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9日,紅四團飛奪瀘定橋。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
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
其次,到達大渡河安順場的石達開已經完全喪失了「羽翼天朝」的才略,連續犯下了多個錯誤,比如沒有及時組織渡河,在安順場渡河無望後沒有及時出兵搶佔瀘定橋,在清軍即將合圍時沒有及時突圍等等。
雖然大渡河當時在安順場確實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導致石達開渡河困難。然而石達開在足足三天的時間裡竟然沒有實行任何挽救措施,在到達安順場之後,石達開幾乎是坐在那裡等著清軍將自己包圍。
最後,由於天京事變和多年無果的流浪作戰,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早已喪失繼續奮戰的意志和凝聚力,石達開本人也是目標模糊。石達開之所以沒及時渡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渡河北上與南下之間舉棋不定。
正因如此,當清軍完成包圍圈之時,石達開幾乎是沒有抵抗地放下了武器,石部太平軍也是如此。可以說石達開的太平軍的堅持奮戰的意志已經完全崩潰了,就算僥倖渡過大渡河也走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