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立足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政協研討會在該省盤錦市舉行。與會的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圍繞主題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共同描繪面向大海求新圖強的發展藍圖。
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201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萬億元,佔全省的49.21%。海洋經濟正在成為遼寧貫徹落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排頭兵」。
在葫蘆島市,現已擁有1200多家泳裝生產企業,集群模式初步形成。葫蘆島市政協主席石文光認為,要用「資源﹢創意」喚醒城市獨特基因,用差異化戰略開闢城市「藍海」。他提出,要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從重化工業城市向創意生態城市轉型;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以更加開放的政策吸引人才;深化「網際網路﹢」,打破產業邊界,形成「文化創意﹢科技創新﹢文脈資源﹢自然稟賦」的新生經濟增長極。
遼寧共有海島633個,現已開發利用海島242個。「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陣地,應以海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引領遼寧海洋經濟轉型升級。」丹東市政協主席宋立躍表示,要將發展海島經濟上升到全省戰略高度,專項規劃、優化布局、突出重點、深挖資源、綠色發展,以海島的美麗「蝶變」,成就「十四五」時期遼寧走向「深藍」的美好夢想。
培育港口新動能
遼寧省海岸線長達2110公裡,港口是沿海經濟帶的最大資源、最大優勢,開放是沿海經濟帶的最大動能。
大連市政協主席王啟堯表示,要加快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協同發展向環渤海北部灣區一體化發展轉型,使之成為「十四五」時期國家支持東北振興的重要政策選項。要以太平灣建設為龍頭,加快港口整合,推動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以太平灣撬動大連都市圈發展,以太平灣體制機制創新為牽引,提升灣區開放能級;以太平灣國資央企改革為平臺,加快灣區各城市產業聯動。
今年8月,錦州市委召開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決定,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全域轉身向海作為擴大對外開放、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的重要途徑。錦州市政協主席韓彤表示,錦州港(60019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內貿散糧中轉港和中國最大的褐煤中轉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航關係。錦州港要積極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港口群建設,充分發揮港口保稅物流中心作用,力爭將錦州港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規劃,著眼一流大港探索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
做好協同發展大文章
「沈大經濟走廊」具有強大的經濟拉動力和輻射功能。營口市政協主席王笑柳認為,遼寧應以「沈大經濟走廊」一體化為引領,以區域協同合作、錯位創新為依託,加快打造遼東半島城市群,推動引領東北三省形成產業聯動、區域協同、優勢互補的高質量區域經濟布局,於「內循環」中成為東北三省的發動機,於「外循環」中成為東北亞的重要樞紐,打造我國新的高速增長極。
盤錦市政協主席崔文偉表示,應探索推動錦營盤三市協同聯動發展路徑,打造遼東灣「灣底經濟」核心區、協同區和輻射區,加快形成以大連片區和遼東灣「灣底經濟」核心區兩個遼寧沿海經濟帶增長極,重構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新格局。要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優勢互補、暢通要素循環,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港口合作、優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賦能,打造遼東灣「灣底經濟」率先發展的支撐點。
今年,京瀋高鐵將全線通車,朝陽市將跨入高鐵時代。朝陽市政協主席劉朝震表示,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朝陽應以高鐵開通為機遇,發揮區位優勢,一面融入京津冀;一面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通過「雙向融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共同發展,著力加強規劃融入、產業融入、發展模式融入、體制機制融入、基礎設施融入和人才融入。
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在講話中表示,遼寧沿海經濟帶區位優勢明顯,各城市要增強「十四五」期間率先實現振興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更好發揮港口物流優勢、臨港產業優勢、海洋生態環境優勢以及吸引人才優勢,努力成為遼寧振興發展的排頭兵。要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意識,加快補齊對外開放短板,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全面落實國務院《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文件,推動「十四五」期間遼寧沿海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節點通道,以全球化視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找準各城市發展定位和特有優勢,提高遼寧沿海各城市的服務功能。繼續深化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傾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