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如洪水猛獸般肆虐全球,全世界所有體育聯賽大都因此停擺,代表性的有歐洲五大聯賽,北美的四大聯盟等。無論你是多麼大的體育賽事,面對新冠肺炎這個共同的敵人,都不得不退而避之。然而,體育活動的暫停給各大球隊,俱樂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西甲大部分球隊都向西班牙足球聯盟申請了臨時失業狀態,中國球迷熟知的豪門巴塞隆納的球員梅西,格裡茨曼等薪水驟降70%。同城死敵皇家西班牙人,就是我國足球明星武磊留洋的俱樂部,也同樣響應了降薪政策。意甲班霸老婦人尤文圖斯宣布減少球隊累計四個月的薪水,為俱樂部省去近1億歐元的支出,但俱樂部官方表示,會在疫情過去後給球員得到補償。五大聯賽先後宣布降薪,也讓人不禁聯想到國內足球聯賽會不會效仿,採取降薪的政策。
既然如此,網絡上一時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關於足協應不應該採取這樣一個措施,各方是各執一詞。效力於武漢隊的球員艾志波,在某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國內聯賽不應該接軌歐洲聯賽,中超球員幾乎沒有暫停季前的訓練,同時,中超俱樂部的生存環境和歐洲頂級聯賽的球隊截然不同,中超聯賽五年轉播收入僅有80億,還不及英超聯賽的一個零頭,國內的工資體系不是靠良性的球隊收入支撐的,更多的是企業直接負擔的,不存在工資體系斷裂的說法,球隊也不會因為這樣的聯賽中段而造成巨大的損失。
的確,中超聯賽的贊助體系決定了球隊不會因此受到巨大衝擊,這樣的說法看似沒問題。闢如恆大,上港,綠地,魯能,由於公司體系巨大,受到的衝擊不算嚴重,俱樂部的工資體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然而,網上也有相當多的降薪呼籲,認為俱樂部並沒有為球迷和觀眾帶來體育賽事,一大部分球迷球票的購買,賽事的觀看延遲了,損傷了球迷的利益,球員就不應該獲得跟往常一樣的薪水。
實際上,中國足協已經不像聯賽職業化之前那樣擁有體制內的控制力了,足協能做的最多也就是發布降薪建議或者致函各俱樂部降薪的提議,主動權不在足協手中。各俱樂部的工資談判自然由俱樂部和球員自行進行,俱樂部管理人員也要向母公司請示意見,然而,足協還是中超聯賽的節拍器,給與各球隊指導意見。
中超若真的要降薪,也需要避免"一刀切"的情況。球員刻苦的訓練,離開家庭和祖國,獨自在外集訓,球員的犧牲有目共睹,我們也需要理解。總而言之,降薪與否對於中超聯賽來說都不是首要問題,怎樣做好球隊的季前備戰是各球隊目前的最重要任務,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穩定,各項體育賽事的重啟也已經提上日程,希望新賽季中超聯賽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