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火爆源於饑渴_評論頻道_騰訊網

2021-01-19 騰訊網

中國觀影四大怪

第一怪:對內對外雙重標準

如果僅看對國產大片的評價,似乎中國觀眾是特別注重影片內涵的;但如果僅看對進口大片的評價,似乎中國觀眾又很不在意影片內涵,只要觀感刺激即可。於是就出現,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砸進去3.6億,換來的卻是「好的藝術不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好電影不等於奢華的場面和視覺的盛宴,更不是暴力和性的簡單相加」;但是面對《鋼鐵俠》、《功夫熊貓》、《變形金剛》、《阿凡達》這樣故事俗套甚至弱智、純粹炫耀特技、滿足感官的進口大片,卻鮮見類似的批評。

不但不批評,還要強加給它們美譽,比如《阿凡達》就被贊為人性上超越國產電影5000年,依據是裡面講了拆遷,但是正如我們在專題《阿凡達無關拆遷,有關環保》中論證的,這部片子根本就不可能關拆遷什麼事兒。

第二怪:口碑評價兩極分化

對影片的評價,明顯的呈現出走兩個極端的現象,要麼好得天花亂墜,沒的也說成有;要麼差得一文不值,有的也說成沒。《讓子彈飛》在豆瓣的評分是9.1(一度是9.2),比《阿凡達》還要高,這個分數可以躋身豆瓣影片總排行的前10了。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評分只有5.2。前者比後者好那麼多嗎,好在哪了,有政治隱喻?《黃金甲》也有啊;製作精良?《黃金甲》也不差啊;搞笑好玩?這個《黃金甲》沒有,但《三槍拍案驚奇》有,為什麼姜文用了就是「笑點密集」,張藝謀用了就是「三俗典型」。再看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和陳凱歌的《無極》,兩個片子都看不懂,但前者被解讀為「用性解構政治」、「寧肯讓你們都全看不懂,也絕不拍出迎合俯就的玩意兒」,後者則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第三怪:不願叫好卻肯掏錢

張藝謀從拍了《英雄》開始就一直被罵,但罵了還要看,看了還要罵,罵完表示很失望,但下一部又去看,第一撥觀眾看完出來罵,第二撥觀眾知道不好但還去看。以至於要驚呼「為什麼連三槍都能賺錢」。

第四怪:觀影為了公共參與

正如近年來觀看春晚,有人說「我是懷著批判的心態看的」;有人說「為什麼不看呢?不看怎麼嘲笑呢?春晚有多少笑料啊?」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已經不是一個娛樂活動,而是奔著每年例行的春晚大批判去的。這種大批判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公眾活動,看,就是為參與進去。這幾年的觀影也有這樣的趨勢,中國三大導演張陳馮出片之後要有一番大討論,成了網絡慣例,有人未必是想看電影才去,而就是為了參與這場大討論。

怪象源於饑渴

對消費電影的饑渴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看電影基本是分3個階段,90年代之前是在計劃、安排之下看電影,那時候文娛特別匱乏,雖然可看的電影並不豐富,卻也趨之若鶩、津津有味;90年代之後,先後興起錄像廳和VCD,人們可看的電影一下子豐富了,從港臺片再到好萊塢大片,都能輕鬆看到,電影院於是走向沒落;到2000年以後,一方面流行網上看電影,另一方面人們的腰包日漸鼓起來,飽暖思享受,電視那樣的小屏幕已經不能讓人滿足了,需求又轉向了電影院,於是全國票房連年以20%的速度增長,去年增速更是迅猛的達到42.96%,今年有望達到67%。

需求很旺,但是務必注意這樣的需求是「定向」的,由於盜版的泛濫,人們覺得小製作就算再好看看盜版也就行了,去電影院還是得看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才能值回票價。而這些「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的供給卻是有限的。首先進口片有配額限制,目前是不能超過50部(分帳大片20+「批片」30);而比進口片更缺乏的是國產片,中國電影界的大導演、大明星都是掰著指頭能數過來的那幾個人,這幾個人任意組合再拉一筆大費用,就是一部國產大片。由於審查的種種限制,導致這部戲很難拍得讓觀眾滿意,但是不滿意也得看啊,要不看什麼,這就是不願叫好卻肯掏錢的原因之一。

對現實題材的饑渴

看美國電影多的人,可以發現美國電影的特徵是:現實已經窮盡,只能面向未來。所謂現實已經窮盡,第一是指這個國家現實存在的社會、歷史、政治題材被拍完了、拍透了;第二是指社會趨於穩定後,現實過於平淡而難以挖掘題材。所以從70年代起,美國電影的主流逐漸走向炫技多過內涵的路子,要麼是追求更前衛的感官刺激(《變形金剛》、《阿凡達》、《指環王》);要麼是探索變態人格(正常人研究完了,要研究不正常的人,如《沉默的羔羊》、《搏擊俱樂部》、《禁閉島》);要麼表達對現代性的厭煩(《阿凡達》、《第九區》、《2012》)……。

而中國現在的階段與美國完全不同,正如對於《阿凡達》,導演想的是環保這樣的後現代命題,中國人看到的卻是反拆遷這樣的前現代主題。可憐見的,中國現實存在的社會、歷史、政治就是巨大的題材金礦,觀眾需要的也正是這些,但國產片呢——商業片是拍不夠的古裝、喜劇、都市流行,文藝片還基本都是拍出來就為得個獎的主旋律影片,這每年450多部國產影片,有幾部可以讓人找到「現實」的感覺?匱乏導致的饑渴,造成兩個效果:第一就是對內對外雙重標準,進口片可以只有大場面,國產片不行;或者進口片就是牛,國產片就是差,借突出二者的差距來敲打國產片。第二就是評價容易走極端,有的影片被放到好的極端,其實也沒那麼好,只是正好趕上了要畫餅充飢;有的影片被放到差的極端,其實也沒那麼差,只是正好趕上了要發洩不滿。

對躋身主流的饑渴

「成功學」泛濫的社會,人們普遍有害怕被時代拋棄的焦慮感。好比有一輛叫「主流」的列車,是開往成功的,看了這部熱門大片的人圍坐在車箱裡的桌子旁,談笑風生,而你聽不懂所以插不上嘴,你坐在那裡顯得不入流,你甚至覺得自己不該屬於這節車廂,「你要out了」。所以有一些人去看電影,並非是真的想去,只是為了「不out」。這又為「連三槍都能賺錢」提供了一個解釋。

對公共參與的饑渴

有人說,火炬傳遞時市內交通管制引發的好奇,就能招惹得全城老百姓出來看熱鬧。這些大片引發的討論,何嘗不是一種「熱鬧」。這種「熱鬧」既能看,還能參與進來評說爭論。如果知道網友對自己的跟帖不能顯示有多憤怒,就能理解這種參與的熱情有多強烈。

《讓子彈飛》正好被用來充飢止渴

首先,《讓子彈飛》有足夠份量的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這就註定了票房不會差到哪裡去。好評不多的《非誠勿擾2》上映第一天票房也超過3325萬元,和一周前的《讓子彈飛》不相上下。再想想之前的《唐山大地震》都有6億多票房,從可看度來說,《讓子彈飛》拿下12億都是應該的。

其次,張陳馮三大導演已經讓人有疲憊感,罵也沒勁罵了,誇吧他們也確實沒拿出什麼好貨來,這就留下了一個空白,姜文很及時的填補進來,憑著人們對他積蓄了多年的期待,憑著他抓住了「站著掙錢」這個在當下很有感召力的口號,只要他這片子還好看、還能帶點政治隱喻,那就太可能被放到「好的極端」那個位置了,因為「差的極端」那個位置已經坐滿了,而不好不差又會讓大家無話可說,所以它就「蓋世才華」、「牛逼之極」、甚至「三十年來中國大陸最好的電影」了。要知道,看這部電影的第一撥人是被邀請去的名流或媒體,這些人觀影的心態未必和普通觀眾的心態一樣,再加上有些可能還肩負著寫軟文的職責,那麼出現一些過度評價就不奇怪了。在第一撥的主流評價很好之後,根據「沉沒的螺旋(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於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效應,接下來即便有一些人真的認為不好,也會傾向於不批評。

結語: 餓極了的人誇某種食物美味絕倫,是不能輕信的。

相關焦點

  • 《讓子彈飛》:讓子彈多飛一會兒,不朽的經典總是耐人尋味!
    這部電影就是姜文指導的《讓子彈飛》。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張麻子的一句話:「讓子彈飛一會兒」拉開了整個電影的序幕。並且《讓子彈飛》也是一部全程毫無尿點的電影,這部電影雖然很精單,但是有許多觀眾看完之後分紛紛表示看不懂。並且這部電影的設計上如果是錯過了任何一個鏡頭,那就無法了解到整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含義,就算沒有漏掉任何一個鏡頭,那也同樣有些看不明白。
  • 子彈飛終極格鬥系列賽第三戰稱重圖集
    武者網訊 2016年1月16日晚19:30分,子彈飛終極格鬥系列賽第三戰將在位於香河的天下第一城金色大廳震撼上演!
  • 田襲與艾力雙雙獲勝奪得子彈飛輕量級冠軍戰資格
    武者網訊 10月4日晚,子彈飛格鬥冠軍賽第15期比賽在北京子彈飛大宋拳場火爆開戰本次比賽的壓軸大戲是子彈飛格鬥冠軍賽首條冠軍金腰帶的兩場資格賽,最終艾力·木拉特別克和田襲分別戰勝對手獲勝,拿到了爭奪子彈飛格鬥冠軍賽首條冠軍金腰帶的爭奪資格。
  • 《一顆子彈背著眼睛飛》
    --蘇櫶邑《軍刺與兵詩》特刊系列第十期  ******************************自媒體編輯:蘇櫶邑編者按:本期《軍刺與兵詩》特刊系列,筆者創作一首軍旅詩歌《一顆子彈背著眼睛飛》,該詩以筆者在平原的一段軍旅生涯為背景,歌頌在嚴寒艱苦環境之中拼命工作的戰士。
  • 子彈飛夢想格鬥少兒冠軍賽6落幕,小拳手奮勇廝殺贏得稱讚
    8月23日,《子彈飛夢想格鬥少兒冠軍賽6》在子彈飛總部北京宋莊大宋拳場落下帷幕,為期兩天的大戰,共有來自全國90多家俱樂部的300多名小拳手進行廝殺,場面異常激烈,而22號當晚的少兒冠軍賽和成人選拔賽,更是將比賽推向了高潮。
  • 《讓子彈飛》的套路:陳坤零片酬出演,周潤發葛優「被騙」
    張曼玉拒拍,陳坤零片酬,周潤發葛優都被騙,這部電影的套路有點多《讓子彈飛》這部影片相信有不少網友都看過吧,這部電影不僅一上映就火遍大江南北,還獲得了20多個獎項,並且刷新了當年的票房記錄。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這麼火爆呢?
  • 子彈飛2020收官之戰!共同見證子彈飛首條冠軍金腰帶的誕生
    子彈飛格鬥冠軍賽金腰帶爭奪戰即將開賽,在前一期的資格挑戰賽中兩位勝出的選手將在12月12日爭奪子彈飛首條子彈飛輕量級金腰帶,一位是站在子彈飛賽場上的職業起航者——田襲,另一位是擁有子彈飛戰績四連勝的新銳悍將——艾力,除了頭條主賽之外當晚還有2場副賽及5場選拔賽
  • 年終大片盤點:《讓子彈飛》十大驚喜
    在大家紛紛忙著生蛋、圓蛋之際,《讓子彈飛》非常準的打入了群眾內部,讓我在電影院裡過了場癮,雖然是部匪氣十足的片子,在電影院裡爛片橫行的時代,我們感受到了姜爺帶來的不同於那驚喜。套用一句今麥郎方便麵的廣告語「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為《讓子彈飛》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而歡呼!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十年快馬加鞭,子彈仍未落地。
  • 子彈飛2020年度最強戰役!太極傳人爭奪子彈飛首條金腰帶
    2020年12月12日子彈飛格鬥冠軍賽16,將在北京子彈飛大宋拳場震撼打響。出席當天比賽的明星嘉賓有死神方便、鬼跤姚洪剛、玉面儈子手計縣。當天上午將有多場少兒組比賽為拳迷奉上,晚上七點成人組的比賽準時開打。作為2020年子彈飛格鬥冠軍賽年度最強一戰,當晚的比賽將決出子彈飛首條70KG級金腰帶。
  • 姜文稱《讓子彈飛》令他厭惡,他的心中只有這部作品!
    提到姜文的作品,大家心中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讓子彈飛》,畢竟這部作品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說作品有很多映射現實的內容,非常有深度,還一度把姜文捧到了聖壇,然而在這部作品上映之前,很多觀眾和導演都聲稱「姜文江郎才盡」,而《讓子彈飛》的票房狠狠地打了他們一巴掌,可姜文卻聲稱自己很討厭自己導演的
  • 子彈飛2020收官之戰!你我共同見證子彈飛首條冠軍金腰帶的誕生!
    12月12日爭奪子彈飛首條子彈飛輕量級金腰帶,一位是站在子彈飛賽場上的職業起航者——田襲,另一位是擁有子彈飛戰績四連勝的新銳悍將——艾力,除了頭條主賽之外當晚還有2場副賽及5場選拔賽,他們之間的碰撞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和熱血的激情?
  • 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成為神作,《一步之遙》跌落谷底!
    《讓子彈飛》電影《讓子彈飛》是姜文導演的一部民國帶有姜文風格的電影,電影中對於當下社會的諷刺,社會的心理,通過一個個荒誕的故事讓各位觀眾看完直呼過癮,這部電影也開啟了姜文的民國電影宇宙,電影中那些經典的臺詞,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比如「吃著火鍋唱著歌」成為了現在流行的話語,這部電影也拿下了那年賀歲檔的冠軍,可見實力一般。
  • 子彈飛格鬥冠軍賽70KG級初代王者誕生!艾力拿下子彈飛第一條金腰帶
    12月12日,子彈飛格鬥冠軍賽16在北京·子彈飛大宋拳場震撼打響。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
  • 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仍是經典
    《邪不壓正》電影海報十年前,姜文攜《讓子彈飛》橫空出世,影片質量可算上乘——演員陣容活久見、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隨便一個鏡頭都富有深意且能夠在片中找到對應的前戲或是為後文埋下伏筆。《讓子彈飛》中一個小婢女黛玉晴雯子,鏡頭總時長不足一分鐘,請了大美人白冰,驚鴻一瞥;
  • 原創:懸疑燒腦的經典電影《讓子彈飛》,深度解析真實結局!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2010年上映,由姜文執導,周潤發、姜文、葛優三大影帝領銜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也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最經典的還是這部《讓子彈飛》,據說這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取得了6億多票房的好成績,有人說如果把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放到現在來上映,票房一定能突破達到幾十億。
  • 《讓子彈飛》:喜劇明星眾多,劇情緊湊,讓觀眾歡笑聲飛一會!
    2010年由姜文導演拍攝的喜劇電影《讓子彈飛》,姜文不但自己親自上陣,他的弟弟武姜在劇中也有一個重要的配角。尤其是臺詞 「讓子彈多飛一會」,跟「放長線釣大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子彈飛》向觀眾們所展示的,的確是一部完全在卡通動畫思維下創作的作品。
  • 別急 讓子彈飛一會兒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讓子彈飛》裡,張麻子淡定地說完這句話後不久,白馬掙脫韁繩,四散跑開。此時,張牧之才一聲口哨響起,帶領麻匪兄弟們衝向正唱著歌兒,吃著火鍋的馬邦德。  2019年底,各大評級機構開始倡導長期評價,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將更多的權重傾向於長期業績表現良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