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報導的,2017年三季度全球太陽能光伏製造產能擴張公告顯著放緩,鑑於上半年宣布了大量擴張計劃,所以這並不令人意外。
然而,儘管2017年四季度人們更加擔憂美國和印度可能會實施限制性貿易措施,但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季度出現了顯著反彈,新產能擴張公告創下了季度最高吉瓦級記錄。
光伏產能擴張公告的性質就是如此,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而公告總是缺乏細節。一旦這種計劃制定完成,隨之而來的就是冷嘲熱諷。
四季度發布的公告並無不同之處。四季度薄膜、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以及集成電池和組件製造領域的總產能約為40GW。這也與上一季度公布的不到5GW的總量形成鮮明對比。
2014-2017月度總產能擴張(MW)
十月回顧
2017年四季度產能擴張最少的月份為10月份。從表面上看,這是自9月份以來出現的一次重要反彈,公告的總量合計只有約900MW,中國的光伏組件製造商南京日託光伏佔了其中一大部分。
10月份公告的總量合計為3250MW。自從實施c-Si太陽能電池計劃以來,已經有三個月沒有重大舉措了。c-Si太陽能電池計劃佔了總量中的750MW。大部分計劃產能來自c-Si組件部分,達到2500MW。
然而,十月份只有一項公告可以被視為是有意義的,這份公告與臺灣太陽能電池和組件製造領軍企業茂迪工業有關。該公司表示,公司正在與金屬化漿料供應商碩禾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一家名為臺灣太陽能組件製造公司(TSMMC)的合資企業,用於在臺灣建設一個1GW(估計值)太陽能組件工廠以滿足未來的內部需求。
預計2017年,茂迪太陽能電池年產能會達到約3.6GW,目前包括中國的1.6GW和中國臺灣的2GW。2017年整年擴張產能約為600MW。 與茂迪的合資企業公告同步,三家臺灣商業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商,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intech)、新日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NSP)和昇陽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olartech)正式宣布了合併、退出「鑄造廠」業務模式並創建一個新實體-聯合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UREC)的計劃。
據估計,NSP的太陽能電池總產能約為2.2GW,其中約有700MW主要用於單晶電池生產。公司已將馬來西亞電池廠500MW產能中的約100MW單晶電池產能從馬來西亞遷移到越南。公司還計劃將臺灣的約500MW產能遷移至單晶PERC並最終停止生產所有多晶電池。
2016年4月,NSP還宣布公司將建立一條50MW專用N型單晶異質結(HJT)生產線,該生產線比單晶PERC產品有更高的電池和組件轉換效率潛力。
Gintech的預計電池產能約為2GW,其中至少包括泰國的350MW,而Solartech在臺灣擁有約1GW的電池產能並通過合資企業TS Solartech在馬來西亞擁有約350MW的電池和組件產能。
所有三家公司的組件產能都很少,但它們向臺灣媒體宣揚,公司已經轉變成選擇性綜合上遊製造商和下遊光伏項目開發商,做為全球業務擴展的一部分,公司將在美國建立製造業務(電池:500MW 組件:500MW)。
10月份的其他重要計劃來自印度工程公司Jakson group,該公司計劃到2020年將其太陽能產能提高至1.5GW。公司計劃一期擴張500MW組件產能,後續進一步擴張500MW產能,其中包括最初的250MW c-Si電池廠。
11月回顧
中國綜合商用光伏製造商通威集團表示,其子公司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在中國兩處地方(各為10GW)執行產能擴張計劃,成本為18億美元,共計增加20GW產能。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產能擴張公告。通威此舉創下11月新標杆。
通威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企業,公司最近在中國成都開設了最初產能為2GW的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廠,電池廠承建了全球首條無人操作技術單晶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這是工業4.0智能製造的一部分,我們在上一次報告中進行過相關報導。
通威計劃總投資120億元人民幣(合18億美元)在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新的10GW產能電池製造廠。而另一處10GW產能工廠將設在成都市雙流區西南機場經濟開發區。
通威計劃總投資120億元人民幣(合18億美元)在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新的10GW產能電池製造廠。而另一處10GW產能工廠將設在成都市雙流區西南機場經濟開發區。
新項目建設預計將於2017年11月開始,未來三至五年內分階段量產。
隨著新的2GW工廠的開設,通威的單晶電池產能達到約3.4GW。公司還擁有約2GW的多晶太陽能電池產能並於最近完成了5000MT多晶矽工廠擴建,令產能達到20000MT。公司還在建設一座新的50000MT多晶矽工廠。
11月,公司宣布了總產能20.8GW的新擴張計劃,這是自2014年初我們開始每月追蹤報告以來,產能排名第二的月份。月度記錄仍是2015年11月的逾26.5GW。
除了通威的20GW產能外,中國和中國臺灣還宣布了總計800MW的組件產能擴張計劃。
12月回顧
12月份維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新產能公告總計達到16.1GW。重要的是,更多地區的光伏製造商們發布的各種電池、組件、薄膜和集成/電池組件公告都恢復了「正常」水平。
在12月的16.1GW總產能中,有1.2GW CdTe薄膜擴張產能,7.35GW c-Si太陽能電池擴張產能和6.55GW組件產能。另外還宣布了一個1GW集成電池和組件廠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First Solar宣布在越南建設第二個(1.2GW)CdTe組件廠。 First Solar在公司的2017年分析師日活動上表示,公司已經在越南建設了第二個CdTe組件廠以支持向Series 6大型組件過渡。
第二座製造廠毗鄰現有工廠,正在為初期量產Series 6組件進行準備。兩處工廠的初步產能各為1.2GW。
「越南S6 2廠」預計將於2018年三季度落成並可進行設備安裝。公司還強調稱,預計2019年一季度將生產第一批組件。
由於產能擴張,First Solar預計到2020年,全球總產能將達5.4GW,資本支出總額達到14億美元。
公司還剛剛在俄亥俄州工廠(600MW)生產了首批Series 6組件,預計2018年二季度開始量產。俄亥俄州工廠Series 6潛在產能為1100MW。
中國大型光伏組件製造商東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最近籤署了一份在中國江蘇省常州市建設並運營一個5GW單晶電池廠和一個5GW組件廠的框架協議。公司於2017年首次躋身PV Tech全球「十大組件製造商」排行榜。
東方日升與金壇區當地政府指定的常州溪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預計項目資本支出約為25億元人民幣(合3.83億美元)。
合資框架協議要求東方日升出資15億元人民幣(60%股權),其合作夥伴出資10億元人民幣(40%股權)用於建立新生產廠。
東方日升在另一份新聞稿中還指出,合資企業電池和組件產能各達到5GW以及進行研發活動所需的總資本支出約為80億元人民幣(合12.3億美元)。
到2020年,預計新製造基地將成為東方日升最先進的製造基地,生產先進的高效產品,為上遊製造業集群和(包括該地區項目開發在內的)下遊產業提供支持。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