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丁睿
編輯 | 石一瑛
1
從雲南昆明到亞塞拜然巴庫,直線距離5143公裡,飛行時長16小時40分鐘。
2019年9月,在跟大學同學商量好觀賽計劃後,生活在昆明的許書暢,用支付寶下單了2020年歐洲杯1/4決賽的門票。
巴庫奧林匹克球場,A檔125歐元,特意挑選出最好位置的他,希望能在那裡看到重返洲際大賽的「橙衣軍團」——荷蘭隊。
許書暢覺得,相比於倫敦、羅馬這樣的熱門旅遊城市,少有歐洲球迷關注的巴庫,應該是中國球迷最具性價比的選擇:「包括球票、住宿和機票的各部分開銷,巴庫都要比西歐城市便宜一些。」
兩年之前,許書暢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達成了遠徵世界盃的目標,積攢了不少海外觀賽的經驗。
而這一次的2020年歐洲杯,他早早拿下了3000元左右的低價機票,並保持著對酒店的關注。計劃之中,他的七天觀賽遊大概要支出6000元左右。
和無數人一樣,許書暢沒有想到,歐足聯推遲歐洲杯的決定來得如此迅速,而僅僅一周前,他還在收到歐足聯推銷其它場次門票的郵件,鼓勵大家繼續購票。
經過一番思量,退掉往返機票的許書暢,決定繼續保留著自己買下的球賽門票,他並不打算去理會,那個由歐足聯發來的退款連結了。
目前,距離歐足聯官方宣布歐洲杯推遲一年的決定,已過去了一周多。在歐足聯官方網站上,原本的售票頁面,已被退票、退款的公告佔據。
按照歐足聯的說法,只要是通過官方渠道所購買的球票或接待服務,相關的全額退款程序都會在近期啟動。
作為歐足聯的合作夥伴,面向中國球迷的支付寶,也在賽事推遲後發出了退款公告。
據支付寶全球品牌與市場部總監劉宇透露,對於本屆歐洲杯,支付寶已售出數萬張球票。在與歐足聯交涉完畢後,支付寶就會繼續發布退款詳情。
作為真正踏入體育領域不久的「新人」,支付寶面向中國球迷開闢的歐洲杯售票系統,算是第一次通過重大賽事,與國內體育愛好者建立聯繫。
作為支付寶購票用戶的許書暢告訴界面新聞,相比於歐足聯官網的購票程序,支付寶的票務系統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從語言、連接速度到驗證環節,都很方便。」
2018年11月,支付寶與歐足聯籤下八年合約,成為了歐洲國字號賽事的合作夥伴。攜手歐足聯,這一商業戰略,大背景是支付寶想要全線進軍歐洲市場。
就在宣布與歐足聯籤約的前後一年,支付寶已經進入歐洲十多個國家,並與多個立足於歐洲的本土電子支付完成合作。
預想之中,鑑於本屆歐洲杯要在歐洲11國同時舉辦——輻射範圍前所未有,歐足聯也會在各個比賽場區保護贊助商的權益,支付寶確實有機會通過一屆洲際賽事,讓歐洲民眾接觸到以它為終端的支付行為。
但目前來看,除了賽事推遲帶來的停擺效應和經濟影響,支付寶能否克服「新秀牆」,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以當下世界盃和歐洲杯的贊助商為例——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現代、Visa、聯邦快遞、大眾和喜力啤酒等品牌,都是世界足壇上無人不曉的「老面孔」。
這也為他們在洲際大賽的營銷活動,提供了足夠的便利。
回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時,縱然中國品牌的集團優勢顯露無遺,但真正能在各大賽場引發排隊和人潮的贊助商,終究是以可口可樂為首的「老夥伴們」。
對於初來乍到的支付寶而言,如何在大賽現場贏得球迷群體的認知,還是一個未知數。更何況,這還牽扯到需要深度交互的支付行為。
眾所周知,不同於亞洲杯、歐洲五大聯賽、歐冠和世界盃,今年迎來60歲生日的歐洲杯,永遠不可能以競技場上的中國元素與中國球迷產生聯繫——那些由中國男足產生的情感羈絆,並不會發生於此。
然而,依仗於中國球迷對歐洲足壇的長年關注,由知名球星和歐洲豪強帶來的關注度,終究讓歐洲杯成為了四年一次的流量盛宴。
以2016年法國歐洲杯為例,擁有獨家媒體版權的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共轉播51場比賽,單場平均收視率為0.96%,單場平均市場份額為22%,不重複收視人數達到了4.24億人。
其中,英格蘭與威爾斯的小組賽一役,還以3.16%創造了體育頻道當年的最高收視紀錄。
就連平常少有存在感的央視網,都因為歐洲杯的影響增長了一倍的流量。
就是在這樣由欣賞帶來的潮流中,買下一張歐洲杯的球票,抑或計劃一次觀賽旅遊,逐漸成為了不少中國球迷兩年一次的夏季之選。
對於中國體育旅遊產業而言,2020年歐洲杯原本是一次趁熱打鐵的機會。
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在各國入境球迷遊客中,中國球迷數量排名第一,拿到的球迷護照數同樣高居頭名——相比於巴西世界盃,前往世界盃現場的中國遊客人數增加了10倍以上。
可想而知,由俄羅斯世界盃帶來的勢頭,讓承擔著中國球迷看球夙願的從業者們對本屆歐洲杯摩拳擦掌。
這其中,在2015年和2017年兩次獲得IDG資本和曜為資本投資的盛開體育,無疑是代表之一,其中,2017年的融資額達到了3億元。
兩年前,盛開體育曾將10萬人送向俄羅斯。自2012年以來,這家公司已連續四屆大賽獲得了國際足聯和歐足聯的獨家授權,成為世界盃和歐洲杯麵向中國市場的票務代理。
同時,獨享過中國男足12強賽客場票務的盛開體育,還在2018年9月成為了中超聯賽獨家特許產品運營商。
此外,目前擁有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巡迴系列賽中國賽營銷權益的盛開體育,也在商業諮詢方面有所建樹——包括海信、支付寶和新英體育與歐足聯的合作,以及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的牽手,都有其深度參與。
對於本屆歐洲杯,盛開體育面向大中華區的主打業務,是帶有「私人訂製」屬性的歐洲杯款待項目。
一般來說,這個項目的套餐都是包括更好位置的球票,以及比賽前後的餐食和娛樂服務,定價也自然要比散票看臺高出不少。
盛開體育旅遊的CEO鄭來告訴界面新聞,他們的客戶在觀賽旅遊中的平均開銷,大約在3萬元左右。
對於歐足聯宣布推遲歐洲杯的決定,鄭來並不意外,此前,歐足聯已經在內部徵詢過各個合作機構的意見,這樣的結果合情合理。
「我覺得這是歐足聯最為明智的決策,」鄭來說道,「相比於冒著巨大風險如期舉辦比賽,抑或是直接取消賽事,目前的延期方案,已經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選擇。」
幾個月之前,盛開體育對2020年歐洲杯款待項目的售賣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按照鄭開的說法:「在春節之前,我們的銷售目標就完成了75%,後面還有六個月的預售期,時間綽綽有餘。如果形勢允許的話,我們肯定會超額完成任務,中國球迷對於本屆歐洲杯的熱情是空前高漲的……中國球迷的票務申請和購買數量都出現了成倍增長的情況。」
不過,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擴散後,盛開體育的銷售出現了停滯,很多原本要制定旅行計劃的客戶,都持以觀望狀態。
鄭來曾經設想過,如果疫情能在一兩個月之內得到遏制的話,他們還有機會在開賽前的最後一個月,去儘量彌補開年之後的銷售空檔。
如今,伴隨著歐洲杯的延期進行,鄭來與盛開體育的時間不再局限於一個月。時間仿佛回到了2019年3月,相關工作需要重新布置。
據鄭來介紹,依仗多年形成的客戶粘性,盛開體育在確定延期之後的一周內還沒有接到客戶退票的申請,他表示,「對於可能發生的球票、機票和酒店等費用的損失,應該是微乎其微。」
四年前的法國歐洲杯,盛開體育在款待項目上的總營收實現過億。而這一次,他們還要再等待一年的時間,去衡量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
綜合來看,從起初的信心滿滿,到現在的止損觀望,疫情之下的國內歐洲杯觀賽市場大抵如此。
之於目前而言,除了開通售票系統的支付寶以及提供「私人訂製」的盛開體育,一些旨在出售歐洲杯散票和旅遊服務的體育公司,同樣是這個市場的重要組成。
而在這個特殊時期,由於賽事推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給這些小型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
2016年開始推出體育旅遊的「風客會」,早早為歐洲杯預備了價值200萬元的門票,比賽涵蓋了各個城市的小組賽和淘汰賽。
在人力和財力都成倍投入的情況下,他們原本將歐洲杯這個體育旅遊項目,當做2022年卡達世界盃的預演。
然而,當尚無休止的疫情讓整個足球世界陷入停擺時,這樣的願景也隨之消逝。
「風客會」聯合創始人劉峰告訴界面新聞:「這對於我們體育旅遊公司來說,算得上一次大災難。」
僅僅一周的時間,「風客會」的退單率就達到了50%,雖然有些客戶表示明年還會重新購買,但在劉峰看來,「我們真的很難設想,按照目前的趨勢,明年還能有多少人願意為足球消費。現在,沒有人能預料2021年歐洲杯究竟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為了盡力彌補由取消和退款造成的虧損,劉峰甚至一度將希望寄托在更晚才確定延期的奧運會上。亂局之下,唯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插圖】
同樣,兩年前在俄羅斯世界盃積攢了成功經驗的炎爾體育,本想在歐洲杯再接再厲。
過去三年,他們的客戶資源和財政盈利,都是穩中有升。但就在新冠疫情的情況開始波及到體育賽事後,所謂體育大年的紅利消失殆盡。
由於在奧運會和歐洲杯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公司的現金流並不算寬裕。為了減小歐洲杯帶來的影響,炎爾體育計劃在下半年重點推進體育留學項目,取長補短。
至於在歐洲杯項目重新開啟時,這家公司也有計劃提高一些定價,儘量彌補之前的財務成本。
炎爾體育總經理高瑋告訴界面新聞:「對於體育旅遊行業而言,體育大年和小年的區別其實非常明顯……至少現在,我們還活著。」
與「風客會」一樣,成立於2014年的「世界觀體育」,這一周也收到了不少客戶針對歐洲杯旅遊項目的退款訴求,退單率約為30%。
據界面新聞了解,世界觀旅遊目前的政策並非是全額退款,而是以七折價格回購球票。
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此前給歐洲杯投入的資金,只能等到明年才能回收了。對於明年歐洲杯項目的價格,我們會按照市場走勢和實際情況再做決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壓力之下的世界觀體育,要以開源節流的方式熬過歐洲杯前的等待期——目前,員工們的薪資已經受到了影響。
今年年初,一份出自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報告曾經寫道:「結合2003年非典的歷史經驗,疫情造成的損失約為預測值的30%,體育旅遊總收入0.5萬億元,無法完成文旅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2020年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
但按照以往反彈的趨勢看,體育旅遊有望在2021年重現生機,「除了按原有預期維持同比增長10%,體育旅遊在旅遊業中所佔比重將會增加,預期將在2021年末達到總收入1.6萬億元。」
大公司放緩腳步,小公司生死攸關。不知道一年之後的此時,歐洲杯還能否成為他們重振旗鼓的東風。
「風客會」聯合創始人劉峰說:「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先是要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