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奕齊集團:「黑白」書法,「形勢」相通
在漫長的中國文化史上,書法的地位非常高。中國歷代的書法家在「技近乎道」之後,努力臻達的境界就是精益求精、止於至善。
這與奕齊集團的企業文化師出同源。「奕齊」兩字分別出自於《國語·周語》《禮記·大學》,後者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論述流傳至今。
而起源於公元前2300多年的圍棋,在如今的中國文化領域同樣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圍棋最早起源於"堯舜以棋教子"的故事,說的是堯覺得兒子有點笨,所以發明了圍棋來提高兒子的智力。如今的圍棋雖然不是全民運動,但頂級圍棋選手為國出徵的一舉一動總是頗受大眾矚目。
在古代文人核心技藝的「琴棋書畫」中,書法和圍棋最有共通之處。「黑白」既是書法常見宣紙與墨色的表現形式,也是圍棋的別稱。
「形勢」,乃至「虛實」,亦是一幅書法與一局圍棋的成敗關鍵——書法中,形以成章,勢以示力;圍棋中,形以結陣,勢以取地。
就目前國內主流傳統文化的傳播廣度而言,書法當仁不讓。梁啓超曾如此評價書法:「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因此,書法也憑藉其「昔在黃帝,創製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的悠久歷史,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人們書寫時的境界品味,則能從側面透出持筆者的精神狀態與文化氣象。
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其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 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便是闡述了「字如其人,立品為先」的道理。
縱然中國書體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為大篆、小篆、隸書,再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始終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西漢文學家揚雄說:「書,心畫也」。在當代書法不斷發展的人文環境下,奕齊集團籍以底蘊深厚的企業文化,向社會各界展現了屬於奕齊的心畫。
奕世載德,不忝前人。每次邁向止於至善的步伐,都是古今思想的形勢相通。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