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爺:為什麼能成功抵禦世界強國,成為第一個收復國土的英雄?

2020-12-27 騰訊網

鄭成功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傳奇式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就這麼突兀的給你講一段和國姓爺有關的故事,一般可能都反應不過來,誰是國姓爺,為什麼要叫國姓爺。這裡要說的國姓爺不是別人,是成功抵禦世界級強國的鄭成功,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第一塊國土,他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英雄。

鄭成功國姓爺的稱謂怎麼得來的

鄭成功青春年少時的中國,是一個動蕩的時期,前有大明王朝,在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軍打擊下而覆亡,後有剛剛從東北崛起,為了快速實現統一天下野心的大清。如果說大明的滅亡,是因為它繁重的賦稅,殘暴的統治,不給百姓活路所導致的,那麼大清在統一過程中,在中國南方所遇到的激烈抵抗,則是它用粗暴的手段,試圖將本民族的習慣強加在廣大漢族同胞的身上,放縱滿族的圈地等民族歧視政策所導致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前一後的反差,給了以南明永曆帝為代表的明朝皇子皇孫喘息的機會。為了緊緊依靠軍事實力比較強的鄭龍芝,更重要的是鄭成功不僅是一位受過教育的秀才,而且還具有出色的軍事領導才能,如果隆武帝有女兒的話,估計鄭成功就是駙馬爺了,而不是國姓爺了。隆武帝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清楚的表明他對這位年輕將領的拉攏和寵愛。

「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隆武帝如果有女兒的話,一定會許配給鄭成功,既然沒有,只能賜姓朱了。

這句話是拉攏,也是激勵。對於受過儒家正規教育的,想幹一番事業的鄭成功來說,無疑是莫大的認可和期許,以至於才有後來的收復臺灣、建立抗清基地的壯舉。

隆武帝

在莫大的反對聲中,鄭成功為什麼要執意收復臺灣

從1645年,跟著父親鄭龍芝開始投入到抗清的事業後,經過近15年的軍事鬥爭。鄭成功所領導的軍事力量,始終只能在東南沿海的廈門、金門一帶活動,如何在內陸站穩腳跟,如何找到一個能提供充足的糧草、賦稅的基地,始終成了這支軍隊最迫切的任務。

這個時候的鄭成功是孤獨的,他的父親,他軍事生涯上領路人鄭龍芝,以及帶著他的幾個弟弟,早在1646年就投降了清朝,在親情的勸誘下,他始終不為所動。經歷過大大小小成功或失敗行動的鄭成功,接連遭遇了兩場重大的挫敗。總結起來,他執意要收復臺灣大概有這麼幾層考慮。

鄭成功出徵

1. 兩次北伐失敗,失去了機動作戰的有生力量。

1658年,軍事實力達到頂峰的鄭成功,組織近17萬人馬,發起了進軍南京的北伐,但遇到颱風,進攻受阻,部隊受到不小的損失,士氣也受挫。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1659年他又組織了一次北伐,在先期進展順利,佔據多個州縣,圍攻南京時,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損失慘重,一連損失了以甘英為首的得力將領,連搶佔崇明島作為跳板的計劃,也未能實現,只得返回廈門。

經過這一次近乎致命的打擊,當時鄭軍的士氣是可以想像到了,前有追兵,身後是大海,補給不足,生存也成了問題。

2. 臺灣內部人士的可靠軍事情報和民意,為攻臺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就在鄭成功陷入低谷的時候,卻意外的從臺灣帶來了有利的情報。原鄭龍芝的手下,和荷蘭人做對外貿易的何廷斌來到了廈門,他是有備而來的,為鄭成功帶來荷蘭人在臺灣的軍事部署圖,臺灣地圖以及主要據點赤嵌城木製模型。誰都知道,一旦掌握對方的軍事部署和地圖,意味著距離勝利就靠近了一大步。只要部署得當,準備充分,有很大的把握取得勝利。這些情報和地圖,為收復臺灣提供了軍事上的支持。

3. 收復臺灣,是民心所向。

趁大明王朝陷入內亂之際,1624年在臺灣建立據點的荷蘭人,看中的就是臺灣的地理位置,有了這個殖民點,他們在東亞的貿易就有了後方的支持。為了最大限度的搜刮財富,荷蘭殖民者在臺灣實行的是最殘暴的統治,重賦稅,強徵人頭稅,壟斷臺灣的對外貿易。他們的種種作為激起了臺灣多數人的反抗意識,這些華夏子孫,期待著光復臺灣,解救自己的英雄。

4. 糧草短缺,金廈不穩。

佔據金廈,從長遠看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沒有一個可靠的後方,就意味著一旦陷入包圍中,就有缺少糧草支援,缺少兵源的危險,隨時都可能有覆滅的危險。

5. 外援盡失,敵鋒正盛

1656年,南明內部的派系鬥爭,使得孫可望和李定國走向了內部廝殺的道路。原本可以東西呼應,彼此保證側翼安全的形式被打破,縮居金廈的鄭成功成了孤軍奮戰。而這個時候的清軍,已經先後佔據了兩廣和雲南,離生擒永曆帝只有一步之遙,清軍的勝利也增強了清軍的士氣。

鄭成功水師

鄭成功收復臺灣,榮耀華夏

在現實面前,除了向東,收復自己的國土臺灣,沒有更好的選擇。在收復臺灣的過程中,有哪些原因促成了這次勝利呢?

1. 正確的戰略決策

鄭成功奪取臺灣的戰略決策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長時期的醞釀,結合實際情況,在鬥爭中總結出的,最終才形成的。為了收復臺灣,鄭成功沒有冒進,而是選擇了從長計議,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收復臺灣的重要原因。

1659年在得到何廷斌提供的重要情報後,他用兩年時間做準備。從戰備、物資、軍事訓練等方面做了充足的準備。

2. 用對清作戰的勝利來鼓舞士氣

對於剛經歷北伐失敗的鄭軍來說,沒有什麼比勝利更能激勵他們的士氣了。1660年,在福建一個叫海門港的地方,殲滅清朝水師四萬多人,更清軍以沉重打擊,放緩了清軍的攻勢,為攻臺提供時間上的保障。而且1661年,在位18年的順治離世,清廷陷入了新的權力鬥爭和重組中,為鄭成功攻臺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3. 充足而全面的準備

用近兩年的時間,製造戰船,訓練士兵,準備後勤物資。從這裡可以看得出,充足的準備一來是為了勝利提供最堅實的保障,二來也有做持久戰,並一戰解決問題的決心。

4. 臺灣內部百姓的支持,以及荷蘭人錯估形勢

上面說到,由於荷蘭人的殘暴統治,臺灣內部的百姓都期盼回歸。1661年,當鄭成功率軍進攻臺灣時,他們為這支軍隊提供了的後勤保障和嚮導服務,他們用行動歡迎這支軍隊來解救他們,回到自己人的懷抱,是他們的心願和信念。

當時的荷蘭人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和經濟強國,他們試圖依靠自己的船堅炮利和在臺灣的據點打敗鄭成功的軍隊,繼續維護荷蘭在臺的殖民統治。但荷蘭內部發生了分歧,對中國軍隊的戰力估計不足,將部分支援的隊伍撤回到了東南亞。

5. 鄭成功正確的進軍策略

在何時進攻臺灣的時間上,鄭成功選在1661年的4月份,這個時候東南沿海沒有季風,出徵臺灣不會出現逆風,相對來說有利於軍事行動;其二在進軍臺灣時,先佔據澎湖作為據點;其三利用潮汐的規律來行軍。在先期進攻不順利的情況下,改變策略,才有圍困而不是攻擊、切斷水源的方法,消滅荷蘭人的鬥志和有生力量。經過近8個月的圍困,最終逼迫荷蘭人投降,成功的收復臺灣,為這支漂泊的軍隊,找到了新的抗清基地。

鄭成功收復臺灣

就這樣,被荷蘭人佔據了38年的臺灣,又回到了中國人的手中。一個敢於鬥爭,且具有強烈愛國心的國姓爺,用自己的行動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年頭,他對臺灣的吏治進行了全面的整頓,懲處了為非作歹的官員,安定了原本陷入困頓的社會秩序。鄭成功大力發展臺灣的經濟,為了提高軍事實力,他推行「寓兵於農」亦兵亦農的制度,為了軍隊的物資需要並減輕百姓的負擔,組織將士開墾荒地,以供軍需。

在他抗清的過程中,他用行動捍衛了漢人的尊嚴和生活方式,在面對強敵時,他用高超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徵服了殖民者,讓屬於中國的土地,回到了國人的懷抱,他成為了從殖民者手中最早收復國土的軍人,他是實至名歸的民族英雄;他正值壯年,卻死的不明不白,又給後人有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愛的國姓爺:鄭成功
    然⽽當我們將鄭成功的名字放⼊搜索框,縱覽其39年短暫且精彩的⼈⽣,以及死後⾄今300餘 年間的種種故事時,便會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除了當年的荷蘭⼈,之後300餘年間東北亞的 各⽅勢⼒,或被迫或⾃願,都將鄭成功當作英雄⼈物進⾏傳揚,為⾃⼰的⽴場進⾏背書。⽽國姓爺鄭成功的「IP影響⼒」,也遠遠超出我們⼤多數⼈的想像。
  • 日本:第63的國土面積創造第三的世界財富,真正的世界強國!
    看看我們這個可怕而又強大的鄰居日本國土面積377,692平方千米,排名世界第63名主要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還有6800多個小島嶼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千島之國,那麼日本的領土真的小嗎?其次日本擁有著1億多的人口,是世界上少有的人口過億的人口大國2019年GDP總計50,817.69億美元,人均GDP40,246.88美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地區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甚至有人將日本稱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從這些稱呼上都能看出
  • 以色列國土面積小,還都是沙漠,為何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這個國家不僅國土面積狹小,而且僅有的2.57萬平方公裡,沙漠覆蓋率高達三分之二,真正的可用耕地面積只有615萬畝,人均分攤不足0.7畝。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能取得這樣了不起的成就呢?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前文講述的這個故事家喻戶曉,鄭成功也因此成為被記錄到歷史課本中的民族英雄。不過,對於鄭家軍在此戰中使用的戰艦,許多朋友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覺得,鄭家軍的戰艦均是自主打造的,實則不然。鄭家軍所使用的戰船,大多是前朝遺留的戰船。不過,當時的西方世界尚未進入工業革命。
  • 作為收復臺灣的中國英雄,鄭成功為什麼會有一半日本血統?
    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了我國寶島臺灣。因此鄭成功也被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共同尊為民族英雄,如今臺灣島內依然保留了很多紀念鄭成功的廟宇。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的身上卻有一半的日本血統。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蒙古國又稱外蒙古,喀爾喀蒙古,位於我國北部,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國土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268萬(2008年)。外蒙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廣大的國土上各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 為什麼日本能成為強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卻不能?
    但是相比之下日本卻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經濟上卻勝過東南亞成為世界著名的發達國家。很多人奇怪,東南亞國家的工業生產可利用資源勝過日本,為什麼都是發展中國家。
  • 福建這位「牛人」曾經是收復臺灣的英雄,連敵人都崇拜他!
    在臺灣被荷蘭統治期間,有這麼一位民族英雄,不僅收復臺灣後,還讓敵人心服口服的崇拜他。他就是——鄭成功。廈門鼓浪嶼—鄭成功像鄭成功,名森,字明儼,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
  • 國姓爺幹荷蘭佬的「成功」往事
    16世紀以前,臺灣島時常成為海盜的避難所。1603年,因島上多鹿,小群中國商人被吸引而來,當時日本人熱切希望得到鹿皮。臺灣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對西班牙和日本的商人具有吸引力,不過他們並不想定居於此。荷蘭人才是真正的拓荒者,他們使熱蘭遮城成為來自中國、日本菲律賓、東南亞和巴達維亞的商人的轉口港。臺灣島上的商人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用荷蘭官員的話來說,「中國人是福摩薩(即臺灣)唯一提供蜂蜜的蜜蜂」。
  • 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經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什麼不去勤王
    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清軍沒有水師,鄭成功在臺灣可謂是易守難攻。那麼這時候的他,為什麼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將永曆帝接到臺灣呢?如果永曆帝能夠順利去到臺灣,那麼南明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期。
  • 西班牙還能收復直布羅陀麼?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以來,西方崛起之後,不光在世界範圍內搶佔殖民地領土,而且列強之間,那也是相互傾軋,相互爭奪,領土的搶掠更是直接。為此整個世界成為了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世界。最典型就是在西班牙和英國之間,西班牙國土至今被英國佔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直布羅陀,至今佔領了幾百年。那麼西班牙還有收復直布羅陀的希望麼?你可能想不到。直布羅陀是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城市和港口,位於西班牙領土的最南端,面積6.5平方公裡,人口3.4萬,可以說只有我國一個鎮的大小。
  • 那些年大陸收復臺灣的坎坷歷程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那些年大陸收復臺灣的幾次坎坷歷程:第一次 荷蘭人侵佔臺灣38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隨著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世界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的海權國家紛紛往亞洲拓展勢力。因進攻南京受挫,後回師廈門大修船艦,傾力籌劃驅逐侵據臺灣的荷蘭人,收復國土。1661年4月,鄭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衛廈門、金門,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爺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臺灣進軍。4月30日鄭軍在鹿耳門登陸,在民眾積極支援下與荷軍展開多次激戰,最終將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揆一和殘敵圍困在熱蘭遮城內。
  • 鐵甲長刀,大敗清軍洋夷的國姓爺鐵人軍
    在冷兵器時代,最具戰鬥力的理想化軍隊,莫過於全身鐵甲、刀矛銳利的虎賁勇士組成的軍隊了,擁有這樣的軍隊定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支優秀的鐵甲軍團,不僅打敗國內所有對手,而且還能大敗當時領先世界的西方殖民軍隊。這就是明末中國愛國將領鄭成功的「鐵人軍」。
  • 為什麼國土貧瘠的以色列卻能成為發達國家?
    在「哭牆」前禮拜的猶太人失去了祖國的猶太人,成為了亡國奴,流散到世界各地。開源節流,沙漠變綠洲眾所周知,以色列的國土疆域中有一半是沙漠,而且沒有半點石油資源,資源短缺,適宜耕種面積和水域面積更是有限,此外受地中海型氣候的影響,夏季炎熱又漫長,雖然冬季會多雨但是短暫,人均淡水資源量不足400立方米,榮登世界上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
  • 人口不足千萬的北歐國家,但卻能成為全球軍工強國,為什麼?
    人口是影響經濟的一個因素,而很多國家的起步發展就是因為當地的人口紅利,在北歐有一個國家,當地的人口還不足千萬,面積接近45萬平方公裡,就跟我國的一個地級市面積差不多,但他卻能成為全球軍工強國,為什麼?瑞典不僅擁有種類繁多的發達工業,也有屬於自己的航空業、工業、汽車、製造業和先進的軍事工業,瑞典除了是軍工強國,在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也居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它還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瑞典成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 南澳島是鄭成功發祥地 驅荷復臺彪炳中國青史——寫在國姓爺收復...
    2017年2月1日,是偉大民族英雄鄭成功(1624·7·14—1662·5·8),勝利驅逐荷蘭入侵者,收復臺灣355周年。粵東南澳島,是他一生光輝的發祥地。他驅荷復臺的壯舉,為中華民族立下豐功偉績,很值得華夏子孫敬仰。
  • 摩羅 ‖ 他們為什麼說宋朝是華夏頂峰?
    科技與經濟的確高度發達、領先世界,卻未能轉化為抵禦強敵的綜合國力和雄立於天下的國家意志,反倒在不斷追加事敵貢品用以養肥敵寇買平安的賣國路上越走越遠。所謂宋朝文化,瘋狂發展了小資情調而已,雄健闊大作品,利國強族主張,縱使誕生也只能被埋沒、被邊緣化,時代不選擇也——其實是統治集團有意屏蔽之。蘇洵以雄文《審勢》《審敵》,究明強國禦敵大道,意欲鞭策朝野正氣,反對進貢資敵的錯誤國策。
  • 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為何戰後卻能快速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強國
    然而在二戰之後,蘇聯迅速成為了超級大國,並開始了同美國長達幾十年的爭雄。那麼,明明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為何戰後卻能迅速崛起成為超級強國呢? (蘇德戰爭) 一、傳統強國相繼沒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世界格局被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