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來,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我國都比較講究「先禮後兵」,即先通書信或者談判,到了實在談不攏的時候再發動戰爭,正如杜甫在《前出塞》中所說的:「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但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風俗與我國恰好相反,奉行的是「能動手絕不講理」,擁有這種心態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北部鄰國俄羅斯了。
01
俄羅斯人一向以彪悍聞名,不過驍勇善戰這一項上,俄羅斯聯邦內的一個小國——車臣共和國絕不輸於任何國家或民族。作為一個面積僅有約1.73萬平方公裡,人口數量一百多萬的小共和國,車臣卻通過與俄羅斯的戰爭讓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國家超強的戰鬥力。如今,車臣人還有很多以僱傭兵為業,幾乎全部的車臣男人都打過仗,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這一點無疑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車臣共和國以車臣民族為主,他們自稱「納赫喬人」,是平民百姓的意思。歷史上的車臣曾經在13世紀時遭到蒙古人侵略,14世紀時多番受到帖木兒帝國軍隊侵擾。17、18世紀時,由於所在地理位置特殊,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先搶奪車臣,車臣人民因而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常年抵抗外敵參加抗戰或許是車臣人民如此彪悍的主要原因。
02
車臣地處進出高加索的咽喉之處,從中亞向歐洲運輸石油必須經過這裡,這就是車臣地理位置的關鍵之處。一旦車臣為他國所佔,俄羅斯的經濟首當其衝要受到嚴重損失,因而對車臣的控制一直是俄羅斯的重要國策。18世紀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時期,俄羅斯人開始控制車臣;18世紀80年代,逐漸被「綠化」的車臣人開始反抗沙俄侵略者的鬥爭。鬥爭持續了兩個多世紀,蘇聯解體後車臣民族主義情緒暴漲,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1991年和1999年,兩次車臣戰爭先後爆發。這兩次車臣戰爭的結果是相反的: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是車臣獲得了勝利,龐大的俄羅斯反而損失很大,給予了車臣獨立的待遇;2000年結束的第二次車臣戰爭則是俄羅斯獲勝,俄羅斯控制了車臣絕大部分土地。導致戰爭結果完全相反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的領導人由葉爾欽換成了普京,普京採取的絕對強硬的態度,是俄羅斯軍隊能夠徵服車臣的關鍵之一。在車臣戰爭中,普京說出了著名的那句話:「如果在廁所裡發現匪徒,就直接把他塞進茅坑裡溺死」。
在兩次與俄羅斯的大型戰爭之後,車臣現在的社會環境看起來非常穩定,那麼車臣穩定下的本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首先,車臣的穩定是通過嚴肅治理實現的。在車臣戰爭結束後,車臣國內的極端分子還十分猖獗,直到2010年時,俄羅斯都在承受著來自他們的壓力。比較出名的有2002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2004年的別斯蘭人質事件等,在這兩次襲擊中都有數百無辜群眾喪生。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面對這樣的情況,俄羅斯控制下的車臣政府並沒有選擇被「教化」,而是選擇了「硬剛」,將所有稍微有反抗意識的人全部處理了。
03
除此之外,車臣現在幾乎是全盤「綠化」。傳統的俄羅斯人主要信仰的是上帝,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東徵期間,真主信仰就傳入了車臣,越來越多的車臣人開始改變信仰。因此,信仰上的矛盾也是車臣作為俄羅斯下屬的聯邦主體,卻總是躍躍欲試想要獨立的重要原因。普京上臺之後,為了穩固車臣鞏固統治,也有意扶持了車臣政府中的真主信仰者,使得現在的車臣成為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地方。
具體表現為在車臣恢復真主信仰,同時車臣的婦女穿著打扮就像中東地區的婦女一樣,尤其是頭飾的佩戴,婦女的權益也隨之降到最低點。與此同時,車臣也恢復了一夫多妻制度,使得婦女地位進一步下降。一夫多妻制度一方面是真主信仰者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兩次戰爭後,車臣內部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同時又拒絕與俄羅斯人通婚,只能內部採取一些方式來解決這種矛盾。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現在的車臣還十分推崇打敗他們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車臣的大街小巷中,處處可見普京的畫像,甚至教科書中也寫滿了對普京的溢美之詞。這一方面是因為普京強硬的形象非常符合車臣人的強者崇拜邏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兩任的車臣總統都是普京精心選定的。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後,普京將卡德羅夫選做了車臣領導人,但是很多車臣人將卡德羅夫視為叛徒,針對他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4年5月9日,卡德羅夫遇刺身亡。第二天,他的兒子拉姆贊·卡德羅夫(亦稱小卡德羅夫)就被任命為新任車臣副總理,三年後正式成為車臣總統。這位拉姆贊·卡德羅夫雖然年輕,但是政治手段極其強硬,在俄羅斯大筆款項的支持下,原本在戰爭中被夷為平地的車臣再次有了繁榮的景象。拉姆贊·卡德羅夫本人對內實施相當嚴苛的統治,對外則不斷向普京表示忠誠,這也是如今的車臣人崇拜普京的重要原因。
結語
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邦國,車臣的總統同時也是信仰者群體的最高領導人,在車臣有著類似於皇帝的地位。小卡德羅夫本人也擁有著驚人的財富,以及為數不少的妻子。在小卡德羅夫和普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車臣已經稱不上是俄羅斯內部最不穩定的因素了。《論語·裡仁》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普京顯然很好地應用了這句話,才將車臣管理得服服帖帖。
參考資料:
《前出塞》《論語·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