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你造嗎?臺灣一半高中生都能上內地前300所重點高校!

2021-01-08 網易

  

  寶島臺灣,對於大部分內地人來講,總是看似熟悉,但又遙遠。

  曾經有過相關調查,問內地民眾,你對臺灣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答案五花八門。

  有風景派:日月潭、阿里山以及臺北101……

  有綜藝派: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以及娛樂百分百……

  有明星派:周杰倫、蔡康永以及林志玲……

  有吃貨派:鳳梨酥、鹽酥雞以及臺灣牛肉麵……

  當然還有用糯糯軟軟的臺灣腔調進行的吵吵嚷嚷的各類政論節目……

  但是我們對普通臺灣民眾的想法,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榴槤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茲接觸的第一批臺灣同胞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大學時候。

  在國際龍舟賽上,那幫輔仁大學體育系的臺灣小哥們,為人親切和藹,比賽專業認真。

  彼時,他們早已人手一臺手機,視為日常生活普通裝備,而在當時對於我們,手機還並不算普遍。臺灣與內地之前的差距,導致了他們並沒有來內地念書或者工作的想法。

  一晃,十來年過去了。

  如今的臺灣高中生是什麼想法,他們對待來內地念書或發展的態度如何?做一個前後對比,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們跟隨臺灣媒體的鏡頭一起來看一下,這部紀錄片叫做《人才去哪兒》。

  臺灣學生現狀與教育界看法

  紀錄片一開始,就是節奏非常緊張略帶壓抑的片頭曲,出現了「臺灣學生西遊記」這幾個字,代表如今在臺灣高中生中的一種趨勢與潮流。

  

  我們都知道,臺灣大學是當地最好的大學了,但是現在許多臺灣優秀大學生心心念念的第一志願並不是臺大。

  即使考上了,也是心中另有考慮。

  她們的夢想大學到底是哪些呢?

  

  中山女高教學樓一樓有這麼一棵許願樹,上面寫滿了大家的夢想。我們來湊近看看具體有哪些大學。

  

  非常醒目,都是內地頂尖高校,比如北大、清華、復旦、交大以及人大等。

  

  這位的夢想是拿到全額獎學金去香港念書,用節目中的話說,是對「對岸的憧憬」。

  這位中山女高的資優生李怡嫻的目標是北大法律系。

  

  當提到這個選擇的原因的時候,她表達出:主要是希望去更有競爭力、更有資源的地方去學習。

  

  這群中山女高資優生去年曾經到北京大學去交流訪學。

  自此,她們中的很多人都產生了將來去內地頂尖高校學習的想法,是因為"不想那麼安逸,去壓力更大一點的地方。"

  

  這股熱潮發生的背景之一,是今年以來,內地教育部大降臺生錄取門檻,幾乎全臺一半高中生都能念內地的重點大學。

  

  很多學生都是出於非常現實的考慮。

  比如這位郭同學所說的:

  

如果臺灣聯考你考了70多級,你只能上世界排名129的臺大,但是現在內地降標後,可以申請到世界排名前24的北京大學,優勢大大的啦!

  

  如願進入內地頂尖高校後,學習壓力如何呢?

  這位清華大學羅同學說壓力非常非常大,因為同學都是各省的狀元級別的,求他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位清華經管學院的阮同學則談到了畢業後將來的具體打算。

  畢業後他還是希望能夠留在內地發展,因為從各方面的條件以及行業前景來說,感覺臺灣經濟在停滯,而內地會好很多。

  

  那麼這種趨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臺灣教育界人士有什麼看法呢?

  這位臺灣教育部次長是這麼說的:

  

  他說:」臺灣教育界情況現在已經是谷底了,我們也有我們無可奈何、行不得也的地方。「

  滿臉的無奈與失落。

  隨著近幾年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行業帶來的各種創業機會,不僅臺灣學生來內地人數增多,隨後留下創業的人數也屢創新高,尤其內地對港澳臺創業者提供了一些更加優惠的政策,儘量減少他們的後顧之憂。

  今年以來,內地行政管理部門,還對港澳臺通行證的辦理手續進行了簡化,使得來內地更加便捷,減少了出行中的麻煩。

  臺灣學生的內地高校生活日常

  場景一 餐食補貼 價格划算

  

  媒體的攝像鏡頭跟著在清華念書的羅同學和陳同學來到了學校的食堂。

  四萬多師生,十幾個食堂,平時都滿滿當當。

  

  三名臺灣學生只有在寒假前,才抽出時間小聚。

  幾個菜加上餐食補貼,一共才300塊臺幣(大概60多塊人民幣),他們覺得非常划算。

  場景二:念書吃飯 爭分奪秒

  臺媒順便感嘆了下清華學生吃飯的節奏,有邊走邊吃的:

  

  有挨著牆邊一排,通通站著吃的:

  

  還有趴在牆角,翹著腿吃的:

  

  同時感嘆在內地念書大家都是分秒必爭。

  場景三:過年不回 苦練實驗

  接近農曆新年,實驗樓裡仍然有在做實驗的學生,比如這位黑龍江的直博學霸:

  

  這種努力緊張的學習氛圍讓臺灣的陳同學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她也激勵自己要抓住在學校裡提供的良好的資源和條件,不忘記自己當初過來學習的初衷。

  

  場景四:學習心態的差別

  以一節大課為例。

  8點的物理課,一看表才7點40,但是前三排已經滿滿當當。

  

  有臺生內心十分感慨,對比了下自己在臺灣念書時候的情景:

  

  榴槤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茲看到這裡覺得,這種學習氛圍也是分學校的哈,還有大把學校學生也是都縮在後面,當然頂尖高校的確是還是不同的啦。

  場景五:競爭太激烈 壓力大

  這位本來已經考上臺大電機系的張同學想給自己更多的歷練,結果出來才發現內地高校藏龍臥虎,她已經十分認真努力,成績也只是中等而已。

  

  兩岸頂尖高校世界排名以及辦學經費大比拼

  同為頂尖高校,來看看不同的世界排名,內地頂尖高校非常佔優勢:

  

  而內地高校的科研經費更是甩開臺灣不曉得幾條街:

  

  其實政府大手筆投入不僅是在高校領域,在各方面,臺灣媒體都在感嘆內地方方面面都是「大手筆」、「大投入」,令人「印象深刻」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確是優勢之一,但是避免過於粗放浪費,怎麼把預算做的更細緻,把納稅人的錢都花在刀刃上,也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好好改進的。

  同時,在對高校的投入方面,國家政策傾斜非常明顯。對於211、985的大手筆投入,以及對於非重點院校的選擇性忽視,造成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的差距越來越大,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資源不平衡,強者愈強

  總體來講,211、985佔比極低,大部分學生上的還是省級普通高校而已。各類高校不應該比拼規模或者一味的忽視自己的優點,為了爭取經費或者盲目擴大而將自己強拉成綜合性大學,趕鴨子上架。

  前幾年,全國高校轟轟烈烈進行的大合併以及爭相「更名」的舉動就說明了這一點。很多地方性高校,為了聽起來好聽一些以及更好招生,硬把名字往省上面扯,搖身一變成了省級高校,引起了其他老牌省級高校的一些不滿,淪為業內笑談。

  允許類似國外文理學院那種「小而美」的院校存在並理直氣壯的發展,每個高校都將重點放在培養出自己真正拿得出手的拳頭學科,這樣更有意義,而不是樣樣都有、樣樣不行。

  近兩年來內地讀書臺生比例

  在2009年的時候,有6000多人在內地讀書。

  但短短六年之後,人數已然翻倍。

  

  這也就意味著,在臺灣高中生中,每100人就有8人登陸內地,念內地高校,這個比例也是越來越高。

  而選擇的內地高校所在地,也從最開始的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慢慢擴展到南京、武漢、廈門、成都等更偏內陸的二線城市。

  

  片中反覆提到內地學生對待學習的努力拼搏精神,以及更為優良向上的學風,也都是吸引臺灣學生來內地念書的因素之一。

  有臺灣學生很直白的說,他們同學在臺灣太安逸了,念書只求PASS,雖然平時看到他們各類活動都很精彩,但是覺得自己現在的努力與付出更加值得。

  同時覺得,自己經過四年內地學習來熟悉當地生活,為以後工作生活融入打下良好的基礎,畢竟眼光還得放長遠一些。

  兩地高校念書費用大比拼

  有來內地念書的臺灣學生給記者細細算了一筆帳,比較一下兩地四年大學下來的花費。

  在臺灣,在比較節約的情況下,四年下來也至少要25萬臺幣。

  

  而在內地公立高校,四年下來需要多少呢?

  

  僅僅是12萬臺幣哦。

  於是就有臺灣學生開玩笑說,在內地讀書,就等於把所有來往機票都算進去,也剛剛跟在臺灣年差不多花費。

  相對低廉的學費也是吸引更多學生過來的原因之一。

  

  這樣對比來看,拋開私立大學不說,內地公立學校的學費不僅僅跟臺灣相比,在世界範圍內,其實都是相對低廉的。

  加上內地對於港澳臺學生各方面的補助與支持,他們會覺得來內地讀書性價比更高。花更少的錢,能上世界排名更靠前的學校,並且將來能給自己多一個選擇,一舉多得。

  內地高校錄取降標

  如此多臺灣高中生能有機會來內地頂尖高校念書的原因是什麼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教育部錄取降標,調低了內地前300所重點高校的錄取標準,使得門檻大大降低。

  標準調整之前,只有臺灣排名前25%的學生才有機會進入內地前300名重點高校,但是在調整標準之後:

  意味著有50%的臺灣高中生都有機會進去內地前300名的高校。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感慨還是內地的學生命苦啊!報考人數基數大,競爭太慘烈了。

  臺灣高校自救辦法

  面對內地頂尖高校的積極舉措以及強大的競爭力,臺灣高校也意識到了問題,且開展了一系列自救辦法。

  一方面是開設更多的全英文課程。以加課程吸引力,且招收更多的國際學生,來彌補西進這些流失的生源。

  

  另一方面,給講師開出非常高的有競爭力的薪水。吸引更優秀的教授來臺任教。

  

  我們可以看出,臺灣高校開出的薪資,甚至已經高出本身待遇已經相當好的香港大學以及南洋理工大學了。

  隨著內地崛起,臺灣越來越多高中畢業生赴大陸讀大學,為以後就業發展鋪路。

  《聯合報》援引臺中市一所知名高中的教務主任的話說:

  

政府應該檢討的「是不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出了問題?臺灣地區的競爭力出了問題?」希望孩子們具備國際視野,能走出去,現在信息透明化的時代裡,孩子越來越清楚未來的世界,這個趨勢應該這幾年還會持續。

  這樣,能吸引流失的人才嗎?

  榴槤教育(ID:liulianjiaoyu)52赫茲有一些隱隱的擔憂。

  臺灣同胞真好命。50%的臺灣高中畢業生都能上內地前300所重點大學,要知道,這前300所高校也是我們無數內地高中生以及他們所在的一個個小小家庭的夢想啊!

  這麼寬鬆的錄取標準讓我們內地的廣大考生情何以堪?遍布祖國大地的高考工廠的持續熱門,足見我們內地學生在背後付出的無數努力與心血。

  我們當然明白這是從國家層面對港澳臺同胞的優惠政策,但是錄取標準有沒有經過合理測評?

  由此能考入內地高校的臺灣學生人數有沒有提前預估?

  對內地同等水平的高中畢業生錄取會造成多大影響?

  這種政策,讓我們想到了前一段時間同樣引起了巨大爭議的高校招收留學生政策。現在內地高校,尤其是二三類高校有一種追求所謂」國際化「的風氣,需要學校招進多少數量以及比例的留學生,才能擁有評比某類高校的入門資格。

  於是,許多二三類高校,對海外留學生採取了相當寬鬆的錄取標準、食宿優待以及獎學金政策,這樣的後果,自然是招進來的留學生良莠不齊,很多根本達不到錄取標準,更不要談順利畢業。

  當然,我們並不是一味反對對某些特殊群體採取相對優惠的政策,只是希望這種政策的出臺,能夠更透明、合理並且經過詳細的調查與驗證。至少做到提前評估過政策的後果以及如果在執行中遇到不合理的地方,有沒有相關糾錯改進流程。

  另一個疑惑是,招進的臺灣學生水平是否真正合格。

  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出很多臺灣學生都在感嘆學業壓力巨大。

  那麼以這麼寬鬆的準入標準,是不是招到了真正符合學校要求的學生,他們又能不能順利畢業?

  我們都知道,內地高校一向是」嚴進寬出「出名,畢業似乎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對於實在跟不上學習進度或通不過考試的臺灣學生,學校是否會給予特殊優待?還是也遵循正常的掛科退學流程?

  絕對的公平自然不存在,但並不等於在某些方面可以過於寬鬆與降低標準

  片子的最後,記者以一個開放式問題結束了採訪。

  記者:你確定你會回來嗎?

  蔡同學:我確定。

  

  鏡頭定格在蔡同學那看似肯定的臉上。

  而這個定格,感覺是全片唯一的亮色。

  一切還是交給時間來回答吧!

相關焦點

  • 「在臺灣你看不到世界,來大陸能讓世界看到你」
    ,或者獲得全國運動會、亞洲夏季運動會、亞洲冬季運動會、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前三名的臺灣運動員,均可向大陸高校提出申請,經高校考核後予以保送本科錄取。大陸有眾多的涉臺服務機構,這些年陸續出臺了各項惠臺措施,還幫臺灣青年搭了這麼多圓夢平臺,所以說臺灣青年同胞在大陸打拼發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就如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鄭博宇說的,「在臺灣你看不到世界,來到大陸卻能讓世界看到你」。
  • 全球體育類院系學術排名發布,中國內地六所高校闖進前300強
    記者 | 查沁君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於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體育類院系學術排名,全球39個國家300所高校的體育類院系入圍,中國內地共有6所高校上榜,上海體育學院再次成為國內世界排名最高的體育類院系。
  • 臺灣承認111所大陸高校學歷 赴臺求學最熱門大學
    繪圖:吳文鋒臺灣教育部門3月12日發布最新「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新增採認大陸70所高校學歷,擴至111所。在已採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的基礎上,此次臺灣新增採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70所高校,總數達111所,涵蓋除公安、軍事、醫療等院校外幾乎所有「211工程」高校,但每年赴臺學習陸生名額仍限定為2141人。臺灣教育部門稱,擴大採認大陸高校學歷除著眼於全球趨勢及兩岸學術交流需要,也希望讓在臺大陸配偶的就學權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 臺灣認可內地111所高校學歷 海南大學位列其中
    海口網3月15日消息 據海南大學消息,3月12日,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最新發布了「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在已採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的基礎上,臺灣方面此次又新增採認海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70所高校。至此,臺灣擴大承認大陸學歷高校範圍增至111所,海南大學成為海南省唯一被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認可學歷的高校。
  • 臺灣高中生忙著跑大陸,我們怎麼辦?
    和大陸家長為孩子讀大學的事情操碎心一樣的,還有臺灣的家長,而且他們比大陸家長更著急上火,因為許多人要漂洋過海來「陪考」。什麼都別說,我們先以圖為證。最近有位臺灣網友發帖曬了張照片,照片裡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的隊伍,就是來廣州參加中山大學面試的臺灣考生和家長。
  • 臺灣女高中生短裙絲襪不能少
    最近網曝一組臺灣人民整理出的女生校服地圖合集,各個高校的女高中生演繹出臺灣性感百變的「制服文化」,時尚與科學共舞,清純與誘惑兼備。最近網曝一組臺灣人民整理出的女生校服地圖合集,各個高校的女高中生演繹出臺灣性感百變的「制服文化」,時尚與科學共舞,清純與誘惑兼備。臺灣女高中生制服地圖 清純與誘惑兼備
  • 臺灣多所名校申請大陸高校學生暴漲 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 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校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 嚮往大陸「廣闊天地」 臺灣高中生掀起「大陸求學潮」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前幾天,一名臺灣母親在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大批臺灣高中生在廣州中山大學排隊等候面試,場面令島內民眾頗感震撼。這名陪孩子來大陸高校面試的臺灣母親感嘆:「這是臺灣的孩子們在用腳投票。」此前有臺媒報導,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結果公布時,許多臺灣學生捨棄島內的大學轉戰大陸。
  • 排行榜 | 高中生必看!2019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公布!中國內地132所高校上榜
    近日,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此次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你心儀的大學這次排在了第幾名呢?一起來了解下:在今年的排名中,哈佛大學仍然穩坐頭把交椅,連續第17年蟬聯全球第一,史丹福大學僅次於哈佛大學,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名,劍橋大學保持全球第三。
  • 臺灣「高考」的喜與憂 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
    信息 臺灣「高考」的喜與憂 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 2016-07-08 10:11:2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中國83所高校上榜,有你看好的嗎?
    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後,今日又一大權威性較高的世界大學排名榜出爐,2020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中國有83所高校上榜,有你看好的嗎?一起來看看吧!其中內地上榜高校51所,香港高校7所、澳門高校2所,臺灣高校23所。
  • 臺灣高等教育寒潮來襲:2017年度17所高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 全臺...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另一方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
  • 他是臺灣最強高中生,現實版《灌籃高手》,去美國後來怎麼樣了?
    還有熱血青春與最初夢想像《灌籃高手》那樣的劇情都在HBL上演著高國豪一個臺灣HBL的標誌性人物被稱為臺灣最強高中生1998年生,畢業於臺灣松山高中偶像是歐文、小託馬斯身高178cm的他更有亞洲小託馬斯的稱號三年前他以高一菜鳥的姿態帶領松山高中
  • 臺灣高中生赴大陸人數暴漲 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校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 四川5所高校上榜!
    一、QS排名指標體系 2021QS亞洲大學排名共包含650所大學,比上一次的排名擴大了18%,是QS有史以來對亞洲地區高等教育系統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比較評估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大學的佔比最多,共有177所中國高校上榜,內地高校有124所。
  • 清華大學王希勤率團訪問臺灣三所高校 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
    10月16-18日,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率團訪問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三所高校,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  10月16日,王希勤一行訪問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前校長陳力俊、副校長陳信文、副校長林聖芬會見了代表團。
  • 因為這些現實原因,臺灣學生把大陸高校放在了首選!
    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長期以來,作為臺灣省最高學府——臺灣大學,一直是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首選。但是近幾年,這種情況有所改變,越來越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來大陸上大學。家住臺北的小元(化名)表示,自己想去北京大學,去更有挑戰的地方學習。
  • 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清華首進前15,中國內地6所高校進前100
    中國內地高校方面,清華大學再次打破了去年創下的中國大學的最高排位,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第15名,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三。北京大學排名第23名,較去年略降1名。復旦大學(第34名)和上海交通大學(第47名)也雙雙創下了各自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交大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
  • 臺灣學霸爭考廈大 今年報考的臺灣高中畢業生比往年多三四倍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今年臺灣高中生爭相赴大陸求學。廈大證實,今年報考廈大的臺灣學生比往年多三四倍,清一色是臺灣地區學測成績前12%的頂標級學生。
  • 臺灣高校QS排名所屬國旗均被換為「五星紅旗」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6月8日消息,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日前公布世界大學排名,臺灣共17所大學入榜,沒想到7日網站上原本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一夜之後全被更改為「五星紅旗」,引發臺灣網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