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著裝機的話,GTX 16系列顯卡還是可以放心買
@愛吃芒果的娟娟:老黃家的RTX 30顯卡上了,都那麼貴,我現在想裝機國慶假期玩遊戲,顯卡預算只有一千多,不知道現在買GTX 1660 SUPER還划算不?
小獅子:RTX 30系列顯卡的定價確實有點出人意料,特別是RTX 3070性能略超RTX 2080 Ti,價格卻僅為3899元,這讓很多花了8000元以上買RTX 2080 Ti的玩家「很受傷」,很明顯現在再買RTX 20系列顯卡就不划算了。不過,大家也看到了,目前發布的RTX 30系顯卡僅有三款,定位也是最低3899元,還沒有涉及千元級顯卡價位段。而且NVIDIA主流級的新一代顯卡要安排在更晚的時間才發布了,所以現在急著裝機的話,入手GTX 1660 SUPER也是可以的(是的,你沒有其他選擇)。
魔改Intel CPU要謹慎購買
@Shade_AAA:我看見某寶上不少魔改的6/7/8/9代Intel處理器,價格好像還很香,不知道靠不靠譜啊?
小獅子:這類魔改處理器是由移動版處理器通過增加PCB和扣具使之適應LGA1151主板接口而來,目前常見的有6~9代的版本,6/7代Core i7為4核心8線程,8代和9代Core i7為6核心12線程,其中最高的Corei9 9980HK則具備最高的8核心16線程規格,默頻性能約比Core i9 9900KF低10%(臺式機主板可解鎖功耗限制),而且支持超頻,售價1300元左右,乍看之下好像的確不錯,但是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1,處理器是第三方魔改,並非官方出品,所以可能會遇到品控問題導致的不穩定;2,魔改U挑主板,其中8~9代優先搭配技嘉、華碩、華擎等牌子,微星和其他OEM主板會有問題;3,需要定製版BIOS,這個要先和商家客服溝通,如果自己的主板沒有對應BIOS,那是用不了的,當然這也意味著以後不能升級官方BIOS了;4,安裝魔改移動處理器需要拆除主板原本自帶的接口扣具。如果你能接受這些問題,那買來玩玩也可以。其實,像Core i9 9880HK賣到1300元,如果不玩超頻的話,這個價位玩洋垃圾也可以直接買Core i9 9900 ES版,還不用擔心主板和BIOS兼容的問題。
AMD的A520/B550/X570最大的差別就在PCIe版本上
@笑笑不想笑:AMD家的A520、B550、X570這些主板到底差別在哪裡啊?
小獅子:如果你有關注我們鈦師父的評測文章,那麼就可以看到關於AMD 500系特別詳細的規格對比,傳送門:https://mp.weixin.qq.com/s/jsPdTHPthPBkLjl4v1ocOQ 以及 https://mp.weixin.qq.com/s/W1_PuIWdKhpN_IEgwQvf7A 。不過,也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A520不能官方支持PCIe 4.0(沒準主板廠商會偷偷發布支持的BIOS),主板晶片支持PCIe 3.0。B550官方支持處理器直出PCIe 4.0,主板晶片支持PCIe 3.0。X570官方支持處理器直出PCIe 4.0,主板晶片支持PCIe 4.0。其它就看主板廠商自己的市場定位來確定供電和擴展規格了。
超過100%的色域值原來是這個意思
@聽不到的雷:為什麼有很多顯示器宣傳都說自己的色域有130% sRGB,但是看測試有隻有99% sRGB,這不是虛假宣傳嗎?聽說72% NTSC色域的顯示器就是廣色域顯示器,顯示效果好,但是我看有些72% NTSC色域的顯示器色彩也不是很好呢?
小獅子:我們從第二個問題開始回答。首先要明確一點,Windows系統目前默認的色彩管理是使用的sRGB色域,目前網絡上的網頁、圖片、視頻等,在系統中都是以sRGB色域來呈現,所以在Windows中,保證100% sRGB覆蓋很重要。NTSC色域比sRGB覆蓋更廣,100% sRGB放在NTSC色域中,大概只佔72%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宣傳中72% NTSC就被稱為廣色域的原因,但是雖然100% sRGB≈72% NTSC色域,但72% NTSC色域卻≠100% sRGB色域,因為NTSC色域比sRGB色域廣,所以72% NTSC可能覆蓋範圍只是和sRGB部分重合,從而出現色彩的偏差,而超出了sRGB覆蓋範圍的色彩在系統中顯示會出現偏差。
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顯示器達到了72%NTSC,卻依舊覺得色彩不好的原因。而且NTSC色域並不是PC端的色域標準(是電視端的標準),網際網路上也不使用,無論是Windwos還是MacOS、iOS、安卓都不以此為標準,可以說NTSC色域對於電腦來說是一個比較無用的標準,以此為宣傳的顯示器(包括筆記本屏幕)都是營銷詞彙而已,選購時,應當以sRGB為選擇標準。
在第二個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再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色域其實是分為色域覆蓋和色域容積,色域覆蓋最大值即為100%,而宣傳為130% sRGB覆蓋這種,通常為色域容積。怎麼理解呢?我們假設100% sRGB顯示的顏色為ABCDE,而某顯示器能夠顯示的顏色為BCDEFG,那麼它的色域覆蓋就是80% sRGB(BCDE),而色域容積卻是120% sRGB,所以說色域覆蓋是色域覆蓋指的是重合率,而色域容積則是色域面積的大小。即使是120% sRGB色域容積的顯示器,也不能保證其真正的色域覆蓋在100% sRGB。所以對於一般是用來講,選擇98%~100%色域覆蓋的顯示器往往比選擇120% sRGB的更好用。(當然,現在能覆蓋100% sRGB超廣色域顯示器通常也會提供sRGB模式,將色彩限制在100% sRGB範圍內)
不同協議M.2接口SSD的性能差距大
@艾斯瑪:M.2接口的SSD分為PCIe通道和SATA通道兩種,這兩種SSD的性能差距有多大?
小獅子:走的通道不一樣,速度自然有差別。SATA3.0通道的理論帶寬是6Gbps.理論極限傳輸速度600MB/s,所以跟市面所有的SATA接口SSD一樣,SATA通道的M.2 SSD的最高讀取速度不會超過600MB/s,而即便是PCIe 3.0×4的傳輸帶寬達到了32Gbps,PCIe 4.0×4的傳輸帶寬達到了64Gbps,讀寫性能遠超SATA3.0 M.2 SSD。如果你追求的高性能,那一定要選擇PCIe通道的M.2 SSD。
DPI不等同於滑鼠精準度
@非洲老鄉:在眾多滑鼠參數中,DPI和CPI的關係如何,誰會影響滑鼠精準度呢?
小獅子:在眾多滑鼠參數中,DPI(每英寸像素數量)和CPI(每英寸採樣數量)是兩個比較關鍵的參數,前者反映的是個靜態指標,用在印表機或掃描儀上顯得更為合適。由於滑鼠移動是個動態的過程,所以用CPI來表示滑鼠的解析度更為恰當。如果把滑鼠移動1/800英寸,那麼800cpi的滑鼠會向計算機傳送一次移動信號,而400cpi的滑鼠卻沒有反應,我們必須再移動1/800英寸它才會傳送移動信號。或許你曾經看到過一個滑鼠在宣傳時廠家會把DPI當成滑鼠的準確度來宣傳,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顯示器解析度高低決定DPI需求,高解析度的顯示器(比如2K)相對於1080解析度就要高一些會更適宜使用。
買電源勿被最大功率誤導
@框圖:我在某寶上也看到有店家推薦一些標著最高功率400W的電源,這樣的電源可以買來升級使用嗎?
小獅子:在使用電源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小馬拉大車,也就是電源的功率不能小於整機硬體在滿載時的功率之和,一旦整機功率超過了電源可以提供的功率,就會影響到整機的運行。說到電源的功率還有兩個概念需要玩家分清,即額定功率及最大功率。額定功率是電源能夠長時間穩定輸出的功率,電源在這一功率下可以保持持續穩定的輸出,也是我們應該首選的參數。些電源廠商為了誤導消費者在電源上標註了最大功率,這指的是電源在很短時間內可以輸出的峰值功率,電源在這一功率下是不能保持長時間穩定的,如果消費者按照最大功率來選擇電源,就很容易出現故障,重則損傷硬體。
E系列伺服器處理器低頻多線程,並不太適合消費級應用
@小嶽嶽:我想問問E系列CPU一直比I酷睿系列強,360評分等級高的都是E系列,為什麼沒有成為旗艦機的主流?
小獅子:Intel至強E系列處理器是為伺服器和工作站設計的處理器,其中高端型號通常來說核心/線程數相比面向桌面的酷睿處理器更多,多線程性能更好,可擴展多路,支持ECC內存等。但至強處理器的主頻通常來說較酷睿系列處理器更低,而且桌面端軟體並不像伺服器應用那樣對多線程有特別的優化,而且大部分遊戲只針對單核到六核優化,對處理器頻率敏感。所以即使至強的多線程性能高(通常來說多線程性能好評分就高),也不能代表它在桌面應用上就有更好的綜合性能。另外,現在至強系列處理器的主板和桌面級主板也不通用,這也限制了其應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