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00年歷史的中世紀藥方可能成為新抗生素?真相來了

2020-12-23 瀟湘晨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報導,最近,英國研究者們意外發現了一份來自中世紀時期的藥方,給抗生素研究帶來新的希望。

1000年前的神奇藥方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英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份誕生於1000年前的藥方手稿,其中的成分都來自大自然,包括洋蔥、大蒜、酒和膽鹽。

研究者稱,這份藥方是一種潛在的抗生素,可能用於治療生物膜感染。生物膜是一種細菌群體,由於對抗生素的抗性很強,生物膜感染很難被治癒。研究稱,僅英國每年用於治療生物膜感染的費用就高達13億美元。

這個藥方是從大英圖書館的一本中世紀醫書《伯德醫書》(Balds Leechbook)中發現的。2015年,該藥方被證實對治療抗生素無法殺死的超級病菌具有潛在效用。後來,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又刊發了相關研究,闡釋該藥方如何產生作用,以及將如何應用於實踐中。

有趣的是,藥方中的洋蔥和大蒜是從普通超市或雜貨店購買的,而酒則選用的是英格蘭白葡萄酒,膽鹽來自牛的胃。

這項研究的作者、英國華威大學微生物學家弗雷亞·哈裡森表示:「這個藥方中的每個成分在試管測試中都顯示出一定的抗菌作用,因此將它們組合起來也是合理的。」但她也指出,這些自然物質的混合才是產生「潛在對抗生物膜活動」的關鍵。

經過研究,哈裡森團隊認為,這個藥方有希望用於治療糖尿病足(一種由糖尿病引發的腿部感染)。糖尿病足是一種極其頑固的生物膜感染,具有很強的耐藥性,同時也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健康和經濟負擔。

糖尿病足也被認為是一種不治之症,因為任何抗生素治療對患者的皮膚潰瘍都不管用。由此可能造成患者出現敗血症,最終導致患者腿部截肢的悲劇。

哈裡森還表示,這是一項艱苦而細緻的長期研究工作,他們將搜集更多信息,來驗證藥方是否真的能對臨床治療有用。

無意中的驚人發現

儘管這項研究令醫學界感到興奮,但卻是在無意中被發現的。

報導稱,哈裡森對中世紀歷史很感興趣,也喜歡重現歷史場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與來自諾丁漢大學的古英語學專家克裡斯蒂娜·李組隊開始了這項研究。

據介紹,《伯德醫書》大約創作於9世紀,用古老的盎格魯-撒克遜語書寫,概述了英國醫生醫治一系列疾病的方法。

書中還記載了一些其他的古老療法,比如,治頭痛:用紅布將一些十字草綁在頭上。治凍瘡:將雞蛋、茴香根和葡萄酒混合,大量塗抹。治牙疼:把一支燃燒的蠟燭儘量靠近牙齒,把導致疼痛的蟲子從牙裡逼出來。治腎結石:用蜂蜜和鴿子糞混合後服用,等等。

哈裡森表示,由於其中一些偏方實在有些離譜,他們當時並沒有立即將這個藥方轉為醫學用途。

不過,事實上也有一些藥物的確是通過梳理歷史古籍再創新而成的。例如,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就是由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在整理歷代醫籍和民間方藥後,從青蒿中提取而來。

哈裡森表示,除了具有抗生素潛力的藥方外,《伯德醫書》中還有一些藥方已被現代醫學證實,但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人們對這些古籍並不重視。

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待驗證

抗生素是現代醫學的基石,如果抗生素未來在臨床操作中失去功效,將是非常危險的。

醫學界一直以來的一個擔憂是,由於一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未來人類可能會對許多傳染病束手無策。有科學數據顯示,到2050年,預計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為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可以代替抗生素的藥物。

科學界對新的抗生素及其代替療法已展開很多研究。研究目標包括一些常見物質,比如蜂蜜和醋,也有一些神秘物質來源,比如科莫多巨蜥的血液。此外,還有研究試圖「以毒攻毒」,通過使用病毒來對付頑固的細菌。

目前,哈裡森團隊還在研究這個混合藥方的安全性,即將發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藥方「在安全性上令人放心」。下一步,該團隊將描述藥方的化學特性,並著手在人類皮膚上進行局部測試。

「明年,我們希望能弄清這個配方的化學反應和安全性,屆時就可以說它是否真的有效了,但我們都知道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哈裡森表示,即便現在的發現令人興奮,但最終也有可能無法成功轉變為抗菌藥物,這都需要更多更細緻的研究。

(原標題《英國研究者:有1000年歷史的中世紀藥方可能成為新抗生素》。編輯 樊成友)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美發現近30年首個新型抗生素 有望成為「顛覆者」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種致命病原體。科學家認為,隨著人類與細菌耐藥性之間戰爭的不斷升級,這一抗生素有望成為「遊戲規則顛覆者」。
  • 中草藥上位:首次代替抗生素進入英國臨床試驗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科學家將測試中草藥在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中的作用,以研究能否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來治療此類症狀。這是英國首次批准對中草藥進行臨床試驗研究。該臨床試驗屬於雙盲(研究對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試驗分組情況,由研究設計者來安排和控制全部試驗)、隨機實驗,由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資助。據南安普頓大學官網介紹,將有80位女性參與這一實驗,她們在過去一年內都出現過至少3次尿路感染症狀。
  • 勿把抗生素當消炎藥使!這些抗生素,可能已經被濫用了
    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嗎?三大最常用抗生素,很多人都用錯了很多人會將抗生素誤認為消炎藥,用於消炎治療。但抗生素和消炎藥,是兩類不同的藥物,不可混為一談。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體類抗炎藥。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在現代語境中,「中世紀」的含義不斷變化,由最初的歐洲的局部歷史現象變成歐洲的一般歷史時代,進而等同於封建社會,最後成為人類社會的必經階段。但是,「中世紀」等概念在歷史學的實踐中也存在很大弊端。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史學界對這些概念進行了廣泛的質疑、批判乃至解構,並嘗試新的歷史分期法。中國史學界也逐漸校正了機械化的蘇聯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很大改變。
  • 盤點被誤傳幾千年的10大歷史真相
    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有時候眼見為實的都不能稱之為真相,事實也的確如此,親眼所見並非就是事實,下面這些歷史真相也許會讓你震驚! 1、水晶頭顱是瑪雅人的高科技產品?
  • 周之桓評《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歷史與傳說之間的中世紀
    《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法]雅克·勒高夫著,鹿澤新譯,後浪丨四川文藝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264頁,99.80元在人們的印象中,歷史學研究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faits),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史實。
  • 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曹植在《說疫氣》有云:疫者,鬼神所作。面對瘟疫,束手無策的先祖們往往只能向神靈來祈求得到幫助,於是便漸漸有了瘟疫的神話傳說。 其中,虐鬼,死後化身為疫鬼,會經常出現在水流附近, 盤踞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驚嚇天真無知的幼兒,並傳染瘟疫,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恐怖的災難。
  • 耐藥危機的「沉默海嘯」,抗生素的明天在哪裡?
    青黴素得以成為醫學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並幫助改變了醫學進程。幾十年來,抗生素從曾經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人類傳染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在第一批抗生素徹底改變醫學的半個多世紀後,由於在醫療衛生領域和動物衛生領域的過度使用或誤用,這些不可或缺的抗生素正迅速失去效力。
  • 濫用抗生素你將無藥可用!藥盒上有這幾個字的都是抗生素!
    只要感冒發燒就自己先吃幾粒,然而抗菌藥物濫用所導致的耐藥問題,可能致使人類未來無藥可用,養出「超級細菌」! 1、無藥可用 抗生素本來就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在殺滅或抑制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細菌為了生存,在跟藥物的不斷抗爭下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來維持生命,導致細菌耐藥。
  • 從一張中世紀村莊地圖探索英國初中歷史?
    General Background經常有人形容中世紀為「黑暗中世紀」「災難性的時代」等等,這樣說是不無道理的,中世紀時期開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結束於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的覆滅,長達1000年左右的時間
  • 布拉格酷刑博物館,體驗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與恐怖
    歷史上,人類發明出各種巧妙又殘忍的折磨手段對付同類,酷刑是人類法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讓人恐懼的文化符號之一。在歐洲各國,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和刑具博物館,記錄著這些國家不甚光彩的歷史。參觀歐洲很多特色博物館,體會展品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才是最精華的部分。懲罰「巫術」和「異端」在中世紀,酷刑被用作獲取信息、懲罰異教徒或報仇的手段。教會特地設計了特殊的刑罰來懲罰「巫術」和「異端」。宗教裁判所為了消除所謂「惡魔般的邪惡」,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刑具,用來懲罰嫌疑人和違法者,或強迫他們供認。
  • 堪稱史上最強抗生素:竟然不是人類發現的
    近日,據外媒報導,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全新人工智慧(AI)算法,並使用該算法發現一種新抗生素halicin抗生素分子。有報告稱,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急劇上升,如果不儘快研發新藥,預計到2050年每年將有1000萬人因耐藥菌感染而喪生。
  • 「網紅祛疤膏」實為抗生素 不能祛疤還可能影響聽力
    結果,搜索出來的第一條,就是一個網友最近對這個藥膏的闢謠:和兩位會日語的朋友共同確認,這貨,被廣大日本代購當祛疤膏賣,單個寶貝一個月賣1000多筆,某APP上還有人推的祛疤膏,是抗生素軟膏!日文全稱就是慶大黴素軟膏,抗細菌感染藥物,藥物說明書也沒有任何地方提到可以祛疤。
  • 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我們可以看出從公元元年至公元1000年,歐洲除了少數國家,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是處於逐步上升的狀態,從公元1000年到公元1500年間,歐洲國家經濟翻了好幾番,快速發展。
  • 這個地方四成孕婦、八成兒童體內檢出抗生素,甚至是獸用抗生素!
    4月25日,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調研發現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更令人擔憂的是,相關調查顯示,長三角約40%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部分檢出抗生素已在臨床中禁用,有可能嚴重損害人體免疫力。要知道,這個比例比5年前明顯增長了!
  • 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這種電影情節在現實當中可能存在,我想說,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之所以把人口放在首位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前受嬰兒夭折率壽命短等因素的影響人口增長一直很緩慢,與今天強調人口質量不同,古代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指數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人口數量,歐洲從羅馬帝國滅亡後一直到公元600年是減少的,從公元600年往後開始持續地增加,1200年開始急劇增長,一直到1300年爆發黑死病,1400年黑死病結束後又有所回升,總體而言,整個歐洲中世紀人口是呈現上升趨勢的,有圖為證:
  • 阿莫西林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5個特徵,教你來辨認
    都2020年了,在用藥這件事上,不少人依舊將抗生素等同於消炎藥,難怪我國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如此嚴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抗生素的總使用量約為16.2萬噸,其中百分之四十八是人用抗生素。
  • 1520年在佛蘭德召開的盛大峰會,形制同中世紀社交活動如出一轍
    1494年,一名名為貝亞德(Bayard)的年輕薩瓦(Savoyard)貴族奉剛剛徵服義大利、繼承那不勒斯王位的法蘭西國王之命,穿越阿爾卑斯山,面向南方而行,對這個很可能還未滿20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只是他神奇之旅的開始。作為一名士兵,他很少贏得戰鬥勝利,並不是接連的勝利為其樹立起在歐洲的威望、進而將其塑造成為舉世聞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的,成就貝亞德神話的,其實是他身上所具備的騎士特質。
  • 《細胞》:MIT研究者用AI發現了超強抗生素,可能是史上最強之一
    「我們想開發一個平臺, 讓我們利用人工智慧開啟一個抗生素藥物發現的新時代」,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和科學系教授 James J. Collins 說,「我們的方法揭示了這種神奇的分子,它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強大的抗生素之一。」
  • 兩大抗生素:阿莫西林和頭孢,其實有區別!用對是寶,用錯有害
    又是一個以生命為代價的提醒:目前全球對抗生素的濫用情況依然存在,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因濫用抗生素受害。 不過,1945年,弗萊明院士在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就發出警告:如果繼續濫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危害。他提到,在實驗室中,若細菌沒有被暴露在濃度充足的青黴素中,細菌不但可以繼續存活,而且還會對青黴素產生耐藥。 如今,該預言已經逐漸顯現,並已成為全球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