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知多少?

2020-12-23 騰訊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兒童等年紀小的人不易感。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2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

野生動物是多少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

吃野生動物危害有多大?

國家衛健委網站曾於2003年發布文章解讀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海南省衛生廳副廳長白志勤指出,野生動物中有許多傳染病,由於平時人類與野生動物沒有接觸,一般不對人造成危害,一旦人類頻繁地與野生動物接觸,食用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就有可能傳給人類,而且這種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是新的屬種,人群普遍易染,這樣造成的傳染性就會很強,病死率也會很高。

白志勤稱,除了SARS病毒已初步證實冠狀病毒是從野生動物身上來的。又如一些地方如青海等地,鼠疫的流行就與捕食旱獺有關。而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狂牛症、口蹄疫、禽流感、布氏桿菌病等無不與動物有關。

專家們呼籲,人們應當抑制自身對「野味」的無限食慾,革除不良的飲食觀念。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張勁碩1月21日在微博上呼籲:「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動物,不要與野生動物有過於親密的接觸」,「人與野生動物應該有一個安全距離,吃野生動物是罪魁禍首!」

「不管是食用野生動物,還是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領地的侵蝕,這些都使得人類與動物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世衛組織建議,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等。

蝙蝠、駱駝引發的疫情

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已有的研究顯示,冠狀病毒在蝙蝠和駱駝等動物中很常見,只在極少情況下病毒才會發生變異傳染給人類。

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冠狀病毒進行了歷時5年的研究,最終將研究成果發表在2017年的《病毒進化》(Virus Evolution)雜誌上。該研究顯示,蝙蝠是全球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根據對1200種蝙蝠的研究,科研人員推測全世界的蝙蝠種類中,共攜帶了3204種冠狀病毒,其中大部分尚未被發現和描述。

SARS病毒

2002年至2003年,SARS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當時果子狸被認為是元兇遭大規模撲殺。時隔10年,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於2013年10月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團隊的成果還表明,SARS冠狀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作為其功能的受體,能夠感染人、豬、猴以及蝙蝠的多種細胞。

中國科學院網站曾發布廣東省防治非典科技攻關小組的研究成果,調查顯示接觸野生動物人員感染SARS病毒機會明顯較高。

當時,流行病學組還對河源、佛山、順德、中山的6位非典首發病人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他們都在發病前20天內吃過或處理過野生動物,特別是蛇。另外,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不同人群檢測顯示,即使是經常接觸非典病人的醫護人員血清呈陽性者也不到2%,而經常接觸野生動物的人員卻有6%呈陽性。

MERS病毒

世衛組織對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調查顯示,這種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傳給駱駝,再由駱駝傳給人類。科研人員在若干國家的單峰駱駝中發現了MERS病毒,密切接觸或共處於狹小空間可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自2012年以來,全球有27個國家報告了MERS病毒感染病例,其中80%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與「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相比,MERS病毒同屬冠狀病毒,傳播力較弱,但致死率更高,約為34%。歐、美、亞、非洲已有數千個感染病例。

世衛組織提示,食用奶和肉類等生的或者沒有煮熟的動物產品,面臨著較高的可在人間致病的各類生物體感染危險。食用經過適當烹飪或者巴氏滅菌法處理的動物產品較為安全,但也應當謹慎操作,避免與沒有烹飪的食物出現交叉汙染。

伊波拉病毒

2013年開始,伊波拉疫情在若干非洲國家暴發,3年間造成超過1.1萬死亡。該病通過直接接觸染病動物或人的血液、體液和組織傳播。

世衛組織介紹,已知伊波拉病毒在野生動物中,尤其是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中,會引起疾病流行。這種病毒的可能宿主是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小羚羊、蝙蝠、小型嚙齒類動物和鼩鼱。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尚未得到證實,但某些吃水果的蝙蝠被認為是該病毒的主要動物宿主。研究表明,蝙蝠可攜帶病毒而不顯示臨床症狀。

「瘋牛」與「殭屍鹿」

「狂牛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狂牛症又稱牛海綿狀腦病,是牛的一種傳染性、神經退行性、致死性腦病。學界認為,狂牛症和新型克雅氏症等海綿狀腦病是變異普裡昂蛋白導致的。狂牛症可傳至貓和多種野生動物,也可傳染給人。患病的綿羊、種牛及帶毒牛是本病的傳染源。

蘇黎世大學普利昂研究人員2005年研究發現,狂牛症可以通過羊、鹿及其它野生動物的尿液傳播。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也認為,狂牛症的另種誘因可能來自鹿等野生動物。

繼狂牛症、口蹄疫在全球肆虐之後,美國建立了由多個聯邦政府機構參與的野生動物疾病監測體系。

「殭屍鹿病」

2019年2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公報說,一種被稱為「殭屍鹿」的傳染病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鹿群中傳播。專家認為,這種病毒未來存在傳播給人類的風險。

「殭屍鹿」病是一種朊病毒導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感染野生的麋鹿和駝鹿等鹿科動物。朊病毒可能傳播給松鼠猴、獼猴等動物,所以「殭屍鹿」病有傳人的風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麥可·奧斯特霍姆在有關會議上說,未來幾年,存在人類因食用受汙染鹿肉而患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可能。

文/沁涵、雅卓

相關焦點

  • 疫情過後 這些野生動物通告不能吃了
    這次疫情專家推算就是野生動物導致的,目前已經檢測出來蝙蝠等其他動物身上有類似冠狀病毒。可以說這次國家是真的痛下決心整治野生動物,目前據我所知廣西地區養殖野生動物比較多,根據此現象政府要求有些野生動物不僅不能吃,不能交易,更不能養殖。首先養殖確實讓很多人因地制宜走向了小康道路。
  • 專訪於文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野生動物保護法制之反思
    他認為,這次疫情可悲地反映了人們在「非典」17年之後,「好了傷疤忘了疼」,在野生動物利用方面一錯再錯,同時也暴露出現行野生動物法方面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野生動物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凸顯,對強調資源屬性的即期利益的主觀追求與對強調生態屬性的生態保護的客觀要求之間的張力越來越明顯,並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引發了各種博弈,最突出的表現是持續多年的針對野生動物利用範圍和手段的爭論。
  • 會隱身的佩奇、長鬍子蛙、鳥中大熊貓 重慶野生動物知多少?
    重慶野生動物你知道多少?哪些野生動物是重慶特有的?這些動物又有什麼樣的特點?今天(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上午,2019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暨SEE勁草嘉年華宣傳活動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啟動。
  • 疫情切斷非洲野生動物「生命線」
    CNN稱,遊客追隨野生動物的「大遷徙」,每年給肯亞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旅遊業收入,並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工作,進而支撐起整個非洲野生動物保護體系。    如今,這一切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    非洲旅遊業命懸一線    保護區佔肯亞國土面積的11%以上。
  • 疫情期間宣判一買賣野生動物案件,給不法分子敲響了警鐘
    膽大包天,明知道現在對野生動物的管理如此之大,還是有人以身試法,總是報以僥倖心理。今日10號早晨,四川雅安判處了一件關於買賣野生動物的案件,據被告人邵某某交代,他將1隻狨猴以人民幣16800元的價格出售給程某。
  • 疫情當前 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記者從位於大興的北京野生動物園了解到,作為平日的大人流聚集活動園區,北京野生動物園也是自1月21日就打響了疫情的防控阻擊戰,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了臨時閉園公告,並每日做好園內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加強了內部員工的管理與動物飼養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市民們也很是關心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它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收到疫情影響呢?
  • 突擊檢查青島花鳥市場,工作人員神情大變:你這是販賣野生動物!
    ,截止到目前為止,已有2萬8千多名確診病患,還有2萬4千多名疑似病患,在這些人群中上有7、80歲的老人,下有剛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而病毒都是由吃野生動物引發的!雖然國家已經下達了嚴禁捕捉、販賣野生動物的通知,可仍有人知法犯法不知收手!這不近日,山東青島市相關部門和警方對當地某花鳥魚市場進行了綜合執法檢查。從現場畫面中來看,執法者查到了一家正在售賣鳥類的店,老闆看到執法者仿佛老鼠見了貓,伸手就想把那些籠子擋住不被任何人看到。執法者說:「你現在不能動,這是販賣野生動物,已經違法了!」
  • 撐起野生動物「保護傘」
    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適合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有各類野生動物27目68科223種,有雲豹、白鸛、黃腹角雉、紅腹錦雞、大鯢、果子狸等3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多措並舉,以有效手段嚴防獵捕和收售、運輸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及時勸阻遊客進山遊玩,密切監測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預警情況,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用實際行動保障了區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拒食野生動物,從你我做起!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倡儀書來啦
    為加強我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因野生動物帶來的疫源疫病的危害,保障我區公共衛生安全和居民的身體健康,我中心向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發出倡議:一、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認真學習野生動物保護法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保護野生動物觀念;二、遠離野味,摒棄「野味滋補」的偽健康觀念,不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不參與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 水律蛇、竹鼠……疫情當前,有人卻頂風違法偷賣野生動物?
    來源:新浪財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今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採訪中表示,從各方面的流行病學的調查看,這次疫情的源頭來自野生動物,比如說竹鼠、獾這類。雖然具體源頭尚無定論,但是野生動物交易、非法食用「野味」等行為現在已經「人人喊打」。
  • 大理巍山查獲野生動物活體242隻、死體2隻、收繳野生動物製品及皮張39件……
    自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防控疫情專項工作以來,巍山縣森林公安局延伸觸角,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助力疫情防控,全力維護全縣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社會治安穩定。  高度重視  為專項行動作好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蔓延,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引發了人們對野生動物這一病毒傳染源的關注,禁止獵捕、食用野生動物等的討論成為社會焦點。
  • 【地評線】燕鳴時評:叫停野生動物產業,對濫食野味說「不」
    【地評線】燕鳴時評:叫停野生動物產業,對濫食野味說「不」千龍網  作者:李民兵  2020-03-05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對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敲響了警鐘
  • 綏寧撐起野生動物「保護傘」
    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適合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有各類野生動物27目68科223種,有雲豹、白鸛、黃腹角雉、紅腹錦雞、大鯢、果子狸等3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多措並舉,以有效手段嚴防獵捕和收售、運輸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及時勸阻遊客進山遊玩,密切監測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預警情況,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用實際行動保障了區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疫情來襲,北京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我叫歐慨,是北京野生動物園萌寶幼兒園的明星,剛剛吃了美味的麵包,非常的開心。」「聽飼養員阿姨說,因為新冠肺炎,最近來看我的遊客變少,雖說不太理解人類的世界,但我的生活並未受到影響,每天吃吃喝喝玩玩鬧鬧,快樂的不得了。」
  • 保護野生動物,廣州推出了禁食野生動物識別微信小程序
    啟動儀式現場,志願者們宣讀了保護野生動物,禁食野生動物倡議書,倡議市民摒棄「野味滋補」的偽健康概念,不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不以用野生動物來招徠來客為榮,不參與並自覺抵制亂捕濫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 藏區,野生動物的樂園
    文/圖 樊林傳 非典、新冠病毒的肆虐,引發了社會對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的關注。在廣袤的藏族地區,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留下了優美的動人畫面。 川西高原夏季花叢中最常見的就是土撥鼠,這種肥碩笨拙可愛的小動物成群地在公路邊出沒。
  • ...抗擊疫情|回民區森林公安局關於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線索舉報...
    全文1557字 閱讀需3分鐘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和控制部署落實,切實保護好野生動物資源,堅決打擊和遏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回民區森林公安局決定從即日起,在轄區範圍內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 陝西犬科動物知多少!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陝西都有哪些犬科動物。全世界犬科家族大約三十七種,如現存的狼、胡狼、狐和其他野生動物及家犬。它們都是前足5指,後足4趾,具有臭腺和肛腺。體型較大,食肉性較強,可以捕食較大型獵物的犬類,體型較小,食性略雜。多數種晝夜活動,少數種晨昏活動,有的還有冬眠習性。陝西犬科動物有五種,我們就來一一認識: 狼
  • 世界地球日:疫情期間,野生動物忙著上街撒歡
    一場疫情讓我們越來越關注健康衛生以及環境與野生動物的保護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2009年4月22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不被打擾的野生動物聽說人類禁足世界卻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安靜
  • 所有陸生野生動物不能食用 人工養的也不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對公共衛生造成的隱患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月24日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意味著國家從法律上禁止任何人觸碰野生動物這個「病毒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