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出現6大「錢坑」,臺灣人可慘了

2020-12-22 騰訊網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自從民進黨上臺以來,在島內瘋狂詆毀抹黑大陸,發展和美方的關係往來,希望能讓美方成為自己的後盾。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進黨想要和美方「建立關係」,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如今,臺灣地區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錢了,但是臺灣真的有錢嗎?因為和美方的關係,臺灣和大陸之間的經濟往來也開始出現下滑局勢,今年農產品甚至出現了爛在地裡無法銷售的情況,而臺灣的經濟也出現了六個「錢坑」。

經濟預算出現漏洞,臺灣人可慘了

自蔡英文連任以來,臺灣地區的經濟開始大規模的下滑,甚至出現了勞保都可能發不出的場景。目前臺灣網上出現了解說,稱臺灣的六個「錢坑」將會嚴重拖垮臺灣經濟發展的局勢。其中勞保、軍購和民進黨亂花錢是臺灣最大的三個「錢坑」,而全民健保、長期照護和嬰幼照顧又將成為三個小「錢坑」。為了彌補這六個「錢坑」,民進黨必須從一般政務,經濟建設、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中進行縮減,才能維持正常的發展。

臺灣將會出現大規模的退休工人,近年來勞保的經濟出現罕見的赤字,從2017年開始勞保就難以負擔赤字的金額。據悉今年臺灣勞保虧損將在600億左右,伴隨著越來越多人的退休,勞保的虧損金額也將開始逐年增加。有經濟專家預測,如果勞保沒有很好的改變,發展到2026年勞保就會破產。為了挽回局勢,民進黨當局2020年劃撥了200億,預計明年還將劃撥220億,但這些錢無疑是杯水車薪。

軍購預算超高,民進黨花錢不節制

除了勞保的「錢坑」難以彌補以外,民進黨在軍購預算上,也將花費臺灣民眾一大筆血汗錢。自從川普上臺以來,對臺軍售次數高達7次,總金額約3900億元新臺幣。巨額購買武器,但大多數都是過時淘汰的型號,而未來臺灣為了和美方統一戰線「抗陸」,購買武器的金額也將會高達4000億元。除了購買的金額以外,武器買回來還需要日常的維護和升級,光是後期維護的金額就能高達2兆元之多,這是民進黨必須面對的問題。

除了這一項,民進黨在花錢上其實也沒有太多的節制,這才是臺灣經濟的巨大黑洞。風力發電一次購買20年總金額高達2兆元,如果民進黨決定不對臺灣居民額外收費,那民進黨當局就要彌補近1兆元的漏洞。無論如何,那最終承擔後果的還是臺灣民眾。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出現六個錢坑 將淪為「債奴」
    圖源:臺灣中時臺灣中時11日社論說,臺灣出現6個錢坑,勞保、軍購、民進黨當局亂花錢,是3個大錢坑;全民健保、長期照護和嬰幼照顧是3個小錢坑。每一個錢坑都會排擠一般政務,經濟建設、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的需求都會受到排擠,無力進行臺灣發展該有的各種投資,經濟前景難以樂觀,社會發展也會逐漸黯淡。
  • 蔡英文挖的6大「錢坑」,臺灣還能撐多久?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肆虐,經濟的下滑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由於臺灣區域的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在民進黨當局的管理之下,臺灣的經濟開始面臨「寒冬」。雖然經濟持續走低,民生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但是民進黨當局的敗家行為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世界經濟停滯不前,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國家的經濟甚至出現倒退趨勢。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從數據來看臺灣的經濟真相
    這代表說臺灣大多數人對於今年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表現,其實是很不滿意的,所以才會選出這麼一些負面的代表字。  文章分析道,在實際的經濟數據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上述一些正面的表向數據以外,其實如果我們再仔細去細看,就會看到許多臺灣經濟底層的真象。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專家預言: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接受訪問表示,疫情當下的經濟損失還不是最嚴重的,倘若兩岸關係持續緊繃,疫情過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臺灣面臨的經濟風暴才正要開始,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 旺報:臺政治人物應正視臺灣經濟大跳水警訊
    旺報:臺政治人物應正視臺灣經濟大跳水警訊 2015-08-03 14:33: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 咖啡香裡識古坑:臺灣雲林古坑的復興契機
    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就發起在古坑種植咖啡,種出的咖啡甘甜香濃又不苦澀,加上其烘焙、萃取的方法、時間與其他咖啡產地的不同,自有一番臺灣在地風味,古坑也因此成了「臺灣咖啡的原鄉」。當時,臺灣民眾還沒有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咖啡基本上都回銷日本。臺灣光復後,咖啡業漸漸沒落,當地農家把大部分祖傳的咖啡園改種橙子、柑橘等,凋零的老咖啡樹無人問津,光景悽涼。
  • 港媒:臺灣經濟永無止境地做白工
    這故事很像現在的臺灣經濟,兩岸關係卡住,排斥所有的兩岸政策,所有拼經濟的工程都像小說裡的薛希沃特斯,窮盡一切力氣,都在做白工。名畫《薛西弗斯》報導稱,蔡當局最近密集推出以「投資臺灣」為題的活動,蔡英文喊出勞工最低薪資應從新臺幣3萬元起跳。這都像在放煙火,新聞炒了幾天就沒了。臺灣現在各行各業景氣萎縮得嚴重,年輕人低薪、貧窮化衝擊社會穩定。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臺灣生育率是全球最低,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現人口負增長,即出生率低於死亡率。若綜合第一季來看,臺灣總人口數已減少6553人。島內年輕人向大公報表示,臺灣薪資停滯十幾年,樓價不斷上升,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敢生小孩?
  • 「有那麼多錢去買先進武器,代表臺灣很有經濟實力」
    據民調結果顯示,大約有77.6%的臺灣民眾表示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但同時也有九成以上的臺灣同胞更希望能夠與大陸和平相處。如果兩岸真的發生戰爭,有55.1%的臺灣民眾認為美國有可能會派兵「援臺」。對於這份民調結果,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表示非常驚訝,因為在他看來,這份民調結果充分展現了臺灣人的矛盾心理。
  • 臺灣防疫出現破口!川普成大老虎?邱毅:臺灣疫情危機點出現
    近日,出海的三艘軍艦中,有一艘名叫「磐石艦」的軍艦,被證實艦上的七百多名官兵,出現了群聚感染,讓臺灣島內的防疫出現破口。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邱毅:背後有大老虎雖然敦睦艦隊年年都需要去敦睦訪友。但今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臺灣防務部門的高層在會議中表示:如今全球疫情肆虐,帛琉表面上沒有疫情,但可能由於衛生環境差及醫療條件較為落後的緣故,讓帛琉疫情沒有顯示在數據上。可即便臺防務高層將反對意見送達民進黨當局的辦公室時,民進黨當局卻表示一定要去。美軍每年都辦的漢光演習,如今也已經停辦。
  • 海峽兩岸丨臺灣經濟一地雞毛,蔡英文卻執意做「散財童子」?
    編輯:格桑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總有一部分人搬弄是非,想要臺灣「獨立」出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臺灣的民進黨政客。此前,蔡英文為了能夠擺脫和大陸的經濟牽連,提出了一個「新南向政策」,在這個政策下,臺灣經濟不但沒能脫離大陸,還因此受到了打擊。掛狗頭賣牛肉,新南向政策破碎在蔡英文上臺後,曾提出過一個「新南向政策」,企圖通過這個政策加強和西方國家的聯繫,讓臺灣脫離太過依賴大陸經濟的狀態。
  • 臺灣真實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王晶當時就直言不諱稱:「我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人口限制,畢竟香港人口只有那麼多人,而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電影市場自然會轉向大陸,畢竟利益還是第一位。第二個原因就更簡單了,因為臺灣。」「過去的香港電影興起的背後,其實是離不開臺灣這個大金主的。很多電影背後的投資方都是臺灣,那時候臺灣有錢,也願意在香港投資電影,但現在隨著市場轉移,背後的投資方也就跟著轉移了。」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臺經濟部門預估,全年外銷訂單為5296億至5311億美元間,可望刷新歷史紀錄,年增率約9%,並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估,從1.56%大幅上修至2.54%。臺灣經濟真的如同《經濟學人》、政府官員口中所說的那麼好嗎?面子上的數據看起來確實可圈可點,但其實「外熱內冷」、高度依賴大陸的裡子,一直未改變,甚至更嚴重了。
  • 離開大陸的源頭活水,發現金、「酷碰券」救不了臺灣經濟
    在臉譜網進行網絡投票大調查中,96%網友贊成國民黨主張的「發現金」版本,「酷碰券」支持度僅有0.9%。臺灣民眾黨認為「紓困救助」既然是振興就應該雨露均沾,而非獨厚特定廠商,「酷碰券」政策是假紓困真圖利。島內輿論也認為,民眾要的不是折扣式的「酷碰券」,而是解決燃眉之急的現金。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 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現「寒潮」
    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民進黨當局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會對經濟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凸顯,成為近來島內各界關切的熱點。   「疫情衝擊比想像嚴重」   從餐廳賓館「熄燈」、旅行社股價慘跌到航空公司鼓勵員工休無薪假,臺灣餐旅和交通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者。
  •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臺灣 聊一聊臺灣經濟發展史
    1966年,臺灣進出口總值達11億美元,1969年翻了一番,達到22.6億美元,70年代前半期,更達到巔峰,年增長率接近40%。臺灣經濟真正開始起飛。由於所需經費龐大,需要大舉借款,這一決定受到了國民黨內外許多人的質疑。但是蔣經國力排眾議,甚至提出了「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論斷,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完成十大建設。十大建設佔臺灣總投資的百分比由1973年的4.5%,增長到了1976年的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