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百草之柳樹(全身是寶)

2021-02-06 青草堂一傳承潮汕青草文化


柳樹是旱柳 、腺柳、垂柳等柳屬植物的總稱。據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並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柳葉:柳葉功同柳絮,它含有豐富的鞣質,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之功。水煎服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搗爛外敷,可治療足跟疼痛。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葉。春,夏採收。

【性味】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本草再新》:"柳頭(枝梢嫩葉)味苦,性涼,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柳頭入心、脾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發不暢,白濁,疔瘡癤腫,乳腺炎,甲狀腺腫,丹毒,燙傷,牙痛。

①《別錄》:"療心腹內血,止痛。"

②陶弘景:"療漆瘡。"

③《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病,疔瘡,傳屍骨蒸勞,湯火瘡毒入腹熱悶;並下水氣;煎膏續筋骨,長肉止痛;牙痛煎含。"

④《綱目》:"療白濁,解丹毒。"

⑤《本草再新》:"柳頭平肝,發(散)熱,能託能升,敗毒,發斑,治小兒痧痘等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熬膏塗。

【複方】

①治小便白濁:清明柳葉煎湯代茶,以愈為度。(《瀕湖集簡方》)

②治下痢後成醃魚水,險症也:柳葉煎湯(服)下,如止,可救。起病不多日下醃魚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難治。(《慈惠小編》)

③治小兒丹,煩:柳葉一斤。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渣,搨洗赤處,日七、八度。(《子母秘錄》)

④治卒得惡瘡,不可名識者:煮柳葉若皮,洗之;亦可納少鹽。此又療面上瘡。(《肘後方》)

⑤治眉毛癢落:垂柳葉,陰乾,搗羅為末,每以生薑汁,於生鐵器中調。夜間塗之,漸以手摩令熱為妙。(《聖惠方》)

⑥治癤腫、乳腺炎:柳樹葉切碎煮爛,過濾,除去殘渣,濃縮至糖漿狀,備用外敷。(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柳葉膏)

【臨床應用】

①治療炎症感染

用柳樹嫩枝葉製成注射劑(每毫升含生藥1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臨床觀察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癤腫、膀胱炎、化膿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等各種炎症共120例,結果治癒107例,佔89.1%。用鮮柳葉熬膏外敷創面,每天換藥1次,對癤腫已潰者有治療效果。

②治療傳染性肝炎

參見"柳枝"條。

③治療高血壓病

鮮柳葉0.5斤,加水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6天為一療程。觀察38例,經一療程後,28例降至正常,8例有所下降(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但未恢復正常,2例無變化。降至正常的28例中,19例經半個月觀察,其中13例療效鞏固。半數以上病例的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夜尿、口乾等有明顯減輕。胸透複查22例,原來主動脈弓纖曲延長的6例中有5例恢復正常。眼底複查13例,部分有所改善。服藥後有2例黨上腹不適,2例出現蕁麻疹,乃中止治療。

④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

將柳葉製成糖衣片(每片相當於生藥2克)內服,開始每日8~10片,2~3次分服,連服3~4周;以後日服3次,每次5片,服至痊癒。兒童劑量酌減。54例患者經第一階段治療後,有34例獲得好轉:頸圍縮小1釐米,腫大降低Ⅰ度或Ⅰ度以上,自覺症狀好轉。未見副作用。據測定,柳葉含有豐富的碘,每公斤鮮品達10000微克。單味片劑以對瀰漫型輕度病例效果較為明顯;如配合海帶或黃藥子,白藥子製成複方片劑,則療效有所提高。


柳花:亦名柳子,性涼柔軟,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效。若將柳花研細,可治療黃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閉經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滇南本草圖說》:味甘苦淡,平。

【功用主治】祛風,利溼,止血,散瘀。治風水,黃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婦女經閉,齒痛。

①《本經》:主風水,黃疸,面熱黑。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

③《品匯精要》:主齒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或研末,1~3錢。外用:研末或燒存性撒。

選方

①治室女發熱經停:柳花五、七錢,紫草一兩二錢,升麻九錢,歸身七錢半。上為末。每服七錢,葡萄煎湯調下。(《赤水玄珠》)

②治走馬牙疳:楊花燒存性,入麝香少許搽。(《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文獻論述

1、《綱目》:《本經》主治風水黃疸者,柳花也。

2、《別錄》:主治惡瘡,金瘡,潰癰,逐膿血;

3、《藥性論》:止血療痺者,柳絮及實也。 花乃嫩蕊,可搗汁服,子與絮連,難以分別,惟可貼瘡、止血、裹痺之用,所謂子汁療渴者,則連絮浸漬,研汁服之爾。又崔實《四民月令》,言三月採絮愈疾,則入藥多用絮也。

4、 陶弘景:柳花熟,隨風起,狀如飛雪。陳元正方以為痺者。當用其未舒時之子,亦隨花飛,正應水漬取汁耳。

5、《本草拾遺》:柳絮,《本經》以絮為花,花即初發時黃蕊,子為飛絮,以絮為花,其誤甚矣。

6、《本草衍義》:柳花即是初生有黃蕊者也。及其華幹,絮方出,收之,貼灸瘡,及為菌褥。絮之下,連小黑子,因風而起,得水溼處便生,如地丁之類,多不因種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蓋亦如柳絮兼子而飛,陳藏器之說是。然古人以絮為花,陶隱居亦曰花隨風、狀如飛雪,誤矣。《經》中有實及子汁,諸家不解,今人亦不見用。

7、《綱目拾遺》:柳椹,乃柳花未放時,其枝垂下如椹形,所謂柳蕊也,淡黃色,若俟花出,則無用矣。

8、《閒居初夏午睡起》:楊萬裡,日長睡起無情思, 閒看兒童捉柳花。

柳枝:柳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藥。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燻洗,對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圖說》:氣味苦辛。

歸經:《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厥陰經。

功用主治:祛風,利尿,止痛,消腫。治風溼痺痛,淋病,白濁,小便不通,傳染性肝炎,風腫,疔瘡,丹毒,齒齲,齦腫。

①《本草拾遺》:治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煮柳枝浴之。

②《日華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圖說》:主治血凝氣滯,風寒外束;小兒痘症,有烏頭陷頂,漿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⑤《得配本草》:去風熱,除溼痺。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外用:煎水含漱或燻洗。

常用選方

①治小便淋濁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錢。煎湯飲之。(《肘後方》)

②治小兒胎火不尿:柳枝,幹者一握,煎湯服之。(《濟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湯,傾坐桶內,被圍住燻。再內服。(《綱目拾遺》)

④治黃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鬥,煮取濃汁,搦半升,一服令盡。(《外臺》)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內嫩柳枝二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⑥治疔毒及反花瘡:煎柳枝葉作膏塗之。(《獨行方》)

⑦治漏瘡腫痛:楊柳條,罐內燒煙,燻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陰卒腫痛:柳枝三尺長二十枚。細銼,水煮極熱,以故帛裹包腫處,仍以熱湯洗之。(《婉僧坦集驗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從背起:柳木灰水調塗之。(《外臺》)

⑩治牙齒風齲:柳枝(銼)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盡,於磁器盛之,謂酒三升漬之,經三日,臺之頻吐。(《古今錄驗方》)

⑾治齒斷腫,連耳腦腫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楊皮各一握。上藥細銼,每用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鹽一錢,攪令勻,熱含冷吐。(《聖惠方》柳枝湯)

柳根:能祛風利溼、消腫止痛,可治療乳癰、牙痛、中耳炎、黃疸等疾病,酒煮飲服,其祛風、消腫、止痛作用更佳。

性味:苦,寒。

①《滇南本草》:味苦,寒。

②《滇南本草圖說》:味甘,寒,無毒。

功用主治:利水,通淋,祛風,除溼。治淋病,白濁,水腫,黃疸,風溼疼痛,黃水溼瘡,牙痛,燙傷。

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大腸下血。

③《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④《草木便方》:祛風除溼,療熱痢,崩、帶,四肢拘攣,筋疼,湯火,牙痛。

⑤《分類草藥性》:治水腫。

⑥《中醫藥實驗研究》:治黃水溼瘡,痔瘡,淋濁莖中癢。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外用:煎水燻或酒煮溫熨。

選方

①治黃水溼瘡:水柳須燒存性,研末,麻油調塗。(《中醫藥實驗研宄》)

②治耳痛有膿不出,及癰已結聚:柳根細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鬥門方》)

③治痔瘡:水柳須二、三兩。水煎滾,加入皮硝三錢,再煎數滾,傾入罐或盆內;另用圓桶一隻,將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藥氣燻入肛內,水冷為止,渣再煎,日燻二次。(《中醫藥實驗研究》)

④治風火牙痛:水柳須五錢至七錢。豬精肉二、三兩燉湯,以湯煎藥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⑤治癭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鬥,同米三鬥釀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血崩:紅龍鬚五錢。甜酒一杯煮服。(《貴州中醫驗方秘方》)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熱祛風,水煎燻洗尚可治療疥癬頑疾。

柳樹皮故名思義就是柳樹的樹皮。不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都有把柳樹皮入藥的記錄。柳樹皮含有天然的水楊苷,吸收後經酵素轉化成水楊酸,更是一種天然的止痛藥。在西方現代製藥技術未普及之前,「柳樹皮提取液」(Willow Bark Extract)就是當時唯一的止痛藥水。因此仍 然是非處方藥物的常用組成部分,屬於草藥的一種。從遠古時代起,柳樹皮就被用來治療疼痛、發熱和痛風。

柳屑:是柳樹蟲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熱布包溫熨,可治療痒疹、皮炎。

【用法與用量】外用:煎水洗浴或炒熱熨敷。

【選方】

①治風癮疹:柳蚛屑一斤,蒴藋根一斤,黃櫨木一斤(銼),鹽二合。上藥,以水五鬥,煎至三鬥,去滓。暖室中看冷熱,洗浴後,宜避風。(《聖惠方》柳蚛屑浴湯方)

②治柔風筋骨疼痛,手腳拳攣:柳蛀糞二升。上一味,甑上炊一飯頃。攤於床上,著舊袷衣,蓋襯,令患人臥,時蒸熨所患處。(《聖濟總錄》)

③治溼氣腿腫:空心柳樹中屑,取出篩細,入鍋內炒熱,以臭泔水灑溼,又炒,加面少許拌勻。趁熱取起,敷腿上,候水出再炒,敷數次。(《慈幼新書》)



相關焦點

  • 柳樹為何又叫楊柳?
    (開河記)中記錄隋楊帝登基後,下令在新開鑿的大運河通濟渠兩岸栽種柳樹,百姓每栽一棵就賞絹一匹。並親自參加栽樹。從此千裏運河柳蔭覆地,碧影參天,隋煬帝見了這綠蔭欣喜無比,龍顏大悅,柳樹有功,決定賜柳樹國姓。御筆親書「楊柳」兩個大字,掛在樹上為旌獎。從此柳樹就被稱為「楊柳」了。傳奇已無從查考真偽,不過查了植物學分類,「柳屬楊柳科,雙子葉植物,隸屬楊柳目」,因此稱楊柳也可能吧。
  • 潮汕百草之鼠麴草(化痰止咳、祛風除溼)
    ⑦《綱目拾遺》:治囊風溼癢,煎湯洗;愈兒疳,梅毒,下疳,同甘草煎洗。 ⑧《天寶本草》:除蟲,定痛。治驚風,諸般氣滯。 ⑨《現代實用中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為降血壓劑及胃潰瘍之治療藥。 ⑩《南京民間藥草》:泡酒服,治筋骨痛。 ⑾《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消喉火,解熱,去毒。
  • 潮汕甜粿(潮汕粿品之四)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載:「糯米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既是美食,又是藥膳,難怪潮汕人愛吃在「紅頭船」時代,出洋的人隨身所帶「三件寶」:幾件舊衣服、一罐淡水(或冬瓜)、幾塊甜粿。那時出洋的人乘坐「紅頭船」是木質帆船無機械作動力,只能利用風帆,順著潮水和風勢行駛,有時遇到氣象不好,在海上漂流,安全無保障,多久才到目的地,也是未知數。所以帶上甜粿,對保持生命較有安全感。
  • 在潮汕,沒有一隻牛能全身而退
    潮汕,包括潮州、汕頭、揭陽三兄弟,但潮汕地區舊時稱「潮州」,現在說的「潮州菜」還是沿了舊時的叫法。潮汕地區從古時就經歷過多次遷徙,從秦朝至宋朝的很多美食文化都被遺留了下來,再加上口味刁鑽的潮汕人去到哪還都喜歡把好吃的帶回來自己調整,怪不得有「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說法。對於潮汕這個美食之都來說,潮汕牛肉丸,是有著天然優越感的潮汕人遞出來的一張美食名片。別看這一顆小小的牛肉丸,潮汕人對食物的較勁可盡在其中。
  • 百草春秋
    70後農村生活的集體記憶做雜技附錄2:潮汕百草春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根藤
  • 梭梭樹下產黃金,沙生百草儘是寶!
    然而今天,驅車行進在金葉榆護衛的穿沙公路上,卻是一番「梭梭樹下產黃金,紅柳梢頭有財源,沙生百草儘是寶,荒漠披綠勝良田」的勃勃生機。這裡的沙漠被一望無際的綠色梭梭林覆蓋。仔細觀察,發現緊緊依偎著梭梭林的沙地上,冒出了一行行筆直的「金筍」。
  • 探索潮汕美食中的粿品文化
    潮汕平原地遠中原,坐落於南涯而倚海畔,故而氣象易遷。氣象之遷妨農務海務,古人乃依時律探知氣象,故有「時節」。氣象之遷亦衍惡疾,古人則以五穀兼百草,精製成粿,是所謂「時粿」。民間亦傳「冬熬蘿蔔夏熬姜,不必尋醫問藥方」,此亦可見蘿蔔乃驅寒益氣之寶。而菜頭粿自入秋受用,至於春節。故成潮汕三大年糕之一也。時節做時粿,此養生之道也。雖境處邊遠,氣候嚴酷,而潮汕人得以抗持惡疾,因得此道,以至今日,猶不能棄之。
  • 舌尖上的潮汕之潮汕粿品
    ,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潮汕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品,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  潮汕民諺云:「時節做時果」「時令防時病」,潮汕人選擇性地利用適合節氣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草藥,用操作工藝拌入米粉(俗稱粿志)加工研製烹調成可口粿品,以預防疫病。如鼠曲粿,可用於春天御春寒咳嗽;紅桃粿,可消食健脾;菜頭粿,可去邪熱氣;麥粿,可利便養肝;桅粿,助消化、增食慾,祛疾病。
  • 潮汕百草之馬蹄金(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四川中藥志》1979年)3、治水腫初起:活鯽魚大者一尾,用瓷片割開,去鱗及腸血,以紙試淨,勿見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滿,甜白酒蒸熟,去草食魚。(《百草鏡》)4、治全身水腫(腎炎):(馬蹄金)鮮草搗爛敷臍上,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或15-30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5、治蛇咬:灰藋、肉餛飩草、野甜菜,三味共搗敷之。
  • 潮汕百草之天文草(解毒利溼、止咳定喘、消腫止痛)
  • 潮汕百草之水龜草(肺熱咳血、腎炎水腫)
    以下來以網上資料:僅參考水龜草治療腎病與尿酸水龜草在腎病問題上,也不是省油的「草」,它的功效,可以跟憂遁草分庭抗禮!「有很多被醫生診斷要開始洗腎的人士,在服用了水龜草之後,十之有九都不需洗腎,而只要吃藥,或通過其它療法,去控制他們的病情,一些甚至逐漸痊癒。」病例1.印尼夫婦求醫一對來自印尼的華裔夫婦,妻子因為患上腎水腫多年,直到一年前,醫生告之女患者,她的病情已日益惡化,要到了洗腎的地步!「其實不止是女患者,她的丈夫也同時患上腎病,可說是同病相憐。」
  • 桌球粿(潮汕小吃之三十一)
    根據網絡素材編輯整理、配圖鱟粿的由來(潮汕小吃之一)汕頭牛肉丸(潮汕小吃之二)我做的菜頭丸粿(潮汕小吃之三)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
  • 黑虎丸經典配方之止血聖藥—百草霜
    百草霜是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之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以烏黑色、質輕、無雜質者為上品。用時取下鐵鍋,用刀刮下黑灰,隨用隨取。從前,農村有收集鍋底灰的習慣,一旦遇到出血不止的患者就用百草霜研細末吹之,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 這就是潮汕人,細述潮汕由來,他們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集體
    潮汕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也有「 凡有潮水之處,皆有潮人」說辭為什麼潮汕人在國際舞臺上有這麼大的讚譽潮汕這個群體,是一個比較傳統的集體,就像是喝工夫茶,工夫茶不是像喝酒一樣,豪闊霸氣,講究的就是細細品嘗,提苦盡甘來之意潮汕人善於經商的天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不怕吃苦,有品工夫茶之易,懂得苦盡甘來還有朋友不知道,這個跟潮汕本地的鄉土意識和歷史人文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潮汕地區,在秦朝初期就慢慢有人入駐
  • 《問道》六星成就 小攻略之神農嘗百草
    眾所周知,在《問道》遊戲中,六星成就特有的稱謂銘牌一直受到了廣大道友追捧,但是由於《問道》中的某些六星成就在獲取上具有一定門檻,使得道友們與六星成就失之交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遊戲中的隱藏六星成就之神農嘗百草。
  • 潮汕人小時候愛吃的神奇水果,全身是寶,現在已經熟了...
    6月以來,小編的朋友圈就時不時被棯(rěn)子刷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朋友圈賣起當棯子,價格從10元起到20元不等,而當我在萬能的某寶一搜的時候,我被震驚了!天吶!300元/斤都有!不過你別以為棯子只是山裡普通的野果,只負責好吃,它其實全身都是寶呢!棯子果非常滋補!棯子果可以補血,滋養,安胎。用於貧血,病後體虛,神經衰弱,耳鳴,遺精。
  • 「星際」爽文:《未來之全身是寶》咳咳咳,不多說了,一睹為快~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小鯨魚,歡迎來到純愛文的世界,哈哈哈~最近給大家分享了很多的甜膩膩的純愛文,今天給大家換換口味:【星際】爽文:《未來之全身是寶》咳咳咳,不多說了,一睹為快~《變成錦鯉掉到男神浴缸該怎麼破〔星際)》簡介:何如歌沉迷於《你的專屬戀人》這款戀愛養成遊戲
  • 墨斗丸(潮汕小吃之四十九)
    >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潮汕無米粿
  • 靜聞百草花香
    許是戀鄉村之故,回到農村老家,我都會抽空到田地裡轉一轉,親近一下大自然,找尋記憶中的百草,嗅百花的清香。在我看來,百草花香皆是生命的載體,與人類棲棲相依,心心相印,相互賴以生存,甚至相濡以沫。想到百草,說到花開,讓人不覺得想起春天。
  • 潮汕百草之和尚頭草(清熱涼血、消腫散瘀)
    蛇莓,別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雞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獅子尾、療瘡藥、蛇蛋果、地錦、三匹風、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