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成釗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記者 陳靜)13日開幕的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上,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分別頒給中英美三國科學家;同日,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線上線下匯聚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論道科技前沿與創新趨勢。本屆論壇為期兩天,除主論壇之外,另設立物理科學、數學科學、人類表型組、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四個分論壇。
當天下午,在人類表型組分論壇上,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由復旦大學牽頭髮起,得到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蒙古國、俄羅斯等9個國家的10家高校與科研機構積極響應與參與。該聯合中心的主體部分將設立在位於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內的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據透露,未來3-5年內,研究中心將設立5家分中心。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分別頒給中英美三國科學家。 成釗 攝
由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HPCC)、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人類表型組計劃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據此,人類表型組作為生命科學下一個戰略制高點和原始創新源科學意義重大,全球科學界已對此形成共識。人類表型組學新範式必將引領生命科學與生物產業的「新革命」。各國高度重視推進人類表型組相關研究,中國已率先啟動布局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
「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相關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學和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原創性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獎項每三年在這三個學科領域中輪流頒發。今年的獲獎者中,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理論,促使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並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及其領銜團隊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研究成果將推動新一代低能耗電晶體和電子學器件的發展,或加速推進信息技術革命的進程。
當日,「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名單並致頒獎辭。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得主麥可·貝裡與查爾斯·凱恩,線上出席頒獎典禮並發表獲獎感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