慮減少舉重項目在今後奧運會比賽中的參賽名額,甚至包括將舉重逐出2024巴黎奧運會。
今年12月,巴黎奧運會的項目設置及各項目名額分配方案便將確定,如果國際舉聯無法在此之前交出切實可行的整改答卷,舉重項目在奧運會中的地位勢必會受到影響。
「內鬥不止」
今年4月,來自匈牙利的前國際舉聯主席阿讓因涉嫌貪腐而辭去了主席職位後,帕潘德裡亞正式成為了這一國際體育組織的掌門人,並著手開始國際舉聯的改革和重建,然而,她的嘗試卻從來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支持。
13日被罷免後,帕潘德裡亞在接受採訪時大倒苦水,稱恰恰是國際舉聯執委會使改革陷入停滯,阻撓獨立專家的任命,並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
「我親耳聽到執委會中有人說,『我們只是不得不說我們想改革,但我們不用真的改革』,」帕潘德裡亞表示,執委會中很多人對她的改革都是陽奉陰違,「我想建立一個獨立的誠信委員會,這也是反對者所無法容忍的。」
帕潘德裡亞口中的「反對者」,便是執委會中的幾位委員。據報導,阿讓退出世界舉重的歷史舞臺後,國際舉聯內部便分為對立的兩大陣營。一方以「改革派」帕潘德裡亞為代表,得到運動員委員會及國際奧委會的支持,另一方則是執委會中的幾位委員,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地區)均有著糟糕的興奮劑記錄,從而被禁止參加東京奧運會舉重比賽或是被大幅減少了參賽名額。雙方在內部治理、奧運資格等多方面都有著嚴重的分歧,改革駐足不前也不足為奇。
被罷免後,帕潘德裡亞仍被選為國際舉聯的副主席之一,但她此時已心灰意冷。不過,國際舉聯的混亂並未因她的下臺而終止。因為糟糕的興奮劑記錄,泰國是被禁止參加東京奧運會舉重比賽的國家之一,來自泰國的因塔拉特在接任之後便遭到了多方強烈反對,國際奧委會也表示對新主席產生的過程「非常擔憂」。重壓之下,因塔拉特不到兩天後便主動辭職,繼任者英國人伊拉尼表示自己將不參與未來國際舉聯主席的選舉,將把全部精力放在國際舉聯的治理與改革中。
10月15日,國際舉聯執委會宣布,國際舉聯改革與選舉大會將於明年3月24日至27日在瑞士洛桑或土耳其伊斯坦堡召開,但願在那時能夠重返正軌。
「疾在骨髓」
一個人的陰影籠罩在一個項目上將近半個世紀之久,這樣魔幻的事情就發生在舉重世界中。
在今年4月正式辭職之前,塔馬斯·阿讓先後擔任國際舉聯秘書長和主席職位長達24年和20年,有44年的時間,這位81歲的匈牙利人都處於舉重世界的權力之巔,直到那部紀錄片的出爐。
今年1月,德國ARD電視臺播出了名為《秘密服藥——舉重之王》的紀錄片,內容涉及國際舉聯掩蓋運動員服用禁藥及自身貪汙腐敗等情況,矛頭直指阿讓,其中秘密記錄了與一位奧運獎牌獲得者的對話,後者稱在泰國年僅13歲的女子舉重運動員就要服用興奮劑。
節目播出後便引起軒然大波,儘管阿讓否認了所有指控,但他仍不得不在4月正式辭職。6月,由加拿大律師理察·麥克拉倫帶領的獨立調查組發布了對國際舉聯的調查報告,報告中稱國際舉聯有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產去向不明,掩蓋了超過40件的興奮劑陽性案例,賄選的行為在近兩次主席選舉中極其猖獗。
報告的措辭觸目驚心。「通過調查,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組織,它的一切都被一位獨裁者以各種控制機制操控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這種過度的控制催生了一種恐怖的文化,阻礙了一個體育組織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報告稱,「我們發現了系統性的治理失敗,以及國際舉聯最高層面的貪腐行為,實際上這種恐懼的文化即使在阿讓辭職後仍然陰魂不散。」
這樣的說法並不算太過誇張。帕潘德裡亞被罷免後透露,自己之所以在阿讓辭職後被任命為過渡主席,便是幾位副主席在內的執委會成員不敢觸動阿讓的利益,而讓自己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如今的執委會內部,包括因塔拉特在內的多人此前便是阿讓的堅定盟友。從某種意義上看,如今發生在國際舉聯內部的「內鬥」,也是阿讓長期統治後留下的「後遺症」。
伊拉尼當選新任主席後,英國舉重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即便如此,也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改選全部的執委會成員。只有完成脫胎換骨般的變革,國際舉聯才有望獲得「新生」。
體現擔當
據中國舉重隊相關人士透露,中國舉重並未牽扯到本次國際舉聯的「內鬥」之中,目前會保持中立的態度,關注事態的進展。
舉重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中國舉重隊更是奧運會等世界大賽賽場上的金牌之師。因此,中國舉重也十分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以及健康、良好的項目發展態勢。
舉重也是一個需要自身「修煉內功」的項目,從目前國際舉聯的內部治理情況出發,中國舉重應該更加融入到項目在世界範圍內的治理體系中,努力保障其良性健康發展。從另一個角度看,增加自身在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中的話語權,在項目發生劇烈變革的時刻,可以幫助自身跟緊國際上的潮流,早做準備。
目前,除英國的伊拉尼擔任主席外,國際舉聯的秘書長和6位副主席均不來自中國,另外8名執委會委員和5位來自各大洲協會的代表中也沒有中國人的身影,這與中國舉重在賽場上的實力與地位並不匹配。在舉重項目面向全世界的改革發展歷程中,中國舉重可以考慮在適當時機和條件下體現更多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