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發作都有哪些徵兆?男女有所不同?醫生告知哪些藥物適合

2021-01-19 荊山浮屠話健康

#百裡挑一#

別以為只有在天氣寒冷的冬季心臟病才高發,其實夏季由於高溫炎熱是非常容易傷心,因為夏季氣溫普遍較高,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外加上夏天流汗較多,水分由於蒸發較多導致血液變得更加粘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心肌梗死。此外,大量流汗以及飲水較少,導致脫水也會讓心率加快,容易引發心律不齊或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在我國居民疾病死亡率中佔40%以上,而心臟疾病目前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其中25-34歲的患者已經超過了5000萬人,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主要跟日常生活相關,比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或腰圍較粗、吸菸飲酒,以及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等等,在夏季如果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不能掉以輕心,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徵兆,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時都有類似的典型症狀,很容易忽視,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談談,有關心臟病的話題,都有哪些警示信號?如何預防?以及哪些藥物有助於治療和改善心臟病!

01心臟病發作都有哪些徵兆?

心臟病發作時男女出現的徵兆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一般常見的徵兆有以下三種:

1、胸部出現持續的緊張、壓迫,以及疼痛,時間可能較短也可能會持續幾分鐘以上,但隨後會消失,然後可能再次出現。

2、除了胸部的疼痛外,還可能擴散到肩膀、手臂、腹部、背部,甚至有些患者能感覺脖子或者下巴疼痛。

3、胸部出現不適感,但並不疼痛,伴隨有噁心、出冷汗、呼吸急速、心跳加快,甚至暈厥。

以上的三種情況對於男女都可能會出現,但有不少女性會出現一些不常見的警示信號:

1、胸部隱痛,或者有胃痛或腹痛的情況,可能感覺像是消化不良的情況

2、可能僅有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的情況

3、身體出現虛弱、疲勞的情況,但找不到原因,還可能會有焦慮感。

4、心律不齊,心跳加快。

5、面色蒼白或冒冷汗,但血糖正常。

6、下巴或背部出現疼痛

7、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等。

那麼,為什么女性心臟病發作徵兆會有不同?

醫療專家確實對於這方面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但至今沒有結果。唯一的解釋是因為最早有關心臟病都是通過男性患者研究,所以這些典型症狀也多與男性相關;當然有專家表達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這可能跟女性與男性不同的生理結構相關,比如女性胸部的感受肯定與男性不同,此外,男女在感覺和表達方式上也是有區別的。

但無論怎樣,如果身邊人出現這樣的症狀,而且過往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史,那麼千萬不要猶豫,應該儘快處理,或者撥打電話求救,因為心臟病發作後,每一分鐘都非常寶貴,即使事後發現跟心臟病沒有關係,但總比後悔醫治太晚要好。

02「防病」勝於「治病」,如何預防心臟病?八個步驟進行

俗話說「防病」勝於「治病」 ,對於心臟病這類致死率較高的疾病,預防尤為關鍵,但如何避免發生心臟疾病呢?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健康護理研究證明了一個關鍵點:健康的生活可以幫助保護心臟免受疾病和衰老的破壞。這項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有一組女性患心臟病或者因心臟病死亡的比率遠小於其他人,這些女性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她們都有共同點,那就是:飲食均衡營養、低脂飲食,不吸菸,適量飲酒,體重保持較好,並且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而如果做到這些我們可以採用八個步驟進行:

1、必須戒菸

香菸會損壞動脈並加速膽固醇和斑塊的堆積,這是導致心臟病的第一步。研究發現,每天抽一支香菸就可能使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兩倍。如果每天至少抽25支香菸可能使患病風險增加15倍。而我們了解的是很多人每天1-2包香菸是常態。

所以,如果您是吸菸者,那麼現在就戒菸是保護心臟的最好選擇。從現在開始戒菸,那麼在兩年內,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就能降到跟為吸菸者相同。

2、攝入對心臟有益的食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對心臟病應該從廚房做起。每天吃五到七份水果和蔬菜(每份大約就是成年人拳頭大小),少吃紅肉,多吃魚肉和雞肉,主食以雜糧和全穀食物為主,那麼久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保護我們的動脈,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而且某些類型的脂肪,例如魚肉中的omega-3脂肪酸,可能有助於降低甘油三酯,所以可以嘗試每周至少吃2-3次魚。

根據《國際流行病學雜誌》針對2萬名男性的健康研究發現,每天吃兩份半蔬菜的男性就能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而且增加蔬菜的比例,能進一步降低,尤其是對於有吸菸習慣和肥胖的男性來說,作用更強。

在攝入脂肪上,我們要區分好脂肪和壞脂肪,好脂肪就是不飽和脂肪,壞脂肪則是飽和脂肪,其中壞脂肪的攝入量每天不應該超過16克,並且要避免攝入反式脂肪,這些脂肪能夠增加血管的膽固醇水平,最終導致血管堵塞。此外,也要避免糖分過多的食物,尤其一些加工的食品,比如糕點、奶茶、含糖飲料等等。

3、讓自己動起來

規律運動可以增強心臟,增加HDL膽固醇水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好脂肪,還有助於降低血壓,燃燒多餘的脂肪,從而保持健康,也能讓人感到身心愉悅。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在每周能夠至少進行3-5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是對於正常人的要求,對某些心臟病患者來說,運動可能會有風險,所以需要諮詢醫生,制定適合自己的鍛鍊計劃,逐步讓自己適應。

4、保持標準體重。

肥胖不是件好事,體重的升高會讓心臟的負擔增加,血壓升高,因此就會增加心臟病的發作風險。理想情況下,正常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應該在18.5和23.9之間。但這種計算有一定局限性,還應該考慮腰圍的長度,其中男性腰圍不能超過90釐米,女性腰圍不能超過85釐米。

當然即使你短時間內達不到這個標準,但只要通過運動和健康飲食讓體重呈現下降趨勢,就能對心臟帶來好處。

5、適量飲酒,最好戒酒

跟傳統觀念不同,最新的研究認為即使少量飲酒帶來的好處,遠不如其帶來的害處,大量飲酒還可能導致突發的心肌損傷,所以應該儘量減少飲酒量。

一般來講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5克,女性不宜超過15克。換算成啤酒就是男性飲用啤酒在500ml左右,或者葡萄酒250ml左右,或者50度白酒在50ml左右;女性飲用啤酒低於300ml,葡萄酒不超過150ml,或者50ml的38度白酒。

6、監測膽固醇水平

由於膽固醇過多會導致動脈斑塊堆積,因此最好將總膽固醇水平保持在5.2mmol/L,5.2-6.2mmol/L之間就應該引起警惕,而超過6.2mmol/L的水平通常就會對血管健康構成較大的威脅。

此外還應該檢測低密度脂蛋白(壞脂肪)和高密度脂蛋白(好脂肪)的目標。對於高密度脂蛋白來說,男性來說應低於1.15mmol/L,女性則應該低於1.55mmol/L;而對於低密度脂蛋白來說,如果患者沒有患心臟病,並且沒有肥胖或者高血壓的話,他的低密度脂肪白水平應該低於3.12mmol/L。

7、控制血壓、血糖

由於高血壓、高血糖都會增加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因此最好將自己的血壓、血糖保持在最佳範圍內。

理想血壓應小於120/80毫米汞柱,千萬別拿高血壓標準說事,一般血壓達到了140/90毫米汞柱就應該服藥控制血壓了;同樣血糖指標也應該控制良好,這樣才能避免急性的併發症,一般血糖空腹理想狀態在6.1mmol/L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mmol/L以下,同樣千萬別拿空腹7mmol/L以及餐後兩小時血糖,或者隨機血糖11.1mmol/L說事,這說明血糖控制很一般,出現併發症的機率相對較大。

8、避免壓力或者不良情緒,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壓力和不良情緒的困擾也是誘發心臟病的原因之一,但往往壓力和不良情緒很難自行緩解,如果尋找普通人幫助,又可能導致情緒進一步的惡化,多項研究表明,心臟健康的抑鬱症患者比未出現抑鬱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抑鬱的情況會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四倍以上。

所以,一旦發覺自己無法掌控壓力和不良情緒,可以尋求家人以及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避免長期處於壓力或者焦慮、抑鬱中。

如果生活方式改變以後還不夠,該怎麼辦?

對於心臟病的預防,有時候僅僅靠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起不到最終的效果,但健康的生活習慣永遠不會太晚,畢竟好的心臟跟沒餓人日常密切相關。但如果患者有基礎病,比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那麼可能在調整生活方式的情況下,也要通過醫療手段來保護心臟。

比如很多人經過診斷患心臟病的機率比較大,一般醫生會建議其服用阿司匹林,這種平時看不起眼的藥物可以將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40%以上,不過這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同樣存在一些副作用。

其實,不僅如此,目前醫學上針對心臟病治療的藥物有很多,正確的使用這些藥物可以起到緩解症狀,延長壽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對這些藥了解並不多,有些人甚至簡單看一眼藥物的說明就會盲目服用,那麼,在市場上成百上千種心臟藥物,哪些是最常用,也最適合自己的呢?

03常見的8種心臟藥物,了解哪種最適合自己!

1、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這種藥物是我們經常說的普利類藥物,比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賴諾普利等等。它作用的原理是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避免生成血管緊張素Ⅱ,讓血管無法緊張,從而能起到降低高血壓的作用。一旦血管開始鬆弛,血壓就會下降。此外,一些ACEI藥物也有助於緩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狀。

普利類的藥物有一個大家可能都了解的副作用,那就是乾咳,此外還可能出現喉嚨痛、呼吸困難,嚴重的可能出現心律不齊、胸痛的情況;一般孕婦不可以服用此類藥物,避免對胎兒產生影響;而且普利類藥物有可能增加一些患者的血鉀水平,所以在服用普利類藥物的時候要避免服用補鉀藥物、營養品,以及保鉀利尿劑,否則可能會導致心臟驟停,危及生命。當然如果患者本身缺鉀的話,那麼醫生可以通過用普利類藥物幫助提升血鉀水平。

此外,普利類藥物可能跟一些藥物有交互反應,比如如果同時服用布洛芬,那麼降壓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普利類藥物會提高降糖藥的效果,如果沒有特別注意,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2、β受體阻滯劑

這類藥物包括阿替洛爾,卡維地洛,拉貝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是能選擇性地與β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從而起到降低血壓,減緩心率,減少和緩解心肌缺血的情況,避免心臟過多的耗氧量,降低心絞痛的機率。此外,這些藥物還可以幫助緩解充血性心力衰竭並預防第二次心臟病發作。

這類藥的副作用主要體現在呼吸問題上,β2受體也存在於支氣管上,服用此類藥物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睡眠問題以及可能有手腳冰涼的情況。

β受體阻滯劑也可能跟其他藥物產生交互反應,如氨苄青黴素、布洛芬、阿司匹林,以及巴比妥類藥物等,都可能出現異常,要儘量避免。此外,注射腎上腺素會導致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人血壓急劇上升。

3、抗凝劑

這類藥物也有人稱為血液稀釋劑,比如阿司匹林、華法林等,這些藥物有助於預防血液凝集,避免血管出現堵塞,每天服用少量的阿司匹林會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而腿部或肺部等血管中有血凝塊或血栓風險特別高的患者,醫生一般給開華法林使用。

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是,阿司匹林會傷害人的胃以及腎臟,而且飲酒後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此外,布洛芬會干擾阿司匹林效果,所以建議在服用阿司匹林後至少30分鐘再服用布洛芬。如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那麼最好更換止痛藥物。

華法林的副作用就是異常出血,比如牙齦出血,尿液呈紅色或褐色,大便呈紅色或黑色以及無法解釋的瘀傷等等。

華法林與其他藥物的交互反應較多,比如銀杏製劑,可能會導致出血;抗生素複方新諾明、甲硝唑、阿司匹林、紅黴素、四環素等等都可能出現意外,發生危險。而維生素K,或者食用大量牛油果也會抑制華法林的作用。

4、鈣拮抗劑

這類藥物是我們常說的地平類藥物,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等。此類藥物通過阻斷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來降低血壓。它們還可以通過降低心率來緩解心絞痛。

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在於,可能會出現頭暈,呼吸急促,心律不齊或腿,腳或手的腫脹。由於葡萄柚中的成分可以減慢了藥物的分解速度,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不應在服藥後四個小時內喝西柚汁。

地平類藥物與心臟藥物奎尼丁一起使用時,某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心律的嚴重變化。所以,如果出現呼吸緩慢,視力模糊,噁心,面部潮紅,頭痛,心胸部位異常症狀的話,請立刻求醫。另外,地平類藥物與β受體阻滯劑一起使用,可以控制高血壓或不穩定型心絞痛,這種組合通常耐受良好,但是有些人可能會遇到蕁麻疹或皮疹。如果與地高辛一起服用,有時會導致血液中地高辛水平升高,出現噁心,胃痛,視力障礙,皮疹,精神錯亂或頭痛等不適。

5、洋地黃類藥物

最常見的就是地高辛。洋地黃源於毛地黃植物,已被用於治療心臟病200多年。該藥物可增強心臟能力,避免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黃還可以減緩心律。

此類藥物副作用表現較多,如皮疹,視力障礙,胃部不適,食欲不振,心律不齊,抑鬱,頭痛,疲倦,噁心,嘔吐,腹瀉等等。使用洋地黃類藥物,要避免使用甘草,因為兩者合用會導致心律不規則,甚至出現心臟驟停,所以要防止自己食用的食物中可能含有甘草。

地高辛可能與與抗焦慮藥,某些抗生素,膽固醇藥物,糖尿病藥物,利尿劑,移植藥物以及其他心臟和血壓藥物有相互作用,所以應該在醫囑下用藥。

6、利尿劑

這類藥物常見的有,氯噻嗪,氫氯噻嗪,氨苯蝶啶等等。這些藥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較多的鹽分和水分,讓人更容易排尿,從而降低血容量,緩解血壓升高,並且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過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就是,排尿次數明顯增多,還可能導致鉀以及其他礦物質的缺少,這時候如果有頭暈,腫脹,無力或耳鳴的情況時,可能跟缺鉀有關,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補鉀劑。

7、硝酸鹽

最常見的我們都知道,就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既可以使一種炸藥,也可以是一個救人的藥物,能夠治療慢性心絞痛,硝酸甘油能放鬆血管周圍的肌肉,使血管擴張,幫助心臟獲取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當然,大家不必擔心服用硝酸甘油會爆炸,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很安全)

副作用是硝酸甘油可能會有耐受性,有近50%的患者服用後可能有頭疼的情況,但經過一段時間會改善,而且服用硝酸甘油量大後,可能出現血壓降低,患者會有頭暈的情況。

服用硝酸甘油要避免飲酒,這樣只會讓人更加眩暈。

8、他汀類藥物

常見的他汀類藥物有阿託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這些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的主要藥物。它們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60%以上,可以為心臟病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也較多,比如可能有橫紋肌溶解或嚴重肌肉損傷的潛在風險,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導致腎衰竭。他汀類藥物與某些藥物(包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貝特類藥物,如吉非貝齊)和移植藥物環孢菌素合用時,橫紋肌溶解的風險增加。所以,服用他汀類藥物時,如果感到精疲力竭,發燒,尿液發暗或發現肌肉異常疼痛,無力或壓痛,就應該趕緊去醫院治療。而且他汀類藥物也可以引起肝臟酶的升高,雖然很少有患者會出現肝損傷,但為了安全,服用他汀類藥物時應該檢查肝功能。此外,有研究認為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的風險,有血糖異常的患者也應該注意。

相關焦點

  • 心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突然發作的前兆有哪些?
    「心臟病」包括所有可能出現的心臟問題,如心力衰竭、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出生時心臟缺陷、心律失常和心肌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雖然任何心臟問題最終都會導致死亡,但最直接的生命威脅是心臟病發作和心臟驟停。有心臟病發作風險的人通常都有心臟病家族史。他們有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缺乏鍛鍊、吸菸等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主要危險因素。心臟病發作的另一個不太常見的原因是菸草或古柯鹼等非法藥物引起的痙攣,這些藥物會使心肌瞬間失去功能。
  • 心臟病早期發作有哪些表現?醫生:第一個很少人覺察到
    心臟病在我國屬於高發病,它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性多發於幼兒,跟遺傳和細菌感染有關;後天多發人群為中老年人,是由於心臟血管堵塞和血液供血不足導致。心臟發病是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有1000多萬的人因為心臟病發作而失去生命。心臟病是一種高危疾病,對人的生命時刻產生威脅。
  • 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該如何急救?
    二、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因此猝死的風險也隨之升高。猝死往往來得非常突然,特別是有特異性的徵兆幾乎沒有。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猝死前,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徵兆,需要引起警惕。1.心跳加速突然出現沒有原因的心跳加速,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先兆。
  • 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都有哪些
    抗菌藥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但說到青黴素、頭孢大家都知道,抗菌藥物主要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抗菌藥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但每種藥物的功效都不同,不可以亂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恐是心臟病前兆,提前知道能救命!
    一、哪些因素可導致心臟病? 高膽固醇水平可在心臟動脈壁上積聚形成斑塊,導致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 這些斑塊早在孩童時就已經開始形成,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積聚。當血液無法從斑塊阻塞的狹窄動脈中流過或高血壓造成動脈問題時,就會導致冠心病或心臟病發作。
  • 心臟病都有哪些早期表現?這5種表現小心心臟病
    心臟病都有哪些早期表現?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提起心臟病,應該是讓我們最為擔驚害怕疾病,因為心臟是我們的發動機,一旦出現問題,發動機熄火,我們就可能玩完。
  • 冠心病發作時的徵兆有哪些?掌握這幾點,可有效預防猝死!
    冠心病的發病徵兆 1.與一般的胃病不同,冠心病引起的胃痛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噁心欲吐感,大便後雖會有一些緩解,但不適的感覺不會完全消失。 3. 嚴重疲勞 有些患者在走路之後出現嚴重的疲勞,疲勞得連伸直身體的力量都沒有。
  • 心梗發作時會有哪些症狀?提醒:注意前兆和預防才是關鍵
    而作為缺血性心臟病中的重要類型,急性心梗的發作,就更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對於心梗,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但大多數心梗患者如果及時發現,及時救治,還是能夠從很多程度上,避免死亡風險的,那麼心梗發作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表現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心梗發作時,一定會發生胸痛嗎?
  • 心臟病發作時,怎麼吃藥才最有效?聽聽醫生怎麼說
    核心提示:在微博曾熱傳過一則心臟病「保命指南」:睡覺時突發心臟病,馬上口含2顆阿司匹林嚼碎咽下,然後坐在沙發上等待救援,千萬別躺下!馬上就要進入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在心臟病發作時,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在微博曾熱傳過一則心臟病「保命指南」:睡覺時突發心臟病,馬上口含2顆阿司匹林嚼碎咽下,然後坐在沙發上等待救援,千萬別躺下!馬上就要進入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在心臟病發作時,這麼做真的有用嗎?對此,專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 心臟病發作前,並非毫無徵兆,若有這6個信號,要提高警惕
    醫生表示,雖然心臟病讓人防不勝防,不過在其發生前,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生活中出現了以下的6個症狀,必須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信號。曾經哈佛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有4成的女性心臟病患者,被確診之前的半年時間內都曾經出現過呼吸短促的情況;因此提醒大家,如果遇到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有可能是心臟疾病發出來的信號。
  • 查出心臟病,是應該靜養還是多運動?醫生給出了明確答覆
    ,醫生根據李先生的情況,在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了運動康復治療,而通過一段時間的運動之後,不僅控制了心絞痛的次數,還能開始自己喜歡的足球了,可以說是皆大歡喜。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心臟疾病是真的不適合運動的,主要就是心臟功能已經受到嚴重的損傷的時候,一運動就會發病,那是真的不適合運動的。根據研究,人體劇烈運動12分鐘,人體的代謝水平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可以幫助心臟代謝和維護心血管的健康,而長期保持運動,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的穀氨酸的概率降低29%,這也就代表了,運動是可以預防或者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的。那心臟病患者到底是要怎麼運動呢?
  • 心臟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一直以來,心臟病都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很多心臟病人都因為突發心臟疾病,沒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開人世。因此對於心臟病,我們需要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我們就來看一看心臟病有哪些常見的早期症狀。
  • 哮喘有哪些表現?哮喘急性發作時如何處理
    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哮喘,都必須提高警惕。哮喘患者必須隨身攜帶相關藥物,以免疾病突然發作。輕度哮喘不用特別恐慌,只需保持良好心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即可。若是嚴重哮喘,則需及時前往醫院救治,以免威脅生命安全。哮喘症狀通常比較明顯,如果早期發現該病症狀之後,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 心臟病的基本症狀體徵都有哪些
    心臟病,我們都不陌生,它的表現可不是心疼,因為心臟的反射區在後背心,有時候也是肩頸區,所以肩膀疼不能忽視,病成為現在奪去人們生命的一大殺手,有時肩痛都提示著心臟病,心臟病的體徵一定要知道,還要學會「人工復甦」的基本步驟,把握好黃金5分鐘,還能夠拯救一條生命!
  • 腦梗塞發作前,身體會發出徵兆,注意這4個提示音,或許能躲過
    當該病來臨時,患者身體就會發出多個徵兆提示音,那麼究竟有哪些徵兆提示音呢?1、頭暈、頭痛該病出現前,患者會有頭暈、頭痛的症狀出現,剛開始的頭痛是間斷性地,之後會轉變為持續劇烈的頭痛。在這些情況下,80%的患病者,在缺血性腦梗發作前的5到10天,就會有頻繁打哈欠的症狀。因此,若是平時經常有打哈欠的症狀,一定要警惕起來。
  • 心臟病發作時是什麼感覺?
    今天早上看新聞,得知電影演員、原北京電影學院教師謝園於8月18日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1歲。全網嘆息。 心臟病似乎一直都是大家十分恐懼的病症,因為發病比較突然,往往讓人來不及反應。那麼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心臟病發作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感覺?是否會有一些預兆呢?
  • 沙坦類和地平類聯用降血壓,效果好嗎,適合哪些患者?醫生講清楚
    地平類降壓藥和沙坦類降壓藥都是醫生比較喜歡應用的降壓藥。對於中-重度的高血壓,很多醫生還主張這兩種降壓藥聯合應用。這兩種降壓藥聯合應用,降壓到底有什麼優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地平類降壓藥和沙坦類降壓藥物都是一線降壓藥。對於輕度高血壓,一般選擇單獨應用,都可以取得不錯的療效。
  • 他汀類藥物,能隔一天吃一次嗎,服用有哪些注意事項?醫生講清楚
    他汀類藥物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線用藥,目前服用的患者越來越多。隨著受眾的增多,人們開始越來越關心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為了避免藥物的副作用,人們天馬行空地想出了各種服藥方法。這些服藥方法科學嗎?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些問題。他汀類藥物都有哪些作用?我們為什麼要服用他汀類藥物?
  • 癲癇何時會發作?醫生說得很透
    其實癲癇的發作也是有一定的規律,所以更好地了解影響癲癇發病的因素是非常關鍵的,只有更周全地做好預防,才能真正降低癲癇的危害。那麼具體哪些因素會誘使癲癇產生?則應當注意保暖,尤其在換季的時候,家長朋友們提前做好預防,增添衣物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 男子一天心臟病發作六次,有一次甚至「死了60秒」
    醒來後他被告知,原來自己這一天之內心臟病發作了六次,甚至有一次心臟驟停「死亡」了整整一分鐘。Tony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暈倒之後被緊急送往醫院,但是他心臟病發作原因至今仍然不明。說起那次意外,Tony說:「我還能記得當時感覺特別難受,還能記得醒來時身邊都是醫院工作人員還有我的鄰居,他們都在議論說,我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