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諸事,皆有無數面,想要看到哪一面,端看你如何去看。譬如在旁人眼中的侯波,是偉人身邊最重要的攝影師。
可偏偏,年老的侯波卻說出這樣一句話,她說"當我為偉人尋找背景的時候,無意中偉人也成了我的背景。在他們的背景之下,我才能夠真實地記錄下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瞬間。"
仔細想想,此話確實有道理,侯波記錄了偉人故事、記錄歷史瞬間,偉人和歷史同樣成就了她的一生。那麼,侯波到底是誰,她的一生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平凡的開始
侯波出生在一九二四年,老家是山西夏縣。侯波並非她的本名,她原來叫閻千金,至她在中條山參加革命,孫雨亭親自為她改名"閻鋒"。
再到延安時期,周興覺著侯波的女孩子氣息濃鬱,想用男孩名來中和一下,於是才有了"侯波"此名。侯波說,那時的她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名字會跟隨她整整一輩子,甚至到後來,人們只知"侯波",而不曉"閻千金"或"閻鋒"。
少年的侯波,因祖父敬仰讀書人,所以年紀尚小的她,跟在當教師的姑姑身後,日日跑到離家三十餘公裡外的學校讀書。
她的家境清貧,可勝在家人和睦,生活安寧。然而好景不長,侯波的父親因聯合工友同拖欠工資的礦工頭鬥爭,慘遭暗害,這個溫馨的小家一下子便被巨大的陰影籠罩。
那是侯波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時日,祖父因悲傷過度,也跟著離開人世,祖母哭瞎了眼睛,母親天天沉浸在哀傷裡,小小的侯波不知所措。
幸而,同學及時喚醒侯波,告訴她日本人馬上攻過來了,作為中國人,他們不能當亡國奴,應該去中條山加入遊擊隊,對抗日本人。
侯波立刻回家,把此事告訴祖母。年邁的老人沒有阻止侯波,反而給了侯波四塊銀元,告訴她,以後的路只能靠她自己走了。
就這樣,侯波跟著同學去了中條山,又去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十四歲,侯波正式加入中國我黨。後來的侯波,從西安走到延安,在延安讀了中學、讀了大學,結識了她一生所愛徐肖冰,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
抗戰結束後,侯波跟著丈夫去到東北電影製片廠,擔任攝影科科長。亦是從此時起,她開始接觸攝影,研究複雜器材,向丈夫學習取景、採光等拍攝技巧,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攝影師。
解放以後,侯波進入到北平電影製片廠,擔任照相科科長。一九四九年的政治協商會議後,這位瘦小低調的女人進入中南海,當起了偉人生活、工作的真實記錄者。
於侯波而言,她的前半生非常平凡,而不平凡的後半輩子,則是從受到偉人信任和看重開始。她感激偉人,正因偉人的任命,才有了半輩子傳奇的攝影師侯波。
在偉人身邊的日子
侯波在偉人身邊一共工作了十二年,從一九四九到一九六一,她用鏡頭記錄了偉人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拍下了千餘幅公開或不公開的照片,似乎每一張的背後,都有一段小小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侯波是那位拍下偉人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攝影師。那天的她,臨時借了一臺有標準鏡頭的照相機,全程只用了三打膠片,共計三十六張。
當偉人高聲莊嚴宣布時,想要拍到各位領導人正面的侯波把身體探出前簷矮牆,以危險的姿勢來記錄此一重要畫面。
很久以後的侯波再回憶這天,她說,自己在專注中根本顧不上什麼安危,但隱約察覺到,有誰拉住了她的身體,避免了她摔下去的後果。
而此人正是總理。提起此事的侯波,早已白髮蒼蒼,可說到總理,她卻潸然淚下,語氣凝噎,似乎那位慈祥的長者依然面容如故清晰地站在她的身前。
跟在偉人身邊的侯波,不只常常同各位領導人照面,也會見到偉人鮮為人知的一面。因為主席不喜歡拍照,那時的侯波常常向警衛員打聽主席當天心情。
某一日,警衛員告訴侯波,主席剛剛心情很好,於是帶著照相器械的她趁機進入書房。誰知,門開那刻,主席正氣呼呼朝著一位將軍拍桌子,見到侯波,立刻訓斥她"沒看到我這裡有客人嗎?"
如此鮮明生動的偉人,確實很少出現在世人的眼中。偶爾,偉人亦會親切指導侯波拍攝,比如,偉人曾對侯波說"別總用照相機對著我一個人,要對著群眾"。
自此,侯波的鏡頭裡不再只有偉人一個人的身影,而是多了群眾,像是一九五九年偉人和韶山中學的師生們的合影、偉人同長沙木偶的"交談"等等,皆是侯波聆聽主席建議後拍攝的作品。
而在侯波的一生裡,最值得銘記的一件事當屬同主席的合照。那是一九四九年的五月,侯波和丈夫以及新華社的記者陳正青為主席記錄工作。送走外賓後,主席突然邀請他們一起聊天,並提出和徐肖冰夫妻拍張合影。
拍照時,原本徐肖冰夫妻應分別站在主席兩側,但偏偏,主席堅持要侯波站中間,理由是婦女能頂半邊天,女同志應該站中間。這樣一張體現主席尊重女同志的珍貴照片,在侯波的保險柜裡收藏了很久,直到多年後才公之於眾。
對侯波來說,此次合照是在她成為主席跟拍攝影師以前,仿佛一把開啟她傳奇人生的鑰匙,讓她在往後的日子裡時不時憶起,不敢忘記。
後來的她
離開主席身邊的侯波,再次回到平凡生活。特別時期時,因被點名"壞分子",侯波去到山西參加勞動改造。
一九七七年,重新得到定論的她重回北京,在新華社圖書館工作。一九九五年,年逾古稀的侯波一手創立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為中國女攝影人開啟了一片新天地。
同時,侯波和丈夫始終致力於中國少年兒童的教育,常常參加相關活動,為青少年無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樣的侯波,無疑是讓人敬佩和尊敬的。她從未辜負自己的初心,終其一生,皆在為國、為黨、為人民做事。而侯波所留下的一張張珍貴歷史照片,同樣是值得歷史銘記的影像資料。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