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病機十九條的經典(二)

2021-02-12 盧醫

     九、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本節症狀有「禁」、「鼓」、「慄」、「如喪神守」,病因是「火」。禁與噤通,失語,不出聲也;鼓者鼓頷,戰齒也;慄為身體抖動,即寒戰;如喪神守,即神不守舍,輕度的精神失常。一般的風熱外感與傷寒、溫病初起,其邪在衛表,不致出現上述嚴重見症,當外感熱病發病多日,高熱不退,邪熱熾盛,一則裡熱難以外達,陽鬱不伸,出現真熱假寒,寒戰、戰齒之假象,若兼見四肢厥冷,即為熱深厥深,二則熱傷心神,表現為失語及神不守舍。這樣的證候在傷寒陽明證與溫病氣分證中亦可出現,屬於表邪傳裡,裡熱熾盛的外感熱病的劇期。不爾,勢將入營劫液,直至耗血動血,昏昧狂亂,種種危象相繼迭現。本條的症狀除了寒戰、戰齒、失語、神不守舍以外,應當與上條一樣具有發熱症狀,在原文中沒有提及,屬於省略。諸熱瞀瘛與諸禁鼓慄,如喪神守二條的共同症狀都是發熱、神昏(失語),前者伴有抽搐,後者兼見寒戰、戰齒,病因都是火邪,症狀的差異,尤其後者出現了寒戰、戰齒的假象,只有通過病機分析,才能不為假象所惑,避免診斷與治療失誤,這正是「病機十九條」所體現的強調辨證的核心思想,顯示了中醫學的客觀與科學。
       十、諸痙項強,皆屬於溼
       本節症狀「痙」、「項強」,病因為「溼」。痙為肢體強直,項強是頸項強直不能轉側,二者性質相同,惟有程度上的區別,以上症狀由溼邪所引發。對於本節原文,先賢頗有爭議。姑且存而不論。
       十一、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本條涉及症狀為「逆」、「衝上」,病因是「火」。逆為上逆,應降而反升為之逆,衝上即逆上,要注意這個衝字,它含有突然與相對嚴重的意思,與中風證的中字相近,衝上者,突然而較劇的逆上也。臨床中突然出現而相對較重的逆上症狀如外風引動內風,風氣上逆,升而不降的中風;外感風熱,挾痰迫肺,肺氣上逆的咳喘,暑熱犯胃,胃氣逆上之嘔吐等。火性炎上,暴病多實,李士材曰:「陽邪急速,其病必暴。」以上病證發病驟急,證情相對較重,屬熱屬實者居多,熱之極謂之火,故曰「皆屬於火」。治療方法,亦以清熱、瀉實、降逆為法。
       十二、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本條症狀「腹脹腹大」,病因為「熱」。腹脹又兼腹大者,其證為臌,即現代醫學的腹水徵。按河間解釋,「陽熱氣盛,則腫脹也。」李中梓曰:「大抵陽證必熱,熱者多實。」可見本條中「皆屬於熱」的熱字不能單從字面去解釋,它含有陽證、實證與熱證的意思,但畢竟熱證與實證、陽證不同,因此把它作陽證與熱證解釋也許更為恰當。不論氣臌、水臌、血臌、蟲蠱,多屬於有餘之陽證與實證,有表現為熱證的,也有表現為寒證的。臨床中治臌脹,如柴胡疏肝加吞蘇合香丸治氣臌,實脾飲、附子理中合五苓、已椒藶黃合四苓等治水臌,調營飲加減治血臌,以及十棗湯、舟車丸之攻逐等,用藥有溫有涼、有峻有緩,以消實積除脹滿為其共同功用。
       十三、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本節症狀是「躁」、「狂越」,病因為「火」。躁與狂越均由心神失治所至。躁者自覺煩躁不安,神志不昧,其證尚淺;狂越者,昏狂無制,或登高而歌,或棄衣而走,病已危篤。躁與狂越皆系熱擾心神,神明失治所致。臨床中常見外感熱病出現躁狂越症狀者,躁證多見於氣分無形熱盛與陽明實熱證中,為熱擾心神之輕者,表現為神情煩躁,躁動不安,有時譫語而問之能答,應用辛涼重劑以清熱,或投通腑瀉實以洩熱,熱清則神安,自然告愈。狂者多見於邪陷厥少之候,熱傷營陰,邪熱熾盛,內陷心包,神明被擾,神識昏昧,胡言譫語,甚者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或伴肢痙項強,治用清營湯加吞安宮牛黃丸之類,以挽危急。此為熱擾心神之極者,故曰「皆屬於火」。
       十四、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本節症狀「暴」、「強直」,病因為「風」。暴,形容發病之突然與病勢之危重;強直,即頸項強直,四肢僵硬,角弓反張。對於四肢強直,角弓反張症狀,在《金匱》稱為痙證,分剛痙與柔痙,剛痙由外風所致,柔痙系內風引發,剛痙屬外感,柔痙為內傷,外感之痙,起病急驟,內傷之痙,發展稍緩,但證情同樣嚴重,而且具備風的特徵。本條證候起病驟急,當屬外感所致,由外邪襲傷而驟發強直症狀者如小兒臍風(破傷風),亦包括熱病邪犯營血,病入厥少之熱極生風而致的痙搐者。「風性動」、「風者善行而速變」,正由於本證發病驟急、病情進展迅速、症狀變化多端,具有動的特徵,因此曰「皆屬於風。」但臍風傷於外風襲入,熱病中出現之強直症狀為熱極生風所引發,屬於內風範疇,二者治法迥異,不可同日而語。
       十五、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本節所述症狀是,在人體的某個部位,以手鼓之有聲,聲如鼓音,病因為熱。人體各部以手鼓之有聲者,唯有胸腹。中醫在診斷臌脹證時也採用以手扣腹的診法,聽其聲音,響亮如鼓聲者為無形氣滯,屬氣臌,音低而沉悶者乃有形邪積,為水臌、血臌、蠱臌之類。本節症狀為扣之有聲,聲如鼓音,系中空無物之特徵,常見於氣臌。氣臌由肝失疏洩,氣滯失運,結於腹中,引起腹脹,甚者腹大,病邪為鬱結之氣,其證為實但未必屬熱,治療方藥如柴胡疏肝合沉香蘇合丸,藥性偏於辛溫,符合「藏寒生脹滿」之經旨,故「皆屬於熱」的熱字,也不宜純作熱邪、熱證解釋,姑且存而不論。
       十六、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本文提到的症狀有「胕腫」、「疼酸」、「驚駭」,病因為「火」。張景嶽《類經》把胕腫解釋為浮腫,似乎不妥。《醫經精義》把胕腫改為跗腫,跗者足跗,即足背浮腫,比較合適。臨床中出現足部浮腫,伴有酸痛,同時因此而出現驚駭不安之狀者,如丹毒(急性淋巴管炎),熱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風溼性關節炎)等,這些證候除了足部局部腫痛以外,往往兼有患處皮膚焮紅,撫之灼熱,由於疼痛烈劇,怕按怕碰,往往會出現驚駭不安之狀。上述證候,屬於陽證、實證,且為熱之甚者,熱之極便是火,故曰「皆屬於火。」本節原文也不能死讀,不能被胕(跗)字印定眼目,要舉一反三,不論肢體任何部位出現上述症狀者,同樣符合「皆屬於火」的病機特點,治則亦基本類同。
       十七、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本節症狀有「轉」、「反戾」與「水液渾濁」,病因為「熱」。轉為扭轉,反為角弓反張,戾為曲,即曲身,水液指小便。凡出現肢體扭曲,角弓反張而尿黃混濁者,由熱邪所引發。在病機十九條中論述肢體扭曲、四肢強直、角弓反張症狀者,有「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與本條「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涉及的病因有溼、風、熱三種。溼為陰邪,熱為陽邪,風為百病之長,三者的屬性不同而引發的症狀相同,因此本節原文中水液渾濁的現象,是反映熱邪致病的症狀特點之一,也是與由風溼二邪致病相區別的辨證要點之一。由此可見病機十九條十分強調辨證的重要,必須根據細微的症狀變化,通過辨證,才能進行正確的病機分析,進而確立恰當的治則方藥,獲取療效。有人把水液渾濁作為一個並列的症狀進行詮釋,似乎欠妥。
       十八、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本節無具體症狀,只指出「水液澄澈清冷」,病因為「寒」。水液,泛指人體所有的排洩物,澄澈清冷即透明稀薄,與上條水液渾濁之稠厚濃濁相對照,作為鑑別證候之寒熱虛實的辨證方法。例如:痰熱咳嗽者痰稠厚,風寒咳嗽者痰稀白;癰毒的膿液稠黃,陰疽的膿液清稀;經血色淡而稀多虛寒,稠厚色深為實熱;腹瀉之大便清稀多水為虛寒,稠厚惡臭屬實熱;外感鼻塞涕出稠厚者屬風熱,涕出清稀者多風寒;小便量多清澈為寒,量少混黃屬熱;帶下清稀如水為虛寒,濃稠色黃為實熱;嘔吐物完谷不化為寒,腐濁酸臭屬熱等,都是臨證時常用的辨證依據。寒熱虛實之陰陽有別,治則方藥亦迥然不同,本條所指並非一個特定的證候,而是一種辨證的方法,病機十九條體現了辨證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十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本條症狀有「嘔」、「吐酸」、「暴注下迫」,病因為「熱」。嘔是嘔吐;吐酸即嘔酸,或曰泛酸;暴者形容起病急重;注,「一瀉如注,」形容瀉勢之甚;暴注即嚴重的急性腹瀉;下迫,肛門的窘迫症狀,如裡急後重。急性腹瀉,一瀉如注,伴有裡急後重,以及嘔吐,泛酸者,屬於實熱證,如急性胃炎、急性腸炎之類。胃統六腑,六腑以通為用,胃氣以降為順,今熱邪與宿食互結,壅積在胃,胃氣不降而反上逆,遂致嘔吐,吐酸。熱壅腸道,小腸不能受承,大腸無以化物,傳導失其常度而腹瀉,暴注下迫。凡此皆為實熱之證,故曰皆屬於熱。如三黃瀉心湯,既治胃家實熱之嘔吐、泛酸,亦可通因通用治療實熱腹瀉。
       我們學習「病機十九條」,應結合《內經》本身的有關內容相互印證,參考後世諸賢的有關注述加深理解,更要注意連繫臨床實例深入思考,想想原文的內容是否切合臨床,是否能應用於臨床,在臨床中如何應用,這樣才能增加收穫,提高理論與學術水平,達到學有所本、論有所據、法有所依,臨床工作時視野開擴、思路活躍、辨證精細、治法多樣、處方簡約、用藥靈動,療效不斷提高。最後補充一點,在十九條病機中,每條所涉及的症狀多少不一,其間或由病因所聯繫,或因辨證所需要,把幾個症狀聯繫成一組,一般來說不要把它割裂成為一個個單獨的證候或症狀去理解,以免有失偏頗。

 

最全治療腫瘤的藥對

上海名醫奚伯初兒科經驗

皮膚病的中醫整體調節療法

趙炳南加減全蟲方(皮膚瘙癢)三方

免責聲明 本文源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請聯繫微信:盧醫生

微信號:luyi520323

郵箱:2870679002@qq.com

您的點讚與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你還沒有關注「盧醫」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天更新專業中西醫內容


戳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逛逛精選小鋪!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病機十九條》中關於五臟的病機論點?
    在《素問·病機十九條》中,論述了屬於五臟病機的內容,包括「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等條文。脾主運化,同時還關係到其它二髒的水運作用,如果脾之水運和轉輸二髒的功能失調則水溼不行,滯留體內,故生腫滿。必須說明的是溼邪多引起腫滿,但腫滿不一定由於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熱盛則腫」就不屬於溼。「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的病症多與心有關。多種疼痛搔癢的瘡瘍症,是泛指熱盛火毒之類的某些皮膚病或痛腫而言。
  • 《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上(經典乾貨)
    導讀:源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準則,可以指導開方用藥,也能用於針灸處方。今天先分享病機十九條前9條與針灸處方的關係。 記得早年隨父親單玉堂先生學醫,父親選出《黃帝內經》的部分篇章做了標記讓我認真學習,並劃出一些經文讓我背誦。其中就包括《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他說:「這個『病機十九條』很實用,字字珠璣,含英咀華,中醫的病機就從這裡開始,辨證就從這裡開始。」在以後的長期臨證中,我對此深有感觸。
  • 《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解讀(附圖)(建議收藏慢慢消化)
    如將原文順序進行適當調整,並歸納為:      五臟病機五條;     上下病機二條;     風、寒、溼病機三條;     火病機五條;     熱病機四條。     便於記憶,其口訣是:五臟上下風寒溼,火五熱四要記清。
  • 「病機十九條」之「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解析
    病機分析:祖國醫學認為:「肺者氣之市,肺氣降則諸氣皆降」。肺居於上,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主氣司呼吸,主肅降。在生理上肺的機能正常,則上焦氣機通利,周身津液得以施布。假如由於內傷或外感等因素,傷及肺臟,可致肺氣不調,肅降失職而症見胸悶氣促,咳嗽喘息,此為肺氣上逆所形成,多屬實證。
  • 《黃帝內經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病機十九條(四)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因為肺的宣降失常是它的基本病機,是氣喘、胸悶的基本病機,所以病機十九條告訴我們「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肺的生理:主氣、司呼吸,位居上焦,其氣主降肺的宣降失常是氣喘、胸悶的基本病機  拓展 如果說是風寒襲肺了,臨床最常用的一個方子,三拗湯;若是風熱襲肺,有熱邪,一定用的是清熱的藥,有個經典的方子叫做桑菊飲;風燥的,用的是桑杏湯。再比如說,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個痰濁阻肺,咳嗽、氣喘、胸悶,咳嗽時咳嗽大量的白色稠厚痰,我們把它叫做痰濁阻肺。痰濁阻肺導致肺的宣降失職,經典的代表方二陳湯。
  • 解析《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
    本篇屬火者多達5條。凡出現神志昏蒙、抽搐痙攣,口噤鼓頷、戰慄失神,氣逆咳喘、嘔吐上衝,煩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腫、疼酸驚惕之證,都與火邪有關。由於邪熱亢盛,逆傳心包,擾亂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脈失濡而致抽搐;邪熱內擾,心神不寧而致口噤戰慄;熱灼肺金,肺失肅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橫逆,胃氣上逆而致嘔吐上衝;熱擾神明,痰火蒙竅而致煩躁狂妄;熱入血分,絡脈不通而致肢腫疼酸等。
  • 《病機十九條》中屬「火、熱」的病機和病症該如何理解?
    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論述屬熱的有四條,分別為「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等。①「諸病有聲,鼓之如鼓」——是指腸鳴有聲,叩之如鼓的病症。其病機為飲食過飽,肥甘無節,中脘傳化遲滯,引起胃腸壅積生熱而致腹脹如鼓。正如《醫宗金鑑·兒科疳症門》說:「乳食過飽,或因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停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
  • 「病機十九條」中的「熱」與「寒」
    再來個事,由於約不出來,她嫂子直接讓我去他們家吃飯,飯前帶著我和妹子去買啤酒(給我壯膽兒)和滷菜,走了一圈,我們那條長巷子所有的街坊都知道我們的關係了。後來我又從cd回去約她,反正也沒約出來。五一也回去約她,也沒約出來。但厚起臉皮非要接她下班,也就見了一面。路上十多分鐘,她就埋著頭走路。
  • 《黃帝內經》病機秘訣:火邪引起的神志病變,涼開三寶可以勝任
    能夠致病之六淫,雖然每一種都有著各自的致病特點和發病症狀,但其中的火邪卻尤其受關注,早在《黃帝內經》的病機十九條條文中,關於火熱邪氣的描述便有近一半之多。而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討論其中「諸躁狂越,皆屬於火」之論治機理以及對應方藥。
  • 中醫十九條病機的千古爭論如何解讀?六淫的條文真的不完善嗎?
    上一篇舉例講了怎樣形象理解「病機十九條」的條文。#中醫#這一篇打算講講一個千古爭論的難題:「病機十九條一、「病機十九條」不單單缺少「燥」的論述很多醫家都強調「病機十九條」裡面為何沒有論及「燥」?!其實,明面上缺的並不只是「燥」的條文。我們先看六淫是哪個:風、寒、暑、溼、熱(火)、燥。
  • 《黃帝內經》病機條文:「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該如何辨證施治
    所以,別小看便秘這個病證,在調理中還是要辨證施治。當然,在辨證的病證中,實證佔的比重比較多,對於這類病證,可從《黃帝內經》的病機秘訣中探討實熱型便秘的病機及具體治法。在《黃帝內經》的病機十九條中,有這樣一則條文:「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腹即為腹部,腹部脹大,其實也有多種原因,如氣滯不通之脹氣;如腹水停聚之鼓脹;如燥屎內結之腹脹等等。
  • 中醫基礎理論病機
    發病的類型:第八章 病機病機的概念:是指臟腑病變發生、發展、變化以及相互影響的病理機制。a.病機特點是:邪氣亢盛而正氣未衰,邪正鬥爭激烈,病理反應強烈。b.臨床表現特徵是:出現一系列亢奮、有餘、不通的症狀和體徵。
  • 中醫基礎理論——肝與膽的病機
    肝的病機肝主疏洩,主藏血,體陰(血)用陽(氣),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這些生理特點決定了肝的病機特點為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肝為五臟之賊,肝的病變常影響到其他臟腑,主要表現有氣機失調、血液生成運行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異常、神志活動改變、水液代謝失常。
  •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病位、病機、方義分析
    王宗柱認為柴胡桂枝幹薑湯證與大柴胡湯證同屬少陽病腑證,少陽分司手足二經,包括膽與三焦兩腑,邪入少陽,致少陽樞機不利,內傳於腑,不僅可使膽腑壅滯而為大柴胡湯證,也可因三焦氣機壅滯不暢而形成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 這6個臺詞太經典了,能夠全部說出的,一定是中二病晚期!
    人不中二枉少年!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絲中二的氣息。也許你有過特中二的經歷,也許你的身邊也有中二嚴重的人。不過再怎麼嚴重,三次元的人也不會在現實中真的對身邊的人說些中二的話啊(小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倒是會,長大了也會因為太羞恥說不出口吧),真的好羞恥。
  • 病機與傷寒論方劑
    太陽病 太陽本病中風,以桂枝湯主之 傷寒以麻黃湯主之 風寒兩感,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 傷寒而內有火鬱,以大青龍湯主之
  • 風邪入裡成瘤的病因病機
    《靈樞•九針》「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一語,是風邪入裡成瘤說的經典論述,也是本文立論成說的文獻依據。
  • 經典重溫,盤點那些經典的紅黑配色產品
    我們的生活中,永遠不會缺乏經典紅黑色系搭配的產品,只需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氣、熱 烈、奔放、激情;黑色代表著神秘、沉穩、霸氣,當兩者搭配在一起的時候視覺感將會非常的強烈,不少經典的 產品誕生於此。今日小編將為大家一起重溫那些經典的紅黑配色產品,一同來關注下!
  • 人迎脈積病因病機與證治釋要(二)
    4.8.3其他病證合併人迎脈積4.8.3.1營氣壅結,化癰成積  火熱灼脈,營鬱成癰,主要依據是雙項動脈彩超檢查發現人迎脈不穩定斑塊,當慮中風;或中風並見人迎脈積,喎僻不遂,大便不爽,腹脹脘滿,口氣臭穢,舌質紅暗,苔黃膩,脈弦。治宜逐瘀瀉熱,化瘀消積。
  • 動漫《中二病也要談戀愛》盤點其中經典的gif以及臺詞
    作為經典的動漫《中二病也要談戀愛》裡面有許多經典的gif以及臺詞,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喜歡的小夥伴可以持續關注一下。首先和大家分享經典的gif,第一張是我的入番gif,當時看到這個gif感覺非常有趣,通過搜索,找到了《中二病也要談戀愛》一入番就不可自拔。接著是一些賣萌的gif,可愛死了,作為冰山系的面癱嬌小美少女,萌起來要人命。然後是各種中二的行為,中二的行為越看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