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您在看什麼呢?」
「看看俺們村兒的村務支出,有給俺們發的各類補助,看看就明白,現在黨的政策好,俺們心裡踏實、溫暖啊。」
日前,在賽罕區巴彥鎮郭家營村村委會「三務」公開欄前,73歲的村民王大爺正坐在輪椅上,一邊仔細查看村裡「三務」公開欄殘疾人補貼發放明細,一邊跟市紀委監委「三務」公開交叉互查組的同志聊著天。
從5月13日開始,市紀委監委以「精準監督年」為契機,創新監督檢查方式,派出18個交叉互查組,採取「四不兩直」工作法,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平臺抽查公開數據等方式,深入到全市24個市直單位、50個旗縣區委辦局、5個園區、1個開發區管委會、30個鄉鎮(街道)和111個村(居),對「三務」公開工作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監督責任等落實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傾聽來自群眾和各級基層幹部的聲音。
「自打村裡開設『三務』公開欄以來,很多村民茶餘飯後多了個散步的去處,就是到村委會看看『三務』公開欄又更新了什麼內容,了解村裡發生的大事小情。」郭家營村一名村幹部說,「村民們對公開的內容很關注,也喜歡看,對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和補貼政策更加明白,以前存在的顧慮和不解也就打消了,有些基層矛盾能夠及時化解掉。」
督查中,交叉互查組對照互查清單,堅持問題導向,直擊「病灶」,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時「點名道姓」通報,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三務」公開工作格局。
在賽罕區金河鎮政府大院內,幾位村民正在圍著「三務」公開欄仔細地查看著,一位村民跟交叉互查組的同志說:「鎮上、村裡把黨務、政務、村務都公開了,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在上面都能找得到,這讓我們心裡有了一筆明白帳。」
筆者從金河鎮紀委了解到,2018年以來,金河鎮成立了「三務」公開辦,對鎮所轄29個村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三務」公開業務培訓,由各職能部門負責授課。同時按照賽罕區下發的監督目錄,對「三務」不公開、假公開、公開不全等問題進行監督整改。
「通過『三務』公開的有效落實,群眾對村內的大事小情有了詳細了解,他們的知情權得到了保障,信訪量也隨之大幅度減少,金河鎮2019年較2018年信訪量下降了30%,對化解基層矛盾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金河鎮紀委書記張建民說。
5月18日上午,在距離賽罕區100多公裡外的清水河縣城關鎮枳幾也村,交叉互查組走進村民範鎖元家中。範鎖元過去是村裡的一名鄉村教師,也是一個熱心人,遇到村裡鄉鄰有矛盾糾紛會主動給調解化解。
用範鎖元的話說,過去村裡沒有這個「三務」公開,村民上訪、告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政策不了解,對村務不知情,自己的調解工作有時候也會碰「釘子」。自從村委會「三務」內容公開後,村民對村委會工作了解得更加透徹,對村幹部也更加認可了。
枳幾也村村委會主任呂仝為告訴筆者:「為了讓村民看得懂村子的『帳本子』,弄清楚兜裡的『錢袋子』,除了在村委會和自然村設置『三務』公開欄外,還建立了村民微信信息群,可隨時在群裡發布相關政策、低保評定、項目實施等,目的就是讓村民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做到公開透明」。
據悉,年初以來,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通過清單化管理監督內容,點對點深入開展督導,嚴把公開數據質量關,推動市、縣、鄉、村四級「三務」公開工作提檔升級。對「陽光三務」信息平臺公開數據「零發布」和歷史數據「個項零補錄」的公開主體進行點名通報曝光,實現以案促改,做細做實全面淨化基層政治生態的「後半篇」文章,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在陽光下運行。
「本次交叉互查共發現『三務』公開方面存在問題148個。其中涉及市直部門五類問題和各旗縣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六類問題,已在全市範圍通報,限時整改。」第六交叉互查組組長、新城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黨禮義表示,「群眾對『三務』公開是十分關注的,把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公之於眾,對消除群眾的疑慮和誤解、化解基層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陽光三務』平臺共發布『三務』公開信息98萬餘條,瀏覽量達370萬次。」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