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索契3月15日體育專電 題:這個隊長真年輕
——記冬帕運最年輕的輪椅冰壺四壘王海濤
新華社記者韓梁
拔杆,俯身,深呼吸。凝神,屏息,穩推桿。金色的冰壺在40多米的賽道上勻速滑行,平穩而不失力度。入營,靠近圓心,把對方紅壺擊出有效區,穩穩停住。一記漂亮的進攻,全場掌聲雷動。
王海濤吐出一口氣,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向看臺上的教練和觀眾揮揮拳頭。這個敦實的東北大男孩是中國輪椅冰壺隊隊長,索契冬季帕運會最年輕的輪椅冰壺男選手,今年只有24歲。
王海濤以投壺精準度高著稱。大循環比賽裡,他單場投壺精準度曾經超過百分之80,這樣的成績連不少健全人選手都望塵莫及。
和加拿大、瑞典、英國這些老將挑大梁的隊伍相比,中國隊長太年輕,幾乎與他們相差一代人。不過,教練李健銳和穆亮都說,海濤年紀雖小,性格卻沉穩,心理素質好,場上壓得住陣。就連冰壺場館外混合採訪區的俄羅斯志願者小姑娘都知道這個中國男生很厲害,不少人要求跟他合影。
王海濤是最晚加入輪椅冰壺隊的,卻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問及在隊裡地位如何,他半開玩笑地說:「在場上必須聽我的,以我為主。在場下聽強哥(張強)的,他是大哥。」
多數時候,別人看到的他大氣沉著,鎮定自若。可他心裡知道,面對賽場的壓力和困境,自己同樣緊張,只不過一直在努力調整而已。看到投出的壺偏離預設軌道,他也著急,幾聲低吼,希望「憑藉意念控制壺的軌跡」。聽起來是笑談,可對他而言,這未嘗不是釋放壓力的方式。
賽場上的王海濤一臉嚴肅,不苟言笑,場下的他卻開朗幽默,跟人自來熟。閒暇時他愛聽歌唱歌,但對自己的歌唱水平明顯不如對冰壺那樣自信,「我唱得不好,都是瞎嚎」。
王海濤走上冰壺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家農村的,想走出大山唄。在電視上看過輪椅冰壺轉播,後來殘聯招運動員,發現我身體素質和殘疾級別都夠,就進了國家隊,」他半眯眼睛,憨笑著告訴記者。
練輪椅冰壺,王海濤的想法很簡單。家裡養他不容易,進國家隊後條件待遇比省隊強,能給父母減輕負擔。剛開始他覺得訓練苦,可堅持下來以後,他逐漸喜歡上這個號稱「冰上西洋棋」的益智項目,一放假回家反而覺得沒意思,格外想念隊友和集訓的日子。
付出投入越多,了解熟悉越深,王海濤對冰壺的喜愛與痴迷越濃。一次次看似單調的推桿投壺訓練中,一場場大型國際賽事上,他獲得成就感,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和世界。
在隊友和教練眼裡,王海濤心無旁騖,少有雜念,一門心思琢磨技巧,鑽研得深,自然打得好。他對自己要求頗高。一場比賽下來,如果成績不好,回去總要「一通研究」,充分吸取教訓。
15日銅牌爭奪戰上,中國隊惜敗英國隊,未能登上頒獎臺,身為隊長的王海濤黯然神傷,難掩失落。不過,他說,在強手雲集的冬奧會,能打進四強已經感到幸運,首次出徵,積累大賽經驗,算是不虛此行。
王海濤說,他打算回國之後先回家休整一段日子,然後繼續投入訓練,備戰明年世錦賽。畢竟,奧運會只是人生的一段裡程,未來的路還長。(完)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