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我始終覺得,拜仁是一支很不科學的球隊。
——別人鬧內鬥,球迷們總是吵作一團,有人挺球員A有人撐球員B還有人站主教練,總之一副大難臨頭的紛飛前兆。而拜仁一有內訌傳聞,滿屏高亮回復都是:「哈哈哈,這下穩了!」
——別人搞商業,每年贊助從保健品拉到拖拉機,產品從沐浴露出到拉杆箱。而拜仁這些年矢志不渝,為球迷們帶來了羊頭牌/撲克牌/UNO/大富翁/跳棋/西洋棋等全套生產線。下面這些玩意堆一塊,你讓路人猜100次也猜不出這是個足球標。
——別人傷病潮,陣容單薄和關鍵位置拉壯丁往往成為輸球主因。可拜仁偏偏在多年的豐富經驗裡悟出了全套的乾坤大挪移,上賽季的中後衛是從左邊挪來的,左後衛是邊鋒拉回來的,右後衛的身體裡住著個後腰的靈魂……然後,三冠王。
所以說,高舉「速度×技術=冠軍」第一定律的科學家和這支球隊完全是八字不合。換成佛學家,你看這不哪哪都順了?
9.
當然,你要說拜仁佛系,三冠王功成路上的那些枯骨估計連棺材板都要掀翻。但弗裡克身上吧,還真有些地方蠻佛的。
比如,上賽季從名宿到媒體都在不斷挑著善意的骨頭:「你們進攻是很棒,但邊後衛身後空檔太大了!」、「阿芳衝上去之後,你讓劉星給他補位,實在是太難為這個漏勺了!」、「博阿滕一個人踢拖後中衛,他有這個能力嗎?要能踢得了,勒夫還會不要他嗎?」
而弗裡克做出的回應只有一句話: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換成今天的白話文就是:勞資就是不改,你打我啊?
首先,這世上壓根就沒有完美無缺的戰術。進攻一呼百應還想防線固若金湯,就和既想馬兒跑又想不吃草沒有什麼區別。甚至說穿了,每支球隊邊後衛助攻的身後都是所謂的空檔,區別無非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一千五。
其次,他手裡還有個敢堅持這麼打的王牌——「德甲中遊」諾伊爾。
8.
有一說一,諾伊爾上賽季的撲救成功率還真是德甲中遊。
數據不說謊,但用數據的人會。他們不會(也可能是真的「不會」)告訴你,拜仁換帥後諾伊爾在「期望失球-實際失球」這個高階數據裡的表現位列德甲前三,比科瓦奇時代有著翻天覆地的提升。更不可能告訴你,諾伊爾上賽季平均每次出擊的跑動距離達到了19.2米,在五大聯賽裡單獨一檔。
新賽季,我們大概率還是會頻繁看到這樣的景象:戴維斯開著嗜血衝向對方右邊衛,每過掉一次就把身價吸走一半;後衛線另外三人順次左傾,在防對手反擊時變成一個大號的三中衛;如果陣型來不及整體移動或者趕不上回追,諾伊爾就會踩著滑板鞋衝出來大喊一聲:「放著我來!」
球迷帶著七分敬畏和三分緊張,用顫抖的聲音回到:「爸!」
7.
這條防線唯二的變數在於:
拜仁可能滿足不了扎哈維的胃口,阿拉巴要換成盧卡斯。理論上,盧卡斯熱衷上搶、選位好反應快、邊中搖擺人的風格很適合這個位置,但下腳太冒險、出球太弱雞的缺點擱在人數本來就少的拜仁後場,總讓人覺得很耗救心丸。
萬一實在打不出來,那就當他和戴維斯加一起花了9000萬,未來十年一個主力左後衛+半個左後衛替補+半個中後衛替補,這樣想是不是舒服很多?
以及,隨著聚勒的完全傷愈,博阿滕可能還是要退位讓賢。聚勒有著更強的體格、更快的回追速度,但同時也有著比回追慢三檔的轉身,還有根據公式S=V*V/2gμ得出的超長剎車距離。
當呼嘯而來的不是一輛坦克,也不是一列火車,而是一整座山頭時,真不知道到底應該心疼對方前鋒還是本隊門將。你說對吧,烏爾賴希?
6.
當你理解了聚勒在直線衝刺和橫向移動上的反差,很容易就得出拜仁非常需要後腰補位的結論。事實上,正是此前多年中衛組合在覆蓋範圍的先天劣勢,所以球迷們都很喜愛和懷念哈維-馬丁內斯。
然而,哈馬隨著年齡的增長傷病變多,橫向補鍋再回位的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好在,如今他們擁有換了個模型的格雷茨卡。
在磁卡版本更新的過程中,有兩個人不得不提。
一個是博阿滕。如果沒有今年初訓練裡的那一記老拳,格雷茨卡就不會在停賽期間瘋狂健身。如果他不瘋狂健身,就不會從瘦高小清新變成魔鬼筋肉人。如果他沒有進化到賽亞人的第二形態,那麼拜仁就沒辦法補上強力B2B的關鍵插件。
回頭想想「內訌就穩了」的神奇規律,難不成真有幾分道理?
另一個人還是科學家。穆勒在三冠王之後接受採訪時說到:「我們在健身和跑步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下半程才表現出了另一個等級的水平。」萊萬和聚勒自不用提,磁卡、帕瓦爾和戴維斯都練出了八塊腹肌,就連庫鳥也粗獷了一圈……
再回頭想想科瓦奇第一定律,速度和技術之外,是不是缺了點什麼東西?
5.
集體增肌之後的最大受益者,還有基米希。
若干年前,關於基米希究竟應該接班拉姆還是繼承小豬引起了大範圍的討論。最後一位名宿用這樣一句話終結了此帖:「有什麼好吵吵的,這倆最後不都是要去踢後腰?」
上賽季,由於蒂亞戈的受傷、帕瓦爾增肌後極大提升了對抗和防守硬度、格雷茨卡徹底轉型成打手,基米希終於踢上了心心念念的後腰,還是負責傳球組織的那種。後來帕瓦爾在醫院替換蒂亞戈,他才不得不回歸了老本行。
基米希雖然很擅長傳中,但速度劣勢使得他的下底並沒有多大意義。踢後腰,他反而可以在斜45度隨便甩出標誌性的大弧線,還能盡情發揮自己短傳直傳等其他招式。從個人發揮角度,後腰基米希>右後衛基米希。
可是問題在於,雞哥雖然有防守中場的硬度,但缺了點核心中場的小技術。遇到對手高強度逼搶時,要麼一腳出球早傳早了,要麼就是多帶兩步把球丟。
所以,能夠一個人完成接球→轉身→推進→出球的只有蒂亞戈。於是從球隊整體角度,右後衛基米希反而>後腰基米希。
沒有拜仁球迷願意讓蒂亞戈離開,畢竟他的特點在隊內獨一無二。但有了基米希的好處就是,假如蒂亞戈真的變了心,也不至於無可取代。
25歲的基米希還有質變的潛能,而且退一萬步說,科倫丁-天選之子-德尚裸照擁有者-託利索還是值得搶救一下的。
4.
提到託利索,我總有種恍若隔世的間離感。或許是因為這個2020太過魔幻,我總會下意識的覺得他好像還是隊史標王,卻又覺得他被稱為天選好像是許久之前的故事。
同樣的感覺還有一例:過去的這個三冠王賽季,其實才是羅貝裡離開後的第一年。
那麼,這一年的羅貝裡接班人們表現得怎麼樣呢?
左路我給90分,因為科曼和佩裡西奇都分別打出了想要的戰術效果。法國人可能是拜仁找了這麼多年邊鋒接班人裡天賦最高的一位,每次原地起爆都讓人熱血上頭,雖然突破之後一傳球就重新涼透。克羅埃西亞老將以租借之身踢了大半賽季的「隱形中鋒」,儘管射門水準比巔峰下降了太多,但也算圓滿完成了使命。
右路只給80分,但這80分全都因為格納布裡。
誰能想到,這位曾經被普利斯斷言「踢不了英超」的狗不理,如今在拜仁成為了未來世界最佳邊鋒的有力競爭者。
上賽季,格納布裡場均對方禁區內的觸球次數在整個德甲排名第一,甚至高過了萊萬,擅長無球跑動、雙足都有終結能力的邊鋒如今已經可以算是稀缺資源。後半段,他還開發出了內切技能,歐冠裡的進球仿佛讓人看見了年輕時的蘿苯。
在兩翼齊飛已經刻進企業文化的拜仁,格納布裡已經讓球迷心安了一半。而另一半,他們仍在努力,比如這個夏窗目前唯一的引援就是邊鋒——薩內。
好消息是,薩內曾經是德國甚至歐洲足壇少有的同時兼具頂級技術與速度的邊鋒,17-18賽季14球19助攻的數據看著實在是誘人。拜仁從沙礦時代就和他緋聞不斷,去年又因為重傷才擦肩而過,這次總算得償所願。如果他能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兩翼齊飛還是德國製造,想想就讓人激動。
壞消息是,與格納布裡不同,薩內同學基本上只靠一隻左腳踢球,放在右路突破完基本什麼球都傳不出來。回想弗裡克上賽季把庫蒂尼奧和佩裡西奇移到右路全都試驗失敗的經歷,新賽季的拜仁兩邊多半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因此,穆勒多半還是要去救救場。
3.
穆勒當然可以客串右路,但我希望這樣的情況越少越好。因為我始終相信,只有踢前腰的穆勒才是最好的穆勒。
踢前腰的穆勒,大概是拜仁不科學屬性的最佳代表。
你說他技術好嘛,原地的擺脫僵硬得像個樹人,跑起來多做幾個假動作自己都會踉蹌;你說他技術不好嘛,助攻王拿出來打臉啪啪響。你說他得分強嘛,射門球速和角度也就那樣,絕佳搶點踢呲的也不在少數;你說他得分不強嘛,兩屆世界盃的10個進球又不是白撿來的。
縱觀本世紀前二十年的足球發展史,你很難找到一個如此特殊的球員:簡直就像把所有的技能點都砸在了傳球和跑位這兩項天賦之上。
正因為這種另類,讓他變成了拜仁的晴雨表,教練的過濾器。
穆勒低迷,拜仁全隊都迷。比如科瓦奇鐵了心重用庫蒂尼奧,結果庫鳥發揮最好的那幾場隊友們反而都不出彩。
穆勒開心,拜仁全隊都爽。比如弗裡克重新扶正了穆勒,他在前腰位置很好地主導了肋部的配合,無球跑動後的拉邊傳中威力十足。
不在中路磨磨唧唧的控球,兩翼齊飛、拉開寬度、果斷傳中……兜兜轉轉一大圈,終於回到屬於拜仁和德國人的足球。
2.
踢爽了的還有萊萬。
過去幾年,萊萬身上承擔了太多的責任。他需要回撤協助分邊轉移,還需要當好支點打好掩護,然後才能回到禁區搶點射門。每年進球雖然都不少,但直到上賽季才完全釋放。
身後的進攻傳導流暢了,人們開始見識到什麼叫做沒有感情的進球機器。兩邊的傳中多了,人們開始意識到拋開「全能中鋒」的枷鎖,單把頭球拎出來萊萬也配得上「空霸」二字。
德甲34球,金靴;德國杯6球,金靴;歐冠15球,金靴。拜仁三冠王,萊萬三金靴。世一鋒的爭吵,至少在2020年沒有了任何懸念。
錯過歐洲金靴?金球獎取消爭議?
你可以為萊萬叫屈,但千萬別提前寫滿遺憾。因為戰鬥還未結束,戰鬥已經開始。
1.
太多人吐槽過南大王挖遍德甲造成聯賽水平下降,最終在歐戰賽場自食惡果,直到這一次的三冠王。
然而等到拿了這個三冠王,還是會有很多人說什麼縮水賽季運氣好,下賽季各大豪門眾神歸位,拜仁這單薄的陣容隨時都有可能垮掉。
足球場上永遠做不到真正的完美,就像人生永遠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那還能做什麼?
無非是繼續奔跑,持續燃燒,任他狂風咆哮,管他荊棘纏繞。帶著身在頂點的驕傲,昂首向世界宣告:2020,我們究竟是不是見證了一個王朝。
新賽季,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