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在《戰術目鏡一刻》中,為大家介紹過《守望先鋒》的「開局戰術賞」和「中盤技巧」等等。而這次我們將關注在每局或每場比賽至關重要的局末階段——這也是分曉勝負的關鍵階段。本周一我們解釋了 C9 的起源和含義,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些加時賽數據。
《守望先鋒》中的「局末」是指什麼? 它是一局還是一輪比賽的最後團戰? 簡言之,我將「局末」定義為一個非常確切的時間段:在加時賽期間開始的,或包含了加時賽起始時段的團戰。這些團戰毫無疑問會左右一輪比賽的勝負,原因是攻擊方會拼命延續攻勢,而防守方則竭力防守到底。從它的定義上可以看出來,每一次加時賽團戰,都有可能成為「局末」。
在這些千鈞一髮的時點,一個「最後一擊」或一次「擊殺」就能決定整場比賽的勝利者——有時候是接連五個「最後一擊」,正如 Jae-Hyeok 「Carpe」 Lee 在著名的「制勝」關頭所表現的那樣。根據這些精彩時刻的表現,我製作了兩個圖表,將加時賽團戰的「最後一擊」和「陣亡」分類統計出來。
我們先從「最後一擊」開始:
每個加時階段中,團戰最後一擊次數與加時階段/整場團戰勝率之差(加時賽最後一擊數量最少為 25)的關係曲線。數據包含第 3 和第 4 階段的比賽,階段決賽和季後賽也囊括其中。表現出色的選手被挑選出來,以表明數據選取方面的總體範圍。
在上方,你可以看到自第 3 階段開始的所有比賽中,每次加時賽團戰的加時賽最後一擊數量 (OTFB) vs. 加時賽團戰勝率*之間的關係圖。我將這兩類數據做對比,從而跟全面地評價選手,單一類型的數據做不到這一點。例如,Carpe 和 Jeong-Woo 「sayaplayer」 Ha 都是主打「黑百合」的選手,他們獲得了相似的每次加時賽團戰 OTFB 數據(Carpe 是 0.84,sayaplayer 是 0.70)。但是,Carpe 在加時賽狀況下的表現遠比 sayaplayer 要好,這被他的加時賽團戰勝率差異印證。
*團戰勝利的標準是一支戰隊在團戰中實現的「最後一擊」數量多於「陣亡」人數。我採用這種簡單標準的原因是:未來更複雜的分析可據此進行。
換言之,雖然每次加時賽團戰最後一擊的成績只比 sayaplayer 多 0.14,但 Carpe 的加時賽團戰勝率 (59%) 和他的總體勝率 (47%) 差異為 +12%。sayaplayer 的數據卻是 -6%。
這產生了「先生蛋還是先生雞」的難題。這些數據是否意味著當 Carpe 取得這樣的 OTFB 成績時,會直接帶來費城融合隊的團戰勝利? 是不是 sayaplayer 在創始賽季的表現與 Carpe 一樣優秀,但在加時賽中被他的佛羅裡達狂歡隊隊友拖累? 或者,sayaplayer 是在勝負已定、再戰無益的「垃圾時間」取得無關緊要的「最後一擊」的終極輸出選手?
值得注意的是,Carpe 並不是加時賽原始勝率最高者(最高者為 Do-Hyeon 「Pine」 Kim,他的數值為 70%),但我認為我們都會同意這些局末數據告訴了我們一個已知正確的事實:當賽程局勢危在旦夕時,Carpe 能夠拯救危亡。他的 +12% 加時賽勝率(相較於所有團戰而言)是《守望先鋒聯賽》當中最棒的。
來看一下第二張圖:
在上方,我繪製了自第 3 階段開始的所有比賽中,每次加時賽團戰的加時賽陣亡人數 (OTD) vs. 同一加時賽團戰勝率差異*之間的關係圖。在我看來,在這方面表現出色的選手是達拉斯燃料隊的隊員。如果你在第 2 階段末尾告訴我,達拉斯燃料隊不僅會挺進第 4 階段季後賽,而且他們在某些方面會比 Jong-Ryeol 「Saebyeolbe」 Park、Jun-Young 「Profit」 Park 或 Terence 「SoOn」 Tarlier 之類選手表現更為出色,我應該會一笑置之。但達拉斯燃料隊並不是通過突擊取得這樣的成績的,他們是通過紮實的防禦獲勝,這要得益於主重裝 Min-Seok 「OGE」 Son 和 Pongphop 「Mickie」 Rattanasangchod 早早掌握了「布麗吉塔」的操作技術,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在《守望先鋒》的加時賽局末斬獲勝利。
【戰術目鏡一刻】往期精彩內容:
【戰術目鏡一刻】局末技巧:何為C9?
【戰術目鏡一刻】專業選手解析「破壞球」
【戰術目鏡一刻】比賽中的靈活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