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之孫蔣萬安在1月19日宣布不參選臺北市長,被視為政壇震撼彈,尤其是在臺北選情還不明朗之際。有人認為蔣萬安是「怯戰」,不參選原因應是他評估即便能在國民黨內初選戰勝丁守中等人,以後同現任市長柯文哲比拼也難有勝算(他會認為柯文哲連任的可能性較高)。
由於信心不足,蔣萬安會想守住立委席次。這是他的第一個立委任期,若正式參選臺北市長,可能會面臨辭職壓力。而他如果選輸,對再次參選立委較為不利,會被競爭對手質疑任期不滿又去選市長。
臨戰信心不足而後拒戰,應是他不參選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原因。就國民黨而言,儘管基層有較多人支持蔣萬安參選,但深藍代表人物洪秀柱、鬱慕明都潑過「冷水」。洪秀柱在去年底表示,蔣萬安還需要歷練,如果選輸可能因此「消耗掉」。
此前,鬱慕明也曾表示,不要「犧牲」年輕人,把蔣萬安這步棋留著。同時,這位新黨主席又表示有條件支持柯文哲。部分深藍人士與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疏遠,也就很不情願支持可能代表該黨出戰的蔣萬安。
國民黨現仍為「老人黨」,這從去年參選國民黨主席的要角洪秀柱、吳敦義、詹啟賢都生於1948年,而郝龍斌生於1952年可以看出。蔣萬安如果參選乃至當選臺北市長,可能在黨內引發「世代交替」效應。這些老輩掌權者未必樂意看到這種情況,所以很難無條件支持這位40歲左右的立委參選。
此次前立委丁守中不會主動退選(他已數次參與黨內初選但落敗),否則他在政壇將徹底邊緣化。蔣萬安與丁守中民調接近,未能與後者拉開距離,這或與他宣布不參選有一定關係。此次初選,因丁守中視其為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戰,應會比較激烈,即便蔣萬安能獲勝,他或也擔心對後續選舉有不良影響。
據傳,丁守中陣營為對付蔣萬安參選,已準備多套「劇本」,其某些手法以後可能被黨外借鑑。另外,蔣萬安即便勝選,能否成功整合丁守中的勢力也不無疑問。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的態度又如何呢?從坐穩主席位置乃至參加2020大選來看,他都需要國民黨在「重中之重」的臺北市獲勝,而蔣萬安應是其看好的人選。不過,蔣萬安父親蔣孝嚴曾與吳敦義不和,有名嘴指出,他因此不太支持蔣萬安出戰。其實,吳敦義對蔣萬安參選的真實態度比較耐人尋味。作為黨主席,為求公正,他不應偏袒某一候選人。後來吳敦義在談到蔣萬安宣布不參選時這樣說:「我不可能保證提名蔣萬安。」
蔣萬安應能發現他整合臺北的藍營勢力並不容易,即便參選,前途也不平坦。至於國民黨外也可能出現對蔣萬安不利的情況,據傳,綠營有人在搜集蔣萬安的「材料」,包括他在美國當律師期間可能存在的問題。至於他的蔣家背景,是否會被對手以特殊形式渲染,也難以斷言。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蔣萬安此次不參選,是將目光放在下次臺北市長選舉。臺灣有媒體指出,蔣萬安拒戰的理由,應是他評估勝算後,「最有可能備戰2022」(《蘋果日報》)。然而,如果他是為備戰2022年而拒選2018年,未必很明智。
目前民進黨執政引發諸多爭議,國民黨似乎已止跌回升,但還很難說真正「見底」。目前看來,更大的可能性是國民黨走出一輪反彈後,會再度「探底」。如果國民黨在2018年選戰又一次失敗,這個黨產被凍結、內部裂痕始終未彌合的政黨,可能會出現「上下解體」的局面。本年若輸了,2020年、2022年國民黨選情都很難樂觀,四年後蔣萬安即便參選臺北市長,勝算會更高嗎?
還要指出的是,若蔣萬安將眼光瞄準2022年,應以本年國民黨候選人不能獲勝、民進黨候選人同樣不能當選為前提(蔣萬安退選後,民進黨推出本黨候選人而不「禮讓」柯文哲的可能性增加)。倘若國民黨、民進黨都推出候選人,三方角逐,柯文哲連任可能性大大降低,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候選人獲勝,2022年都是爭取連任,蔣萬安到時並不好打。
即便柯文哲本年能連任,2022年蔣萬安參選市長時,由於柯文哲不再出戰,民進黨勢必會推出本黨候選人。2018年臺北市基本盤藍營或還稍佔優,但2022年就很難說了。2022年國民黨也有可能比2018年更弱,而不是更強。
在國民黨前途未卜的時候,正確的態度是抓住每次機會,不輕言放棄。拿蔡英文來說,2016年大選獲勝前,她在2010年參選新北市長時敗於朱立倫,2012年參加總統選舉敗於馬英九。蔣萬安此次參選也不應怕輸,即便選輸也可當作一次重要歷練,積累寶貴經驗。
另外,本年他即便未獲勝,所獲票數肯定比2014年爭議頗大的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要多。他不用擔心敗選後,政治生涯會因受到重大挫敗而變得非常暗淡。蔣萬安此次不參選,反而讓人以為其意志力、實力都不應高估。作家王豐認為他欠缺「狼性」,其實更確切些說,是欠缺求勝意志與獲勝信心。另外,他也缺乏在國民黨低谷時期,通過參選克服困難、為黨效勞的責任心。
蔣萬安拒絕參選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儘管在他宣布後,國民黨可能有其他人表態參與競逐,但應該說丁守中出線的可能性最大。2014年的丁守中比連勝文更堪與柯文哲一拼,但本年的丁守中恐怕比四年前要弱。2014年、2016年,國民黨選舉連敗,諸多黨內要員受重創,朱立倫、郝龍斌、胡志強等人都未倖免。
丁守中先敗於2014年,再敗於2016年,民進黨吳思瑤在立委選戰中擊敗了謀求連任的丁守中。儘管當時大環境對國民黨不利,但丁守中自身也因犯錯而受創,至今影響未完全消除。蔣萬安當年則是在「政治逆風」中初次參選立委就獲勝,也算經受得住考驗。
即便丁守中此次在國民黨內初選獲勝,他能戰勝柯文哲以及民進黨的潛在候選人嗎?目前看來,難以樂觀。如果民進黨推出吳思瑤,柯、丁、吳三人的角逐會比較有意思;如果民進黨不推候選人,丁戰勝柯的可能性也很難被高估。
本來國民黨若能在臺北市長選舉佔優乃至獲勝,整個局勢會「活絡」起來(臺北選情對其他縣市選舉也會產生影響,進而波及2020年大選)。但隨著蔣萬安宣布不參選,這種局面出現的可能性已經降低。
作者是歷史學博士,旅加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