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作者|許雄俊
編輯|譚松
來源|一鳴網
版權時代到來了。
在音樂版權上,蝦米音樂輸給了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音樂平臺,將於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在遊戲圈,得益於Steam國區、Switch、PS4等主流遊戲平臺,越來越多的玩家慢慢養成了付費意識。就是不知道蒸汽中國的出現會不會走「歷史倒車」。
而漫畫領域的正版化之路一直磕磕碰碰。騰訊動漫、B漫等多個國內漫畫平臺的用戶體驗也是飽受詬病。
嗶哩嗶哩作為國內最大的ACG社區,卻在這幾年被冠以「去二次元化」的標籤。不過,作為視頻網站來說,跟優酷、愛奇藝這些極其臃腫的界面起來,B站的使用體驗明顯還是要好多了。
但是,跟B站主營的彈幕網站比起來,嗶哩嗶哩漫畫(簡稱B漫)的風評就要慘多了。每當有什麼漫畫在各大ACG區的討論度上來了,像是《間諜過家家》《電鋸人》,就會被B漫盯上,隨後買下版權,
照理來說,B漫能提供超清的圖片質量(比日本本土的電子圖還清晰)、彈幕吐槽系統,理應能收穫更多漫畫讀者才對。是國內漫畫讀者還沒養成付費習慣嗎?這部分原因也是不能忽視的,各大社區論壇也不乏白嫖、伸手等行為。
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漫畫讀者對正版收費並沒什麼無怨言,有不少漫迷會收藏印刷質量較好卻價格偏貴的臺版單行本,一是支持作者,二是收藏價值。
跟單行本比起來,B漫上平均下來一話才幾毛錢倒也不貴。但是,為什麼讀者和B漫之間的矛盾會如此尖銳呢?更多的問題是出在漫畫平臺的各種騷操作上了。
正版受害者
B漫的黑歷史在全網一搜隨便就是:福利券不能用在最新一話、個別漫畫無法在網頁版觀看,無法截屏分享、刪專樓……有的問題在用戶反饋後改進了,有的問題則一直留存下去。
但是,說到底讀者看漫畫最關心的還是閱讀體驗,而最核心的問題恰恰出在「翻譯質量」和「更新速度」上。
1.翻譯質量奇差
作為漫畫閱讀的核心體驗之一,翻譯質量毫無疑問是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雖說不少漫畫是由版權方直接翻譯,但是嗶哩嗶哩作為平臺,沒有對翻譯進行審核校對直接推送,要說平臺完全沒有責任怎麼也說不過去。
其中大部分都為直譯,別說國內某些能「吟詩賦詞」的漢化組,有點文學閱讀基礎都不會譯成那樣,除非是故意製造話題了。國內漢化組的水平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前段時間《電鋸人》剛上架時,「帕瓦」被翻譯成「大力」,好歹是個臉還是能看的屑女人。「大力」這個翻譯讓不少人回想起FSN「孤兒又成一人」那哭笑不得的字幕翻譯。
就算不論文學素養,錯別字、嵌字等基礎性問題也是時有發生。
用戶花錢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當正版體驗不如盜版時,讀者的付費意願被消減也是自然而然的結局了。
除了B漫以外,版權方這一翻譯源頭的問題也不能忽視。
比如說,集英社漫畫在國內的獨家代理——杭州翻翻動漫,除了近來「大力」這樣讓人不知所云的翻譯問題以外,在《海賊王》《五等分的花嫁》等熱門漫畫上犯過的諸多翻譯問題被吐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許多漫迷對這家代理商實在是沒什麼好感。
比如說BIG MOM海賊團二把手,卡塔庫慄(俗稱「卡二」),作為一個逼格滿滿的角色,曾經被直譯成山慈菇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下面這個明明是令人感動的場景,「山慈菇」的叫法令人出戲。
2.佔著茅坑不拉屎
B漫買下版權後,許多漫畫都不能同步到最新話,而且是由於B漫基本是從頭開始漢化,每周漢化更新速度並不快,所以等同步至最新話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全網資源都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大部分用戶沒有地方去觀看漫畫。
對於讀者來說,一部漫畫追著追著,後來有一天突然沒了,然後發現原來是被B漫買走了,準備掏錢看正版漫畫的時候,結果什麼都還沒出。
雖說也有像是《月刊少女野崎君》這樣的特殊案例(原作者要求跟隨簡體中文實體書發布),但是有不少小眾冷門的漫畫被買下後就完全沒有上架的跡象。這不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嗎?
舉個例子,筆者喜歡的《三月的獅子》被B站買後,直到現在還沒上架,雖然翻閱單行本的感覺也不錯,但既不能隨身攜帶,也沒法吐槽交流。
國內漫畫市場秩序混亂,市場上缺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改進用戶體驗的動力有限,謀取更多利益的手段倒是越來越豐富。
但是,正版漫畫平臺作為收費方、受益方,提供相應的用戶體驗是理所當然的。花了錢卻沒有獲得相應服務的用戶才是正版受害者。
正版漫畫平臺想獲得穩定長期的漫迷用戶,唯有提高用戶體驗這條路可以走。
用戶體驗是核心
1.爭取儘可能多的翻譯和審核修改權限。B漫的圖片質量可以說是它的優勢,翻譯質量尤為重要,不管是找日方或是版權方溝通也好,跟靠譜的漢化組、翻譯團隊合作也好,改善翻譯質量是B漫提升用戶體驗的首要選項。而且,作為收費平臺,提供優秀的翻譯質量是B漫這樣的平臺應盡的義務。
2.把舊坑填了。挖坑卻不填坑,對平臺的風評影響是非常大的。太多坑沒填就先少買點,別到時候填坑速度還不如挖坑來得快。
3.更多發揮社區功能。比如說,劃出一塊同人版塊,鼓勵更多的同人創作,組織相應的同人活動,也可以找素質不錯的同人引進一下。尤其是像Comic Market上不少場刊不像通販能直接購買,在每年CM時期舉辦相應的活動,能在相當程度上提高社區粘性。優秀的同人創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哺原作的熱度。
除了版權因素,用戶體驗是不可忽視的要素。以為買到版權讀者就會屁顛屁顛地貼上來?想多了吧。假設一下,如果Steam國區不支持支付寶、微信之類的主流支付方式,Switch還像3DS那樣鎖區,國內的遊戲風氣會好起來嗎?
只管版權,不管用戶體驗,用戶真的能留存得了嗎?要知道那些熱門漫畫基本是靠大媽之家、漢化組和論壇熱度養肥的,B漫只是在割韭菜而已。
現有的用戶體驗,只是在阻礙國內漫畫的正版化進程。