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地區:局勢升級還是戰爭爆發

2020-12-14 環球網

謝爾蓋·馬爾克多諾夫

納卡地區2016年4月以來還未發生過軍事行動如此迅速升級的情況。也就是說,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未獲承認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宣布進入戰爭狀態這種情況是4年來所未有的。當時也沒有發生對斯捷潘納克特的襲擊。儘管如此,目前事態的發展很難說完全出人意料。七月衝突的加劇發生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邊境,由此可見武裝衝突之前僅是暫停。與2016年4月的「四日戰爭」不同,當時衝突升級的第五日局勢就開始重返外交談判,可今夏這一情況並未發生。

當前局勢大規模升級還有其他一些特點,比如土耳其活動的加強。七月衝突發生後不久亞塞拜然和土耳其就在邊境舉行了聯合軍演。土方代表大肆發表和平進程無效的言論,總統埃爾多安在第75屆聯會發言時甚至稱亞美尼亞為南高加索地區長期和平的主要障礙。這雖不能說明新的局勢升級是土耳其挑起的,但在談判停滯的背景下,其無疑對亞塞拜然立場變得更加強硬起到了推動作用。

阿方的外交路線確實發生了重大變化。7月邊境衝突升級期間,長期擔任亞塞拜然外長的馬梅季亞羅夫(Elmar Mammedyarov)被解職。沒有多少外交經驗的前教育部長巴伊拉莫夫(DzheykhunBayramov)接替這一職務。然而,問題主要不在於新任命誰,而在於馬梅季亞羅夫的離職。近兩年來他一直是對亞美尼亞新的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政府願意做出多少讓步持樂觀態度的主要人物之一。2018年天鵝絨革命亞美尼亞政權更迭後,阿方產生了與卡拉巴赫沒有牽連且與「卡拉巴赫集團」敵對(事實是否如此是另一個問題)的新總理帕希尼揚可能會在解決多年衝突的問題上採取某種新路線的希望。

然而,事實上亞美尼亞政府新總理在卡拉巴赫問題上的立場很大程度上更強硬。例如,他要求未經承認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代表直接參加談判就是證明。還有一點是其高調地宣稱卡拉巴赫就是亞美尼亞。這些行為除了讓巴庫鷹派的立場更加強硬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作用。而且,目前感覺自己是失敗一方的狀況是亞塞拜然方面絕對無法接受的。巴庫從未排除過會嘗試通過軍事手段解決領土完整問題的可能。

當前局勢升級是全面談判進程停滯的直接後果。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中,每次大規模軍事衝突加劇之間從沒有過如此短暫的間歇。即使2016年的「四日戰爭」之前也曾有過近4個月的平靜期。如今,我們看到有兩個對抗高峰:一個在距離接觸線300公裡的邊境,另一個在納卡地區。

接下來可能會有幾種方案。最有可能的是爭奪不大且不是特別重要的地區,象徵性地宣布「獲勝」並創造良好的社會背景。但這種戰略僅在理論上看起來無可指摘,事實上衝突規模擴大後有時很難想在哪兒停下來就在哪兒停下來。對手在此問題上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見,屆時新一輪對抗就不可避免。不過,也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即將衝突升級作為談判準備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使用軍事資源加強外交立場並通過給對手施加巨大壓力啟動談判。

不管軍事衝突加劇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有一件事無論如何都顯而易見,即軍事力量在解決卡拉巴赫問題進程中的作用正在逐日加強。缺少談判正在使局勢越來越危急。如果「卡拉巴赫鐘擺」近期仍修不好,不從軍事手段改成外交手段(儘管改完後可能還會變回去),這個「鐘擺」可能就會徹底壞掉。屆時再爆發另一場區域戰爭的前景就不會只是專家目前所能考慮到的幾個方案的主題了。(作者為歷史學副博士,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研究所歐洲-大西洋安全中心首席研究員)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

相關焦點

  • 俄土總統通電話討論納卡地區局勢等問題
    新華社莫斯科11月24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應約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電話,討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局勢等問題。據克裡姆林宮網站24日發表的聲明,俄土總統在通話中就本月9日籤署的納卡地區停火協議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詳細討論。普京向埃爾多安通報了俄羅斯維和人員在納卡地區維護停火、確保平民安全方面的情況。雙方強調,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解決納卡地區人道主義問題,包括幫助難民返鄉、重建基礎設施、保護宗教和文化設施。
  • 土耳其拉偏架,納卡地區再次成為戰爭導火索,亞塞拜然攤上大事了
    邊境衝突一直是戰爭的重要導火索之一。最近,全球目光被一起由邊境衝突引起的戰爭所吸引。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因為納卡的歸屬問題,直接產生衝突,其衝突規模正在日益擴大。邊境問題引發戰爭據悉,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爆發戰爭的原因,是為爭奪納卡地區的歸屬權。
  • 納卡地區衝突持續愈演愈烈 俄羅斯控場不利還是不想控場?
    近日有關於納卡地區的議論聲音越來越多,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此地大打出手,交戰數月而不停息,問及率先開火的是誰,都將手指向對方。納卡地區處於多文化、多民族的交界地帶,因為宗教信仰不同外加納卡地區劃分問題,亞阿兩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
  • 願不再有戰爭!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
    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9日籤署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0日零時(北京時間10日5時)起完全停火。根據該聲明,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
  • 納卡衝突升級!亞塞拜然多個地區進入戰時狀態、川普最新回應...
    地緣政治局勢周末傳來新動向。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都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和率先發動軍事進攻,亞塞拜然議會決定該國多個地區和城市進入戰時狀態。針對納卡衝突,美國總統川普也做出最新回應。此外,周末中印局勢也有新消息。印度媒體稱,印度已在拉達克東部部署坦克及步兵戰車來對抗中國。分析人士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望給金價提供支撐。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的前世和今生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納卡位於南高加索,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 納卡地區名義上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是實際上納卡地區處於獨立狀態,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說話不好使。
  • 俄法外長通電話討論納卡地區停火協議落實問題
    新華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9日與法國外長勒德裡昂通電話,討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停火協議落實問題。據俄羅斯外交部網站發表的公報,拉夫羅夫與勒德裡昂討論了納卡地區當前局勢,強調履行此前籤署的納卡地區停火協議的重要性。兩國外長認為,幫助難民安全返回家園、恢復納卡地區經濟和交通聯繫、恢復民用基礎設施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是當前應該解決的優先問題。
  • 納卡地區領導人御駕親徵!卻傳回糟糕消息
    撰文:考拉編輯:米高納卡地區的衝突不斷升級,從最初的兩軍交火,已經發展到了互射平民區,雖然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雙方一度短暫停火,但是平靜的時間非常有限,亞塞拜然再次炮擊了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市。傳來糟糕消息據環球網報導,近日,在納卡地區的戰火愈演愈烈,在與亞塞拜然的爭鬥中,亞美尼亞遭遇重創,對此,納卡地區領導人阿魯秋尼揚宣布"御駕親徵",將率領特種部隊上前線,其表示,"我要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戰鬥榮譽,因為我在前線比在後方更有用"。
  • 俄軍幫助亞美尼亞軍人從包圍圈撤軍,納卡衝突再次爆發?
    圖為納卡戰場儘管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籤訂了停火協議,只不過,在協議籤署後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兩國之間的衝突又再次爆發了,而在衝突爆發以後,俄羅斯維和部隊緊急出動,幫助大批被團團圍住的亞美尼亞士兵或者,即使這一次有俄羅斯的幹涉,納卡地區的衝突也依舊會再次爆發?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視頻圖片:阿亞交換陣亡士兵遺體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9月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人員傷亡。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
  • 深度|亞美尼亞外長訪俄,埃爾多安擬訪亞塞拜然,納卡局勢下一步怎麼...
    9月以來的戰爭導致亞美尼亞軍力受挫,政局動蕩,只好「忍痛退讓」。亞塞拜然則「見好就收」,鞏固戰果,不願冒險得罪介入局勢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不過從長期來看,由於協議未解決納卡地位問題,加之大國博弈在該地區呈現新態勢,高加索「火藥桶」的引信或被重新點燃。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道路兩旁堆滿士兵屍體,戰車殘骸不計其數
    據亞塞拜然國防部發表的聲明稱,當日在俄羅斯駐納卡地區維和部隊的參與下,阿方將一些亞方陣亡軍人的遺體交給亞方,亞方將6具阿方軍人遺體交給阿方。聲明中提到,上述人道主義行動是根據俄、阿、亞三國領導人此前籤署的停戰聲明進行的。而在網絡上,一則「停火後的納卡」視頻受到廣泛關注,視頻畫面中,道路兩旁堆滿了陣亡士兵的遺體以及戰車殘骸,令人觸目驚心。
  • 納卡地區又打起來了!數千俄羅斯士兵沒管住,亞塞拜然先發起攻擊
    納卡戰爭自11月9日停火之後,俄羅斯部隊就進入納卡地區,執行維和任務。這場戰爭究竟誰輸誰贏,從雙方的協議上看,亞美尼亞因此失去了納卡多個地區的控制權,而亞塞拜然總統也帶著自己的老婆在控制地區溜達了一圈。
  • 這就是戰爭!俄軍實拍戰後納卡地區:軍人平民屍橫遍野,無人收殮
    據海外媒體報導,日前在俄羅斯的介入下,納卡地區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戰爭已經停戰。在這場持續超過40天的戰鬥中,兩方從一開始的陣地武力衝突,發展到後來各種高科技無人機、制導飛彈、戰機一齊上,互相都有重大損失。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後來的波斯薩法王朝、奧斯曼帝國等伊斯蘭勢力頻繁染指亞美尼亞地區,到公元16世紀,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和波斯瓜分。其中,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東亞美尼亞」被波斯佔領,納卡地區被納入波斯的一個行省。奧斯曼則佔據了黑海沿岸地區的亞美尼亞西部。
  • 【深度】納卡衝突,背後藏著多少較量?
    【環球時報駐土耳其、法國、奧地利特派特約記者 王傳寶 姚蒙 夏雪 柳玉鵬】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正處於多事之秋。表面上看是外高加索南部和東南部的兩個內陸小國之間的矛盾再次升級——儘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同意當地時間10日12時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停火,但雙方連日來還是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繼續發起襲擊。
  • 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數百年後,奧斯曼帝國衰落,強大的北極熊沙俄帝國南下,趁勢將勢力延展到了高加索深處,而俄羅斯帝國必然會偏向於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於是納卡地區又重回了亞美尼亞懷抱,亞美尼亞人重新回到了納卡地區,趕走了亞塞拜然人。緊接著,一戰到來,英國人佔領了土耳其,為了討好阿拉伯,將納卡地區又劃給了亞塞拜然。
  • 納卡戰況升級,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局勢瀕臨失控
    10月5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圍繞納卡地區的戰況進一步升級,當天是亞塞拜然武裝部隊為收復被侵佔的領土而發起的第8日軍事行動,包括傑布萊在內的近10座鄉鎮被阿方控制,亞塞拜然武裝部隊還在推進過程中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
  • 亞阿納卡衝突,背後藏著多少較量?
    表面上看是外高加索南部和東南部的兩個內陸小國之間的矛盾再次升級——儘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同意當地時間10日12時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停火,但雙方連日來還是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繼續發起襲擊。從深層次看,在阿亞兩個國家相爭的背後還有各種力量的博弈,不僅有俄羅斯這樣的昔日霸主、「遠處觀望」的美國,有法國這樣的歐盟國家,還有土耳其、以色列、伊朗等「中等規模玩家」。
  • 納卡地區「雷滿為患」,民眾「雷區求生」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儘管已籤署停火協議納卡地區仍被「戰爭陰雲」籠罩亞阿雙方交戰時埋下很多地雷還有未爆炸的炮彈讓當地民眾時刻生活在恐懼中亞塞拜然組織「排雷」 地雷與炮彈混雜 泰爾泰爾區位於亞塞拜然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