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很多人以為這兩句話是矛盾的,但其實不是,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都可以通過讀書造就,關鍵看你讀了什麼?
我們為什麼期待獨一無二,因為千篇一律時,我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哲學上有一句話:花園裡盛開著成千上萬多花,只有你看到的花才是存在的。
不被關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對人類社會而言。
現在的自己是由每個人的經歷決定的,現在的思想是由每一個人讀的書決定的,而我要說的是,我們讀的書,還能夠改變我們的容貌。
很多人不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其實這就是由內而外的改變引起的。堅持學習會
散發出剛毅美感,而你選擇的的書,選擇的作者,他們所具有的特質,會成為你不同於常人魅力的一部分。
三國時期,有個吳下阿蒙,孫權勸其多讀書,呂蒙接受建議後開始鑽研兵法古籍,當呂蒙好友魯肅回來後,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其實這段時間的呂蒙,也就是在書中與自我交流與作者交流罷了,但是時間一久,在好的思想的薰陶下,他也開始變化了。
《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裡克蘭。衣衫襤褸,窮困潦倒,但卻能受到女性的親睞,說到他的缺點,不禮貌,愛佔便宜,不關心生活等等都是。但他熱愛藝術,除了畫畫,他對任何東西都索然無味。
斯特裡克蘭被另外一個藝術鑑賞家斯特羅夫欣賞,斷言他的畫價值非凡。一次,由於愛才心切,斯特羅夫將生病的斯特裡克蘭接回自己家養病,還讓自己的妻子照顧她。沒有力氣畫畫的斯特裡克蘭在病床上瘋狂的看書。忘卻自己,忘卻旁人。
可是這卻使得斯特羅夫的妻子布蘭琪愛上了斯特裡克蘭。讀書散發的魅力和藝術品散發的魅力是一樣的。不斷讀書的人,無形之中,擁有一種微修容貌的能力。這種能力常常體現在人們說的氣質上。
不過,讀書不單單只賦予人變美好的氣質與容貌,關鍵還要看選擇了什麼書?
董卿,一個優秀到讓人嫉妒的主持人,她說:」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換句話說,讀書就是發掘我們靈魂的潛力。
我們會選擇什麼書,其實冥冥中你會覺得那好象是註定的。這些書,代表你內心深處最本源的東西。我們看董卿的主持,優雅深沉,舉手投足都產生美感,是因為她是在書海中沉澱過的。
每天雷打不動的至少閱讀一小時,出差就在飛機上閱讀,選擇當地圖書館閱讀,利用一切空閒時間閱讀。為何她能將《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的節目主持得極精彩?就是成千上萬的作者在支撐她的才華,所以她能走得遠。
氣質這種東西,原本就是藏在書裡的。你撇兩眼,它不會跑到你身上,但是你常年和他相處,自然而然,就會沾染上。就像是看金庸小說的,看古龍武俠的,幾乎都帶上一點江湖氣。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長得都不會說醜得很突出,因此往往氣質就成了決定因素,顏值本就是對人生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只是很少人認為讀書能改變顏值。
你可以一夜整成範冰冰,卻不能一天讀成林徽因。
所以,這種低調的整容術,你可以掌握,但不是很簡單。
原創/文化人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