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這樣:
上班的時候,本來列了一堆今天要做的事,結果一到公司,不是這這需要操心一下,就是那那不得不處理一下,然後不小心,一天就過去了,自己的事,啥也沒做!
不上班的時候,想著放鬆一下,去爬爬山看看書,結果因為自然醒,睜眼已是中午,然後拿起手機刷刷刷,兩部劇下來又天黑了,又是啥也沒做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感覺生活庸庸碌碌的,沒有目標,沒有收穫,只是一具行走在去公司上班與回家睡覺之間的軀殼,僅僅是活著而已!
而有的人,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感覺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活力四射!還可以一段一段時間的把自己所做事做個總結,寫個小傳什麼的。就算是每天的家長理短、柴米油鹽,像日本90多歲老醫生中村恆子寫的《人間值得》,沈複寫的《浮生六記》那樣,無不因為生活的充實,所以人生充滿了智慧。
青年創業者,年輕人中自我管理、效率優先、充滿正能量和領導力的傑出典範張萌,就「如何卓有成效地過好每一天」進行剖析總結,傾心寫出《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送給年輕人,希望能助力年輕人不走彎路地快速成長起來。
接下來,我就自己最深刻的兩個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怎麼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說過的這樣一句話: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就會喪失自己!
確定了人生目標的人,比那些彷徨失措的人,起步時便已領先幾十步。有目標的生活,遠比彷徨的生活幸福。沒有人生目標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乏味無聊的。——姚樂絲.卡內基
人生目標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就像是黑暗的一個指路明路,可以讓你看清楚自己將去何方,有的目標,就會有達成的信念,這種信念,就是我們怎麼過好每一天的動力。
人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有了人生目標,並且為之不懈努力的奮鬥!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呢,張萌在這本《人生效率手冊》書中專門教給大家一個非常實用的「七個人物法」:
第一步,先寫下一個榜樣的名字。
這個是我們一閉眼就最想要成為的人,在這個人的身上有我們最初的夢想!
第二步,再寫下六個榜樣的名字。
按自己離想要學習的人的距離遠近將這6個人員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可以寫2個:
離我們最近的為第一階段,如公工作中的上司或比我們成長更快的同事,比如現在我們在參加鏡姐高效閱讀訓練,我們就可以把鏡姐或當中的一個會長列為我們最想學習的那個人;
再寫未來5-10年我們想要超過的人,可以是在某一方面有所成績的人,像某個名人企業領導者這樣;
最後是寫下我們可能一生都想成為的那個人,像很多哲學家或著名的領袖,或給予社會一定影響力的人。
第三步,寫出榜樣的硬本領。
分析這些榜樣的過往經歷,你對每個人的成功進行提煉總結,你認為他們成功是源於什麼?每個人可以寫3個你所認為的原因。
第四步,自我匹配法。
對你寫出的7個人物的21個硬本領進行排列,重複最多的前3個就是我們想要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最需要的3項。
第五步,確定你要修煉的硬本領。
確定自己最需要學習的3個硬本領後,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掌握了。《刻意練習》一書中的一萬小時定律也是不錯的。將這10000個小時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你就很清楚自己每日需要花在這項學習的時間是多少了。
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人生的目標,至少是每個明天,都要比今天進步。 -- 託爾斯泰
當然,有了人生目標後,將目標成功地分解,接下來就是怎麼過好每一天的問題了。
二、高效的時間管理與做事
「每天進步一點點」,積累下來,一段時間後就能進步一大步了,張萌在《人生效率手冊》一書也給了我們幾個最重要的方法: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水野敬也在《成功這件小事》一書中提到一個加速成功的好習慣:要為明天做最細緻的準備。想要經常得到好的結果,就一定需要比一般人做出更周密的準備。
喜歡旅遊的人應該對此有深刻體會。凡是那些出門時手上有很多事先準備好的攻略或能隨時清楚知道下一步往哪走怎麼走的人,就特別招人喜歡,因為他們胸有成竹;而那些總是半天都沒想要下一個目的地在哪裡,或總是說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人,就很煩人,甚至經常引起矛盾。
為什麼呢?
總是事先做好攻課的人,將周邊能玩的怎麼玩的都了解清楚了,所以能一一精準地告訴我們;而那些想隨遇而安的人,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想著怎麼都可以的,當你身處陌生的地方時,這種無助就會放大到對未知的無限恐懼,大家就會心生怨言了。
所以,良好的計劃等於成功一半。做好計劃,做好準備,才能更容易精準目標!
(二)重要的事先做
這點很重要的。我原來有個老闆,他有句掛在嘴上的格言:
高效做重要和緊急的事, 儘快做緊急不重要的事,騰時間做重要不緊急的事,避免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
他的這句話首先就讓我學會了把所有的事情進行梳理,讓我從那些一天天看起來很繁瑣的工作中脫離出來,抓重要的事情,這也是我常能把身邊事情安排得緊緊有條的法寶。
那每天都在很多事情,我們如何判斷事情的重要與否呢?
千萬不要憑感覺、憑本能,德魯克先生有套標準,可以給大家借用一下:
1.重將來,不重過去
2.重視機會,不重視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總結來說,其實就是能影響你完成目標,幫助你更快成長的事就是重要的事!仔細想想,都對你人生產生影響了,還不重要嗎?所以梳理事情時可以參照一下以上四點標準。
(三)一次只安排一件事,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我們常常有個誤區,就是「能者多勞」,領導安排任務了,總感覺自己要多多地完成,就是自己能力強的表現,而領導也會默認你比別人優秀,就自然要比別人多承擔事務,這其實是不對的。
每個人都只有2隻手,1個腦袋及一天24小時的時間,同樣的8小時上班,你做了這件事情,那件事情就自然要額外多佔用你的時間了,這樣你為了能在同樣的時間裡完成更多的事情,就免不了會東做一點,西做一點,結果常常是樣樣都沒有完成,最後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典型。
所以,我們應該寧可少做點事情,讓每件事情都產生應該產生的效果,也不要為了完成任務,不講究效果而做一堆沒有用的事情。把每件你認為重要的事情都做好,就可以了。
(四)一定要學會復盤與反思。
假如您此時此刻剛好陷入了困境,正飽受折磨,那麼我很想告訴您:「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也不知道這話能否成為慰藉,不過請您這樣換位思考、奮力前行。—— 村上春樹
人生走下坡路很容易很舒服,但走上坡就很難,很痛苦,而往往痛苦的事情才教會你成長,比如復盤與反思!
學會復盤與反思, 是進步的前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所謂復盤和反思,就是做完事以後,再從頭過一遍,分析得失找原因,認識和總結規律,不斷矯正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思考可以更進一步或可以做得更好的方式,這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與事物規律。
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就必須進行復盤與反思,不然,同樣的錯誤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怎麼進行復盤與反思呢?《人生高效手冊》一書也給了這樣的步驟:
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
舉個例子,小A的公司舉辦活動,每次活動完的第二天,她總是召集大家開個總結會,讓大家都對昨天的活動評說一下:先說每個人對結果的想法,然後分析一下活動中好與不好的細節,最後讓秘書把原來的活動流程進行補充完善,我發現,她的活動永遠都是一次比一次好,就算有突發事件,都一定會有人及時上前安排解決,她自己總結原因就是:復盤與反思就是最好的進步良藥!
有效地進行復盤與反思,其實也是為了下一次做得更快更好,從而也能提高做事效率,提高更快功的腳步。
最後的最後,我們知道,知易行難,有個公式可以送給大家:持續的努力+正確的方法=走向成功!一個人如果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踐行一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必然是回為在內心深處有著一個十分堅定的人生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這本《人生效手冊》當中還提到了很多好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工作方法,如番茄工作法、單點突破法等,感興趣的,建議大家好好去研究學習一番吧。
人之所以要努力,就是為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沒有誰可以一直被你依賴,也沒有人能夠替你成長,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跨過泥濘,才能離想要生活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