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脫鉤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需要相當的經驗積累,舍此別無它法。比如要做到正確分辦各種漂相,準確把提竿時機等,下面我再談談提竿角度和遛魚方法上談談如何防止大魚脫鉤。
一、提竿角度不佳
這是一種提竿手病。有種人提竿習慣向左或向右斜向提竿,這很容易造成脫鉤。原因是,大魚上窩後的吸食動作是連續的,嘴巴不停張開閉合,一旦提竿方向和魚嘴方向及魚嘴張開時間一致時,魚鉤很容易從魚嘴裡脫出。有時即使勾住了魚嘴,因為勾不牢魚,稍一掙扎也很容易脫鉤而去。
大概地講,斜向提竿成功率為垂直向上提竿的三分之一。
二、遛魚方法不佳
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大魚上鉤後是不能馬上提竿硬拉出水的,要讓魚在水裡掙扎一些時間,這就是遛魚。
一般來說,手竿垂釣一公斤左右的魚就需要遛魚了。遛魚不是拔河,大魚上鉤後不能生拉硬拽,要有緊有松,亦張亦弛,但這松是緊中有松、弛是張中有弛。緊幾乎人人都會,關鍵是松,特別是大魚在水裡掙扎時猛地調轉方向急速竄出時,要立即隨之松一下竿,緩衝一下而後再繃緊。這一回合應付不好,魚大都就在這時脫鉤。
魚竿和魚線都有一定的彈性,遛魚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彈性。因此,在大魚上鉤一開始就要注意讓魚竿向上豎起並繃緊,同時儘量抓住魚竿後端,讓整個竿體吃勁。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把魚竿向上豎起的同時要配合放線,否則竿頭不易抬起,如魚線和魚竿是一個水平方向,魚線大多是會被拉斷的。
另外,遛魚一開始不要急於讓其出水,水上水下亮度有差別,加上魚鉤刺入的痛疼,魚此時十分驚恐,勢必竭盡全力拼命掙扎,加之這時魚的體力十分充沛,硬將其拖出水面只會使魚的掙扎更加劇烈,容易脫鉤。
實際上,遛魚的全部技巧也就是緩衝的技巧;是最大限度和用魚竿魚線彈性的技巧。對這一層如果沒有一定的體會,大魚上鉤後是不容易處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