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德是在季後賽首輪對陣湖人隊的第4場比賽的第三節遭遇了膝蓋扭傷,提前退場。賽後,他就接受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右膝蓋扭傷,開拓者宣布他將不會參加明天第5場比賽,有消息表示利拉德膝蓋甚至無法彎曲。這樣的消息對於喜歡開拓者隊和利拉德的球迷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樣的結果。倒不是無法接受因為實力上的差距被湖人打敗的結果,而是不願再次看到,努力了一個賽季的開拓者隊最終因為傷病而黯然退場。
開拓者這賽季,受傷病影響太深,幾乎成了賽季的主旋律了。努爾基奇因為傷病直到複賽開始才復出;扎克-科林斯先是肩傷,然後是腳踝骨折,在季後賽開始不久就賽季報銷;還有胡德的跟腱,一系列的傷病,讓他們的人員一直無法齊整,常規賽一度無緣季後賽。命運之神在開拓者的頭上繫上了一根富有彈性的繩子,這根繩子從來不會讓他們觸及高潮或谷底太久——而這根繩子的名字就叫「撕裂」。
開拓者隊所在的波特蘭市由於臨近太平洋,介於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冬季溼冷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由於這種氣候更加適宜種植玫瑰,因此市內有許多玫瑰種植園,波特蘭也被稱為「玫瑰之城」。但是由於開拓者隊的存在,更多的籃球迷更願意稱之為「撕裂之城」,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
「撕裂之城」來自於一場倒黴的比賽,49年前,1971年2月18日,開拓者隊主場對陣湖人隊。開拓者當時是剛剛進入聯盟的菜鳥球隊,而湖人則是聯盟的傳統豪強,並且是上個賽季的西部冠軍。開拓者的將士們根本無力與湖人抗衡,最終以114比136慘然落敗。不過,在比賽的過程中,開拓者的勇士們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鬥志,雖然實力懸殊,卻整場沒有放棄,當開拓者後衛吉姆·巴內特在比賽中歪歪扭扭地命中一記超遠距離投籃時,現場解說員比爾·紹內利不經意地脫口而出:「Rip City! All Right!」(撕裂之城!太棒了!)
這原本是一句讚美和誇獎,當時,紹內利先生並不知道他即興說出的一個詞,竟然一語成讖,成了這支球隊的永恆代號,也成了擺脫不了的詛咒。
擁有「撕裂」之名的開拓者就像他們的外號一樣,撕裂對方的同時,為此不惜撕裂自己。每當有領袖要帶領開拓者們開創基業的時候,傷病就會無情的來到,然後無情的毀掉那些天賦過人的球員們。1974年,成立不足5年的開拓者隊在第一順位選擇了球隊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比爾·沃頓。前七場NBA比賽場均16分,19個籃板4.4次助攻和4次蓋帽。但是,在華麗的開局之後,傷病隨之而來,菜鳥賽季的沃頓便因為腳傷僅僅出戰了35場比賽。沃頓在NBA前兩年的所受的傷病包括,腳踝扭傷,左手腕兩次骨折,2個腳趾和手指分別脫臼,被灑水車撞壞了腳趾,在一場吉普車禍中腿部受傷。儘管他給波特蘭帶來了隊史首座總冠軍獎盃,但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傷病纏綿,最終不得不早早退役。
因為比爾·沃頓帶給了撕裂之城唯一的一座奧布萊恩杯,開拓者無可避免地有著濃濃的中鋒情結。在選擇比爾·沃頓的十年後,1984年的選秀上,開拓者作出一個選秀決定——以第二順位選擇來自肯塔基大學的薩姆·鮑威。其實,開拓者的決定在當時看來並不算錯。畢竟,鮑威出身於美國籃球名校的肯塔基大學,是該隊的主力中鋒,身高2米16,無論步伐移動和場上奔跑速度,彈跳力和中投都相當有吸引力,在大學比賽中,是各隊的球探和經理注目的中心人物之一。只是,鮑威和開拓者堪稱時運不濟之極,腿腔骨的矯正手術、割掉了大腳趾頭上的骨刺、右腿脛骨嚴重骨折,賽季報銷、右腿脛骨再度骨折、再度報銷、隨後被交易至網隊銷聲匿跡。
當時間悄然來到06年和07年的時候,開拓者隊管理層用他們的眼見著實,集齊了年少老成的後衛布蘭頓·羅伊,儒雅細膩的大前鋒拉馬庫斯·阿爾德裡奇和號稱「鄧肯與拉塞爾的合體」的中鋒格雷格·奧登。於是,一個偉大的架構的核心雛形已經打造完成,當人們都憧憬著羅伊、阿爾德裡奇、奧登的神奇組合的時候,傷病的又一次準時讓他們措手不及。奧登的膝蓋,從新秀賽季開始就沒有健康過,而羅伊這個硬漢,則是硬拖著沒有半月板的膝蓋為開拓者鏖戰了整整6年,直到他燃盡了最後一絲火焰,「黃曼巴」之名也永遠的留在了球迷們的記憶裡。
在NBA的賽場上,有著無數的籃球天才因為自己的不努力和不節制而被埋沒,也有球隊因為當家球星的狀態不在和老去而變得起起伏伏,在重建和隊伍成型之間無限徘徊,但是像開拓者這樣,因為傷病而推倒重來的球隊,也許只此一家!
陰鬱的天空擋住了太陽的光芒,卻遮不住開拓者們的身上散發出的璀璨。就像2019-20賽季複賽以來,開拓者們為了季後賽的名額奮勇拼搏的,利拉德用場均37.6分,4.3籃板,9.6助攻的瘋狂表演,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領袖。
可是隨著利拉德的倒下,開拓者們本賽季註定要止步於季後賽首輪。但是他們在複賽階段的比賽已經完成能夠證明他們的不屈和堅持,哪怕下賽季選擇推倒重來,但是球隊的這種精神仍在,它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開拓者們不斷的與命運抗爭,終有捅破天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