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8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建設工地,中鐵十七局建築工人在高空中安裝塔吊。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少企業不斷在提高供給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降低外部衝擊帶來的壓力。 田如瑞攝(中經視覺)

專家們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我國穩步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融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國內市場優勢

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立足於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整體形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形勢下,我國主要以開放要素市場、大力發展外資外貿方式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種發展模式具有『大進大出』、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特點。」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指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必須構建新發展模式,高度重視國內市場,把國內市場做大做強,使其成為中國經濟應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的根基。

「新發展格局主要考慮的是增強開放主動性、加大改革力度,以我為主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國內經濟難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蘇慶義接受採訪時指出,「雙循環」是在不改變對國際循環重視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國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有前提的,要大力改革,破除國內經濟循環中的難點、痛點和梗阻點,充分挖掘本土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要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有人認為,該提法強調『自給自足』為主,這是片面的理解。其實,國內大循環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魏浩指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強調的是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大力提振內需,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穩定性。

開放領域範圍擴大

專家指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政策下,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範圍將日益擴大,市場準入門檻持續降低,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進入高水平開放新階段,開放與改革融合、開放倒逼改革的時代特徵十分突出。我國正在順勢而為,加快建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是我國依靠改革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動力,也是我國贏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張菲認為,在外部摩擦、風險及不確定性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我國對外開放的路徑和方式可能會根據新情況有所調整。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求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魏浩表示,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的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

魏浩表示,隨之產生的變化會有很多,我國利用外資部分標準將會發生變化,考察外資部分標準重點將從出口創造能力轉變為服務國內產業價值鏈能力;我國外貿政策重點將從過度強調出口轉變為出口和進口並重,將積極擴大進口服務國內產業發展和國內市場發展;以服務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型外資外貿額有望增加,將會給我國各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

鼓勵市場主體創新

有人認為,新發展格局是在外部壓力顯著增大的情況下提出的。專家表示,這種提法顯然站不住腳。「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順勢而為的主動選擇。」魏浩分析認為,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實現聯通和融合,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確保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

魏浩表示,新發展格局不僅是對外開放,也是對內開放,對內開放將會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對外開放將新增產品市場開放,對外開放將倒逼對內開放,對內開放將促進和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和層次。這必將為中國經濟、世界經濟都創造新發展機遇。

蘇慶義認為,外部環境變化具有幾方面顯著特徵。一是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中美大國博弈加劇。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遭遇瓶頸。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形勢嚴峻。「上述因素使得我國對外開放面臨更大挑戰,需要更加重視國內大循環。」

「面對新形勢,進一步對內開放已經成為深化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表示。

從開放受益主體看,對內開放主要是對民營經濟開放。劉志彪認為,要運用法律手段,破除針對民營企業的行政壁壘和政策歧視,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條件,破除各種行政壟斷,實行自由進入和自由退出。重點鼓勵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和兼併收購發展,迅速做精做強,使其具備馳騁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內大循環什麼意思 國內大循環並不是 「閉門造車」
    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有何深意?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探究個中內涵,「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權威人士和專家。  「國內大循環」是否是個孤立的概念?  多位權威人士表示:肯定不是!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第7題的答案,題目為「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第7題的答案,題目為「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全部題目和答案分享
  • 楊偉民:雙循環是國內統一市場的大循環,不是地區的小循環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了方向。
  • 暢通國內大循環(有的放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為此,需要提高供給質量、完善體制機制、推進平衡發展,著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提高供給質量是重要基礎。
  • 劉世錦: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關起門搞自給自足
    他稱,提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的後退,更不是關起門來搞自給自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 主辦方供圖在劉世錦看來,中國歷來以內循環為主,理由有四點——其一,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循環其出發點和歸屬點都在國內,都是以內需為基礎,都是為提高中國國內的收入水平。
  • 李稻葵: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之間是什麼關係?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眼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要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攻堅克難創新驅動發展,切實增強口岸功能、貿易功能、服務功能,建設強大市場樞紐,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把湖北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開放不足是制約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 劉世錦: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關自守,必要時可實行零關稅、零壁壘、零...
    這就涉及到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為什麼要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呢?第一,不論是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在國內。第二,從國際範圍看,大國都是以內需為主。第三,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經濟體,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統一市場,所以和其他大國相比,我們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形成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循環。第四,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地位的增長階段,而服務業大部分仍然是本地化的、不可貿易的。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乾貨| 「國內大循環」:核心思路、路徑及投資機會
    從近期看,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需要儘快疏通影響國內大循環的堵點,促進國內大循環。除了有關部門宣傳不夠外,還與該政策不是立法、只是短期政策、缺少長遠預期有關。考慮到立足國內大循環的戰略需要,建議將這一短期性臨時性政策轉變為長遠的基礎性制度,上升為法律,以穩定社會預期。一旦小微企業緩過來勁來,必將以新的就業帶動更多就業,進而推動經濟向好的循環方向發展。三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6億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
  • 觀察|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打造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以我為主,同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打造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以我為主,同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多式聯運助推國內經濟大循環
    2020年兩會提出了中國經濟的新發展格局: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嚴峻,進一步顯示了國內大循環的迫切性。為此,最近商務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進一步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充實完善試點內容,加快推進試點工作進度。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0-12-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訪談精彩觀點」簡明剖析國內大循環的難點和機會
    在8月7日的股吧訪談中嘉賓楊前進就「簡明剖析國內大循環的難點和機會」的話題和廣大網友討論。那麼有哪些精彩觀點呢?5月以來,「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循環」戰略被多次提及。如何正確理解「大循環」戰略?
  • 林毅夫: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外風吹草動不會影響我們的發展
    不過,在12月18日由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請回答2021——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表示,國內大循環的提出,除了這些短期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反映的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收入更高、服務業比重更大,則其經濟當中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就會越低,國內循環的比重就越高。
  • 經濟大家談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的本質和要義
    那麼,如何理解國內經濟循環的本質和要義,進而更好暢通國內大循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章政對此進行了深入解讀。  理解國內大循環的本質和要義——一個源自現實的新命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經濟活動的認識和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對市場經濟及其規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6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