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四大冬候鳥在上周已集結完畢。很多觀鳥愛好者近日發現,今年西湖的冬候鳥隊伍,新添了不少遠道而來的訪客,其中有一種,它們的名字叫黑頸鸊鷉。
「鸊鷉」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吧,來跟著念一念正確的發音是:pì tī。
其實,「鸊鷉」並不是西湖的新朋友,它們家族中的「小鸊鷉」就是留鳥。
在西湖里,經常能看到本塘「小鸊鷉」的身影。它們長什麼樣?
快來看看新鮮出爐的萌照——
小鸊鷉 東斯 攝
小鸊鷉 東斯 攝
春天的時候,如果遠遠地沒看清楚,很多人會把它和小鴛鴦搞混。
小鸊鷉 東斯 攝
這些小鸊鷉,個頭小,特別靈活,成群結隊在水面追逐嬉戲,可愛極了。它們的膽子也很大,有人群靠近也不怕。
浙江野鳥會副理事長「東斯」說,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它們就會遊出來覓食,小魚小蝦都是它們的最愛。
當然了,它們最大本事就是潛水,頭部猛地一紮,飛速潛入水中。
小鸊鷉 東斯 攝
根據「東斯」查閱的資料顯示,小鸊鷉趾上有很寬的蹼,很適合潛水、遊泳。它們可以一口氣潛水35秒-45秒,最深能到10米左右。不過它們很少起飛,受到驚嚇逃跑的時候,會在水上施展「輕功」,來一段「凌波微步」。
小鸊鷉 東斯 攝
最近來西湖的新訪客,就是小鸊鷉的親戚——黑頸鸊鷉。
它們在鸊鷉家族裡,算是高顏值的代表,通體有著灰白相間的毛色,頭頂到脖子外圈的黑色特別明顯,最美的就是那雙像極了寶石的眼睛。
黑頸鸊鷉 東斯 攝
12月3日那天,飛來的四隻黑頸鸊鷉 ,就長著寶石般的眼睛,有的紅色,有的棕色,讓人一看就忍不住驚呼「太美了」。而且它們浮在水面的時候,身體圓鼓鼓的,特別萌。
黑頸鸊鷉 東斯 攝
眼睛像棕色寶石的黑頸鸊鷉 黃國虎 攝
「東斯」猜測,這四隻黑頸鸊鷉可能是一家人。來瞧瞧它們一起撒歡的萌態吧——
12月9日,又來了一對黑頸鸊鷉,它們在一起的時候很親暱,一看就像熱戀中的情侶。
「東斯」介紹說,一般作為候鳥的鸊鷉,是從我國的天山西部、內蒙、東北等地飛來,到杭州只是過境,待上三四天,吃飽休息夠了就飛走了。
那麼,它們都飛到哪裡去過冬?
「近一點的,大部分飛到浙江範圍內環境更好的大水庫去過冬,比如在黃巖長潭水庫,我們就記錄到七百隻越冬;昨天在慈谿四灶浦水庫,我們也觀測到有三十隻。」
「東斯」說,正常情況下,到明年3月左右,鸊鷉們長好繁殖羽就會飛回北方。
在慈谿四灶浦水庫過冬的黑頸鸊鷉。東斯 攝
在鸊鷉家族中,來西湖過境的還有「鳳頭鸊鷉」,上周就來過兩隻。
它們其實蠻好認的——頭頂有著明顯的一撮毛,所以被稱為「鳳頭」鸊鷉。
鳳頭鸊鷉 東斯 攝
還有一種「角鸊鷉」,曾經也在西湖過境過。不過這幾年,似乎沒怎麼來過西湖了。
在其他地方拍到的角鸊鷉 東斯 攝
這樣看起來,鸊鷉家族還挺喜歡西湖的。「東斯」說,過境鳥也是一種自然環境的風向標,一般它們會選擇環境比較優質的地方落腳休憩。喜歡觀鳥的你,如果在西湖里發現新的過境鳥,也歡迎來給小時新聞爆料。
最後還要提醒一句:
這些北方來的鳥兒都是野生鳥類,對環境很敏感,所以想觀鳥的市民和遊客,最好帶上望遠鏡,遠遠觀看就好,千萬別太接近,也不要去投喂。
(原標題《同類中的高顏值代表!西湖來了新訪客,名字叫「鸊鷉」你會念嗎》。編輯陸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