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是年少的心動,草長鶯飛的青春,是愛別離,是破鏡重圓,回首往事的眷戀。
撒野是壓抑的掙扎和救贖,是雙向的奔赴,是共同度過的難關和踏破鐵鞋的收穫。
再借用原文。
某某是「人間驕陽正好,風過林梢,彼時他們正當年少」,是「我無堅不摧,也無所不能」。
撒野是「日子總是往前走,人總是在變」,是「沒有誰的生活會一直完美,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看著前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
再看題主所說的。
「他花了好多年時間給自己一層一層裹上殼,應對這個應付那個,等到見了江添,他卻忘了怎麼卸下來了。 」江添盛望的幾年,是許多人的意難平。若干年後兩人再見,全然不是少年模樣,那個會笑會鬧的盛望變得沉穩。我讀到「花了五六年,又養出一個江添」的時候是英語課間,我扒著同學淚目,直呼木蘇裡太會戳人心。
某某中感情矛盾的觸發點是兩個家長。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我們心疼,但是也不難理解。某某是十七歲的無所不能,十八歲的無可奈何。是在殘酷現實之下逐漸遠去的明媚的少年。
撒野則剛好相反,是去掉偽裝的過程。蔣丞帶著一身的刺和不甘來到鋼廠,是顧飛給他安慰和溫暖,讓他從壓抑中走出。顧飛因家庭原因而隱藏的才華,是蔣丞讓他重新正視,帶他抗爭。他們能依靠的東西太少太單薄,他們就彼是此的後背和支柱。
撒野的感情矛盾觸發點,更多存在於兩個人之間。兩個看著相差甚遠的人,學霸和學渣。很大程度上告訴我們,愛情並不是一個拽著一個,而是我拉著你,你願意追。兩個人共同努力,填平溝壑,最終修得正果。
兩個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某某呈現的還是一個單純的校園或社會,理想化,即使有負面人物,也大多也是溫和的,甚至稱得上可以理解。主人公的感情線也比較平緩,木蘇裡太太的人物總是給我一種很柔和的感覺,江添和盛望的懂事令人心疼。因為太太都敘述和人物情感描寫都是屬於細膩勾畫型的,所以……真的無敵催淚。
而撒野,作為校園文,是我私心最喜歡的那種,社會型校園。它夾雜的很多社會色彩,讓本應單純的校園文多了一些個性。就類似於罵人、打架、於「社會人物」的糾纏,它複雜卻真實。不拘泥於情感,而會著筆墨於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自私、喧鬧、幸災樂禍的鋼廠特色。狗老師筆風屬於活潑跳脫的那種,經常會有出人意料的吐槽和字句,兩個人之間無論是吵架、打架還是情侶之間的鬥嘴調情(bushi),都酣暢淋漓。
校園文大抵都逃不開那幾種,但是從文風和行文走向上,兩篇文是截然不同的。而兩篇文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的確是無一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