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我們開車的時候車窗就容易起霧,為我們的行車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很多司機朋友就一邊開車,一邊拿著抹布在那兒擦,但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擦過之後開了一段路程後又起霧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到底應該開冷風還是開熱風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思考一下車窗起霧的原因。冬天,車內溫度高,車外溫度低,車內的水汽在玻璃處凝結成水珠,整片的水珠凝結成了水霧。看到這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那我開冷風,把車內和車外吹成一樣的溫度不就行了嗎?
其實這個方法還是可行的,用冷風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但是並不能徹底地消除溫差,畢竟你想要靠車上的空調壓縮機把車內的溫度降到和車外一樣,那可真的是有點難了,而且大冬天的開冷風,車內人員也會十分難受。所以冷風還是比較適合應對在行車途中突然起霧的情況。
如果想徹底地讓車內沒有霧氣,應該選擇開熱風來吹擋風玻璃。其原理就是用暖風將擋風玻璃前的水汽分子烘乾,並循環至車外,避免其凝結在玻璃上形成水珠。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用熱風除霧時,建議把車停在路邊等待幾分鐘。這種方法除霧效果比較慢,但是在雨雪天氣中的效果卻比較好。
不過這個方法也是有缺點的,就是不適合在行車過程中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前期暖風會加大擋風玻璃前的溫差,導致整個玻璃都被霧氣籠罩,需要耐心等待將其完全烘乾之後,車窗透明清晰,才能繼續開車。
除了上述介紹的除霧方法,還有就是用噴塗防霧劑等預防法。將少許除霧劑噴於汽車玻璃窗上,再擦拭乾淨,即可除去玻璃窗上的汙垢、斑痕。在擦亮玻璃的同時,在玻璃上形成一薄層透明的保護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結而形成的霧層,特別適用於寒冷的冬天。可以替代防霧劑還有洗潔精,肥皂水、甘油、酒精或鹽水等待晾乾後再用麂皮或柔軟的幹布擦淨多餘纖維,它能在幾天之內保證車玻璃不會蒙上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