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句話是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在生活中很多時候也都會聽到別人議論關於報恩之事。
從古到今世世代代的人都背負著太多的恩澤,除了來自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有來自各界的幫助與支持舉手之勞恩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跨國界的恩情,一位黑人小孩和一位上海阿婆的故事。
2020年8月8日,上海的這一天天氣還是比較熱的,別人都躲在房間裡吹著空調,沒事誰也不想出來。一位阿婆和往常一樣出門去買菜,當她走到一片灌木叢中聽到了一陣哭聲,本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可是哭聲一直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響亮了。阿婆順著哭聲找去,當她找到灌木叢邊用手扒開密密麻麻的灌木叢葉子時,她看到了一個竹籃子,竹籃子裡面放著的就是哭聲的來源。
阿婆忙著抱起孩子,在阿婆的懷裡這個孩子漸漸不哭了,他也感覺到了阿婆身上的安全感。阿婆當時很是擔心,害怕這個小嬰兒命不保夕,也沒有多想為了能快點讓這個小嬰兒得到幫助,她把孩子抱回家了。
經過檢查得知這個孩子剛出生7天,全身起滿了痱子,如果沒有阿婆的及時發現這個鮮活的小生命很可能就消失了。最讓阿婆震驚的事,這個小嬰兒是個黑人,也就是外國人,和阿婆不在同一個國度。
當時的情況很複雜,阿婆沒有收養孩子的條件,而要為小黑孩找到親生父母也不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全家人對這個小黑孩都有了感情,不忍心把他送出去。小黑孩就被留在了阿婆家,以阿婆小兒子的身份存在,並有了自己的名字。
小嬰兒在阿婆和家人們的細心照料下終於長大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了,小黑孩在國內沒有出生證明,阿婆也不具備收養條件,上學對小黑孩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阿婆為了孩子上學的事奔走各大機構,最後小黑孩被安排在浦東新區一所學校上學。
小黑孩剛到學校目無紀律,闖出很多禍。經過老師們的細心教導,一年後小黑孩終於是位遵紀守法的學生,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喜愛。
一轉眼時間過去了20年,原先的小黑孩如今已經是玉樹臨風的大學生了。他因為自己的膚色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他不僅擁有阿婆的養育之恩,也收穫了來自各界人士的關心。在小黑孩內心裡,他不是一位外國的黑人,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上海人。
阿婆的這種跨國界的恩情是百年一遇,而小黑孩又是一位幸運的孩子遇到阿婆。中國十幾億人口,每年大約有10萬棄嬰,只想說不是每個棄嬰都幸運遇到阿婆的,而作為棄嬰的親生父母為何做出如此大的六親不認之事。
為人父母最大的恩情不是把孩子生出來,孩子就必須帶有要報的恩情,最大的恩情還是養育之恩。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做到稱職,做到問心無愧,善待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位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